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69篇
金属工艺   4篇
建筑科学   4篇
轻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57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以2-氰乙基三乙氧基硅烷(CTES)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采用共缩聚法在酸性条件下合成了氰基功能化的介孔二氧化硅.通过XRD、SEM、氮气吸附脱附、FT-IR和元素分析等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孔性质和官能团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硅源的混合方式对氰基的引入量和分布有一定影响,其中以直接混合方式所得样品中基团含量最高,其分布也最均匀.另外,随着氰基引入量的增加,样品的形貌与孔结构略有变化.当CTES加入量超过20mol%时,材料的介孔由圆柱形的直孔道向瓶颈型的孔道结构发生转变.同时随着材料中氰基含量增大,样品的孔容由0.70 cm3/g降到0.22 cm3/g、表面积从666 m2/g降到312 m2/g,孔径由4.2 nm减小到2.7 nm,表明氰基分子占据了部分孔道空间.  相似文献   
162.
对氨基酸脱色工艺中的膜污染问题进行清洗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分析污染物组成,针对污染物特点在清洗液中引入氧化剂,先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各因素对膜通量恢复率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后得到最佳清洗配方:乙二胺四乙酸四钠质量分数为1.5%,三聚磷酸钠质量分数为1%,十二烷基磺酸钠质量分数为0.15%,过硫酸钾质量分数为2%.在温度为40℃,pH值为1.5条件下清洗1h,测得膜通量恢复率最大值为249%.  相似文献   
163.
采用对钼有一定耐受性的嗜热金属硫叶菌结合膜反应器浸出镍钼矿。结果表明:由于膜生物反应器(MBR)中膜的过滤作用,使浸出液中的钼浓度保持在该菌可以耐受的范围内,从而实现细菌对矿物相对高效的浸出。在矿浆浓度100mg/L、通气量1.0L/min下,将MBR浸出液中钼被控制在不同浓度,镍、钼的浸出率各不相同。当MBR浸出液中钼的浓度不超过395mg/L时,镍和钼的浸出率达到79.57%和56.23%;而在相同条件下的柱浸,镍、钼浸出率为75.59%和54.33%,低于相同条件下MBR浸出。  相似文献   
164.
为进一步证实聚乙撑二氧噻吩(PEDOT)苯/醌式主链结构变化对PEDOT分子间作用力变化的影响,用分子力学与分子动力学方法,进行了PEDOT苯/醌式主链结构变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了苯/醌式二种主链结构的PEDOT单分子主链几何构象与多分子体系内聚能密度(CED)数值变化,研究了PEDOT主链结构变化与其分子间作用力...  相似文献   
165.
从改性材料和方法两方面综述近几年抗污染超滤膜材料改性的研究进展情况.亲水/疏水两性基团如含聚氧乙烯或含聚乙二醇单体、双离子两性分子和聚2-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及聚丙烯酰胺等是制备高性能、化学稳定超滤膜的主要改性材料.采用自由基引发聚合、取代或酯化反应、共混、表面涂层或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等作为改性的主要方法.膜材料改性研究的拓展大大提高了有机超滤膜的抗污染性能,使其应用更加稳定,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66.
以聚砜(PS)超滤膜为基膜,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NaAlg)和均苯三甲酰氯(TMC)分别为水相和油相反应单体,经界面聚合反应制备一种新型复合纳滤膜.研究了制备影响因素对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复合膜的表面形态和断面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0%,TMC的质量分数为0.25%,TMC反应时间为30s,热处理温度为50℃,热处理时间为10min时所制备的膜性能最好.所制备的复合纳滤膜在操作压力1.0MPa下,对1 000mg/L的Na2SO4溶液的脱盐率为84.9%,通量为12.2L/(m2.h).  相似文献   
167.
以带有阳离子的改性瓜尔胶(CGG)与季铵化壳聚糖(HACC)共混物作为铸膜液,在聚砜支撑层材料上进行表面涂覆,通过相转化法形成超薄分离层,从而制备得到一种天然聚合物交联荷正电纳滤膜。结果证明:在25℃,60%相对湿度条件下,由阳离子瓜尔胶浓度为3.4wt%与季铵化壳聚糖浓度为1.7wt%(溶质配比为2:1的共混溶液)制备而成的纳滤膜性能最佳。该复合膜在25℃,1.0 MPa操作压力下对NaCl和MgCl2的截留率分别为25.0%和97.1%,水通量为40.8 L/(m2·h),对于二价盐和一价盐具有较高的选择脱除效果。  相似文献   
168.
荷电高分子分离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压力驱动膜过程中所用到的荷电高分子分离膜的分离机理、制备方法、表征手段以及影响荷电膜分离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9.
针对无载体膜分离烯烃/烷烃选择性差的状况,制备了Co2+固载促进传递膜,研究了固载量、阴离子种类、料液温度及料液中环己烯的质量分数等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的较佳固载量([Co2+]/[-OH])是0.75;应优先选用尺寸较大且与Co2+之间的离解能较小的阴离子;料液温度升高,膜的渗透通量增加,分离因子下降,但渗透通量和料液温度之间不符合Arrehenius关系;料液中环己烯的质量分数增大,膜的渗透量增大,分离因子下降。  相似文献   
170.
纳滤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纳滤膜的定义、特点、分类、制备方法等作了介绍,对纳滤膜处理地下水、地表水和工业废水的最新研究应用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最后指出对纳滤分离机理的进一步探究、新型纳滤膜开发及其性能的预测和表征等是今后人们对纳滤技术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