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25篇 |
免费 | 490篇 |
国内免费 | 829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78篇 |
综合类 | 381篇 |
化学工业 | 597篇 |
金属工艺 | 250篇 |
机械仪表 | 377篇 |
建筑科学 | 686篇 |
矿业工程 | 223篇 |
能源动力 | 183篇 |
轻工业 | 472篇 |
水利工程 | 230篇 |
石油天然气 | 255篇 |
武器工业 | 44篇 |
无线电 | 1265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98篇 |
冶金工业 | 196篇 |
原子能技术 | 159篇 |
自动化技术 | 10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3篇 |
2023年 | 146篇 |
2022年 | 196篇 |
2021年 | 218篇 |
2020年 | 185篇 |
2019年 | 182篇 |
2018年 | 130篇 |
2017年 | 104篇 |
2016年 | 107篇 |
2015年 | 164篇 |
2014年 | 331篇 |
2013年 | 218篇 |
2012年 | 251篇 |
2011年 | 272篇 |
2010年 | 284篇 |
2009年 | 271篇 |
2008年 | 287篇 |
2007年 | 297篇 |
2006年 | 325篇 |
2005年 | 339篇 |
2004年 | 287篇 |
2003年 | 233篇 |
2002年 | 259篇 |
2001年 | 161篇 |
2000年 | 205篇 |
1999年 | 172篇 |
1998年 | 156篇 |
1997年 | 141篇 |
1996年 | 135篇 |
1995年 | 118篇 |
1994年 | 130篇 |
1993年 | 117篇 |
1992年 | 107篇 |
1991年 | 101篇 |
1990年 | 111篇 |
1989年 | 96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46篇 |
1986年 | 56篇 |
1985年 | 65篇 |
1984年 | 44篇 |
1983年 | 34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34篇 |
1980年 | 22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5篇 |
1975年 | 5篇 |
1964年 | 3篇 |
195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为了研究方钢管混凝土柱-H型不等高钢梁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基于现行规范按缩比1∶3设计并制作了4个方钢管混凝土柱-H型不等高钢梁外加强环式框架节点模型,对其进行拟静力加载试验,以梁高差为参数,研究该类节点的滞回曲线、延性、强度与刚度退化、耗能性能。试验结果表明:4个试件的破坏均发生在梁端,节点核心区均没有破坏,满足"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设计要求;所有试件的滞回曲线均有捏缩现象,呈弓形;节点在反向加载时的承载力要高于正向加载时的承载力,且随着梁高差的变化,试件破坏形态有所不同;该类节点强度衰减、刚度退化明显;4个试件的延性系数为3.956~4.388,能量耗散系数为1.383~1.811,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为0.220~0.288,说明该类节点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但随着左右梁高差的增大,耗能能力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12.
与传统剪力墙结构体系相比,自复位剪力墙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会将材料非线性问题转为体系非线性问题,具有整体变形能力强、残余位移小的特点,因此,亟需针对自复位剪力墙结构,提出具有更高抗震设防要求的抗震设防目标以及相应的设计方法。基于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与2015年颁布的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相适应,提出了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小震及中震不坏,大震可更换、可修复,巨震不倒塌”抗震设防四水准目标。采用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自复位剪力墙结构设计。以一幢自复位剪力墙结构为例,给出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下的基于位移设计方法算例,并对其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四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下基于位移抗震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也适用于其他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设计。 相似文献
113.
水化硅酸钙粉体对硅橡胶的补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在较低温度与压力条件下动态水热合成的白色水化硅酸钙粉体作为硅橡胶填料,制备通用型硅橡胶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水热合成制度制备的水化硅酸钙粉体性质及水化硅酸钙粉体、碳酸钙、石英矿粉对硅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20℃±5℃的条件下制备的水化硅酸钙粉体对硅橡胶具有良好的增强性能;除粉体粒径大小外,其表面反应活性也是影响补强作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4.
钳形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分析与补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钳形电流互感器存在的磁性误差,提出了一种线路自补偿方法,从而提高了互感器的交换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5.
随着燃气应用的普及,住宅燃气爆炸事故时有发生,文章通过某住宅楼发生燃气爆炸后的现状调查,分析了燃气爆炸的特点及对砖混结构住宅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少爆炸影响的防护措施,探索性提出燃气爆炸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6.
某木结构楼盖的检测和加固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木结构楼盖构件的损伤进行了检测,根据荷载检验法确定了木结构材料的强度值.对既有木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井对损伤结构构件进行了加固处理,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7.
<正> 苏州的古城保护规划分为控制、改造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关系。控制的目的,旨在控制古城风貌的现状,制止破坏古城风貌的现象发生,为下一步旧城改造创造条件;改造是通过规划调整客观上影响古城风貌的诸多不利因素,通过改造、改善、提高城市景观和城市环境,恢复古城固有的风貌。 相似文献
118.
先张法预应力T形抽孔吊车梁具有重量轻,节省材料,施工方便等优点。现将其生产工艺简介如下: 1.材料吊车梁混凝土设计标号:3~5t吊车梁为300~350号;10t吊车梁为400号。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425~525号。预应力主筋为冷拉Ⅱ级钢 相似文献
119.
120.
木材非线性受力行为的表征方法对木结构构件和节点受力行为的有限元分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从木材失效行为的判别依据和材料本构模型两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结果表明,已有的强度准则各有其局限,难以全面地反映木材复杂的失效行为。在数值模拟中常需要结合不同强度准则以提高预测模型的计算精度。弹塑性本构模型能够合理反映木材在压应力作用下的硬化行为,并且能够描述木材出现的残余变形,但该模型难以描述木材在拉应力和剪应力作用下的刚度退化和强度软化行为。弹性损伤理论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材料的软化行为和反复加载过程中的刚度退化行为,但该理论不能考虑材料的塑性变形。基于上述理论建立的黏聚区单元的初始刚度和相邻单元长度对计算结果具有显著的影响。三维弹塑性损伤模型已经被应用于木结构构件和螺栓连接节点的有限元分析中,此类模型能有效反映构件和节点区域木材的损伤演化规律。随机损伤本构模型和非局部化损伤模型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