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1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55篇
金属工艺   51篇
机械仪表   2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3篇
无线电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9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在ITO透明导电玻璃基板上成功地制备了Zn掺杂的Pb0.4Sr0.6TiO3(PST)铁电薄膜.XRD结果表明:550℃和600℃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烧结的薄膜均呈单一的钙钛矿相结构.在不同外加直流电场下测试Zn 掺杂PST薄膜的介电性能,研究薄膜的介电可调性与热处理温度及过程的关系.发现550℃条件下制备得到的Zn掺杂PST薄膜几乎没有介电可调性,而在600℃条件下制备的Zn掺杂PST薄膜具有明显的介电可调性.另外,600℃条件下制备的Zn掺杂PST薄膜,其可调性随着保温时间和冷却时间的延长有所增加,介电损耗随保温时间和冷却时间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2.
以硝酸镧为原料,氢氧化钾为矿化剂,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出了氢氧化镧纳米线,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选区电子衍射(SAE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所形成纳米线的物相和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氢氧化镧纳米线的生长机制,和温度对其形貌变化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由于较大的晶体结构各向异性.六方相氢氧化镧沿[100]晶向取向生长,合成出单晶的氢氧化镧纳米线;较高的反应温度有利于制备相对较长,结晶完善的氢氧化镧纳米线的合成.  相似文献   
93.
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提拉法在石英玻璃片上制备了Ag/TiO2薄膜.为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500,600,700℃)对制备过程的影响,在薄膜的制备过程中其他的条件均不变(钛酸丁酯和硝酸银的摩尔比为10.18).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记录样品的透射显微镜图像和衍射花样以表征薄膜的结构,用背散射电子(Backscattered Electron,BSE)检测器观察样品表面的组分分布,用能谱EDAX(Energy Dispersive Analysis of X-rays)分析Ag/TiO2薄膜样品的元素成分组成.实验结果表明,500℃熟处理时得到了含有尺寸均匀的纳米银粒子的Ag/TiO2膜,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Ag的颗粒逐渐长大,尺寸分布变得不均匀,同时,膜中的银逐渐向薄膜表面迁移并挥发.  相似文献   
94.
以Bi(NO3)3·5H2O和Ti(OCrH9)4为原料,KOH作为矿化剂,在200℃温度下水热反应24 h获得了纯相Bi4Ti3O12粉体.利用XRD对合成粉体的物相进行了表征,利用TEM和SEM观察了合成粉体颗粒的微观形貌.结果显示,所合成的粉体为片状或带状的单晶Bi4Ti3O12颗粒,片状颗粒的平面与(001)面平行.分析了片状结构Bi4Ti3O12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95.
采用溶胶-凝胶法, 通过在新鲜溶胶和在陈化溶胶中分别高掺银这两种制备工艺过程, 制备了分散均匀的立方相银颗粒-钛酸铅相基质复相薄膜. 利用XRD, SEM, TEM等方法对先驱体溶胶和薄膜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测试. 研究表明, 溶胶中Ag的存在形式直接对薄膜的晶相形成过程产生影响. 当银以Ag+的形式存在于溶胶中时, 银优先消耗部分铅析出银-铅合金相, 体系含银量较少时形成焦绿石相钛酸铅, 含银量较多时, 形成固溶有银的钙钛矿相钛酸铅; 当银以银团簇的形式存在于溶胶中时, 薄膜中直接形成钙钛矿相钛酸铅晶相.  相似文献   
96.
溶剂热法制备SPAn包裹CdS纳米粒子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剂热法,成功的制备了磺化聚苯胺(SPAn)包裹CdS纳米复合粒子。用TEM、XRD等手段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进行了UV-VIS以及电阻率的测试,研究其光学电学性能,并探讨了SPAn的浓度对产物的结构及光学、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PAn/CdS纳米复合粒子具有优良的光学、电学性能。产物粒径分布均匀,随着SPAn用量的增加,复合粒子的粒径有减小的趋势,最小可达10nm左右;电导率则随着SPAn用量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97.
铝合金微弧氧化溶液中添加剂成分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Na2SiO3—KOH电解液中,添加硼酸和稳定剂,进行铝合金微弧氧化。结果表明,硼酸有利于提高铝合金表面形成的氧化物陶瓷膜硬度,改善其表面光滑度。稳定剂可提高电解液的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8.
水溶液中CdSe纳米晶体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溶液为介质,在室温下制备得到了CdSe的纳米颗粒.最终得到的CdSe的纯度决定于反应的pH值和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溶液的pH到11以上并控制反应时间,可以得到较纯的CdSe,其颗粒的平均尺寸约为50 nm左右.当引入巯基乙酸作为稳定剂后,CdSe的形貌从纳米颗粒(团簇)转变成了纳米棒.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XRD),紫外-可见光吸收谱,SEM)对制的试样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CdSe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9.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铋掺杂的钇铁石榴石(Bi-YIG)纳米颗粒.选择pH值分别为9,10,11和12进行沉淀.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纳米颗粒的大小、分布,以及前驱体的结构,发现颗粒的尺寸随着pH值的增大而减小,当pH为12时达到最小,粒径在10 nm左右;前驱体的结构在pH值等于9,10和11时成网络状,并随着pH值的增大网络越来越连续,当pH值等于12时前驱体为一个个分散的颗粒.通过对前驱体结构的分析,分别从热力动力学和胶体化学两方面推测了pH值对颗粒大小及尺寸影响的机理.对不同pH值下制备的Bi-YIG纳米颗粒做了X射线衍射(XRD),并分析了pH值对石榴石相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采用真空热蒸发与PECVD方法 ,在特殊设计的“单反应室双沉积法”薄膜沉积设备中沉积a Si∶H/Al/a Si∶H三层复合薄膜 ,并利用XRD ,XPS及SEM等方法对薄膜在不同温度退火后的晶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热处理过程的进行 ,金属Al逐步向表面扩散 ,在金属Al锈导下a Si∶H层出现晶化的温度不高于 2 5 0℃。在Al层厚度低于 2 2nm时 ,a Si∶H向晶态硅转变的量随着Al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而当Al层厚度大于 2 2nm后 ,a Si∶H向晶态硅转变的量与Al层厚度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