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文叙述了对一已运行二十余年,技术指标劣化、可靠性下降的10kW串馈脉宽机,应用了集成化脉持、脉放、全固态阻尼管,并加浮动载波等新技术进行了技术改造,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TSP203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笔者介绍了该系统的探测原理和提高探测精度的途径,并对进一步提高精度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乌鞘岭隧道7号斜井围岩变形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乌鞘岭隧道7号斜井砂岩夹泥岩段围岩水平收敛和拱顶沉降两项内容的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初期变形资料。对资料的回归分析得出:围岩初期变形随时间在总体上遵循指数函数、倒数函数及对数函数三种函数模型变化,可分为快速变化发展阶段和缓慢趋稳阶段两个阶段,并在20日之后渐趋于稳定。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利用位移加速度正负的判据分析和评价了围岩稳定性。结果表明,围岩初期变形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主要论述了中波台在迁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规划、手续和技术规范,其中技术规范又包括了场地选址、地质勘查、发射天线、天线地网和面积、发射设备、供电、供水.最后又以新建西双版纳中波台、搬迁腾冲中波台为例介绍了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5.
岩体裂隙化程度与岩体变形参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岩体的裂隙化程度是影响岩体结构类型、岩体质量优劣以及工程岩体综合评价利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岩体裂隙化程度的定量评价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在介绍岩体结构面分类情况的基础上,选用单位面积节理数即平硐内硐壁每5 m硐段的裂隙总条数作为岩体裂隙化程度的量化指标.然后,结合黄河上游某水电站的工程实例,运用单位面积节理数指标,通过数理统计方法统计分析岩体中的裂隙条数,探讨了该指标与岩体变形参数的关系,为可利用岩体的评价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