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135篇
化学工业   26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60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19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61.
液膜-混凝工艺处理T酸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混合型表面活性剂液膜法和PAC+PAM混凝处理T酸母液生产废水的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废水经液膜-混凝处理后对COD的去除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2.
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染料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考察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还原性染料生产废水的可行性,采用配水进行了连续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染料生产废水的COD<1 500mg/L时,在水解反应器、酸化反应器和曝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2. 5、3. 0和6. 0h的条件下,出水水质可达GB8978—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水解、酸化提高了染料生产废水的可生化性,加速了后续好氧处理的进程。氨氮的变化规律表明,染料废水中的大分子杂环化合物在水解阶段发生了加氨作用,在酸化阶段则发生了脱氨开环作用。  相似文献   
63.
付瑞国  马放 《中华纸业》2001,22(7):28-28
最近Voith Sulzer公司开发了一种DuoCleaner高效清洗器,对于清洗和消除粘附在成形网、毛毯和干毯上的胶粘物质、油墨颗粒和其它污染物(包括填料、细小纤维等)效果很好,是一种新型高效清洗装置。  相似文献   
64.
猪粪堆肥过程中可培养耐药菌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饲料中常添加抗生素,导致猪粪携带一些耐药病原菌,堆肥是降低猪粪返田环境风险的有效手段,但猪粪堆肥产品耐药菌的特性仍不清晰.为揭示猪粪源堆肥产品中耐药细菌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利用平板计数法、抗生素最小抑制浓度、16S rRNA测序等手段,对猪粪原样和额外添加金霉素CTC(chlortetracycline)猪粪的堆肥产品展开对耐药细菌的数量、抗性和种类的研究.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可培养细菌数量是逐渐升高后逐步降低的规律,堆体可培养细菌菌落数远远低于粪便样品.猪粪样品检测到CTC、恩诺沙星ENR(Enrofloxacin)、红霉素ERY(Erythromycin)和磺胺甲基嘧啶SMZ (Sulfamerazine)等药物残留,堆肥结束时,堆体中ENR耐药菌略有增加,SMZ、ERY和CTC 3种耐药菌有效削减.筛选出可培养耐药细菌共25株,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为20%.粪便好氧堆肥对于耐药菌的数量和种类削减非常有效,但是仍有少部分多重耐药菌存在,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65.
为全面考察反硝化聚磷菌(DPB)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脱氮除磷效能,利用厌氧/好氧/缺氧(A/O/A-SBR)反应器,以人工配水培养驯化反硝化聚磷颗粒污泥.通过正交试验,综合考察不同碳源类型、碳源质量浓度、进水温度和pH条件下系统的脱氮除磷效能.结果表明:以丙酸钠为碳源,在进水COD质量浓度400 mg/L、水温25℃、pH为7的条件下,DPB对于有机物的去除效能最高;以丙酸钠为碳源、COD质量浓度400 mg/L、进水温度15℃、pH为7条件下,DPB的脱氮效能最高;以乙酸钠为碳源、COD质量浓度400 mg/L、进水温度25℃、pH为8时,DPB的除磷效能最高.温度对系统COD降解和脱氮效能影响最大,pH的影响最小;pH对系统的除磷效能影响最大,碳源类型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6.
为降低发酵成本及实现生物絮凝剂的连续发酵生产,采用吸附法固定化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发酵生产生物絮凝剂.从载体稳定性、生物絮凝剂产量、发酵液絮凝率等方面对比颗粒活性碳、聚氨酯泡沫和菌丝球3种固定化载体性能,并优化了活性碳和菌丝球两种载体的固液比.结果表明:颗粒活性碳、聚氨酯泡沫和菌丝球均可有效固定化产絮菌F+,采用颗粒活性碳和菌丝球两种载体固定化发酵的生物絮凝剂产率高于聚氨酯泡沫载体.载体吸附试验表明:菌丝球载体对于产絮菌F+的24h吸附率高于颗粒活性碳载体;使用菌丝球固定化发酵时,固液比1.0 g/L,发酵时间24h,粗提生物絮凝剂2.234 g/L,比传统分批发酵生物絮凝剂的产量提高14%.摇瓶试验表明,3种载体均可连续使用15次以上.从发酵液絮凝率和成本两方面考虑,确定活性碳和菌丝球两种载体的最适固液比均为1 g/L.  相似文献   
67.
耐低温聚磷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自然降温方式,筛选出在低温(8℃)下仍具有高效能的两株聚磷菌J4与J6,除磷率分别达56%和54%.经鉴定,两者均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 onas).探讨pH、曝气时间和微量元素对这两株菌的生长及除磷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J4、J6的生长最适pH范围为7~9,除磷反应的最佳pH分别为中性和中性偏碱;而曝气时间过长会造成聚磷菌的释磷;微量元素的有无对J4的生长和除磷率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对J6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石化废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的中试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庆某化工厂石化废水二级处理出水作为回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水源 ,通过对废水回用前后的水质分析和相关处理技术的调查 ,确定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和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进行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经本工艺处理后 ,出水水质能满足循环冷却水的用水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69.
王春丽  马放  米海蓉  刘慧 《给水排水》2006,32(Z1):126-130
采用厌氧/缺氧(A/A)SBR为研究对象,通过启动试验研究了反硝化除磷菌(DPB)选择和富集的必要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厌氧/缺氧交替的环境和合适的C、N值可使DPB快速成为系统中的优势菌群;稳定运行后的系统,当进水CODCr∶N∶P为250∶60∶10.5时除磷所用碳源最少,且C、N、P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当进水CODCr为250 mg/L,SRT为18 d左右,进出水硝氮浓度分别控制在1.5 mg/L和7 mg/L以下时,系统运行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70.
阐述了在有限区域采用低电阻接地模块对变电站实施降阻处理的优点和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