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3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75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1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篇
冶金工业   43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为观察Fe-Mn-Al-C系高Al低密度钢在高温下的抗氧化性能,采用氧化增重法测定了4种合金在950~1 100℃下的氧化动力学曲线。通过SEM观察氧化层形貌特征,利用线扫描能谱分析氧化后合金元素的变化,分析了28Mn-10Al合金氧化膜发生膨胀破裂的原因。结果表明,Al元素提高钢的抗氧化性,而Mn元素则降低Al的抗氧化性。抗氧化性较好的28Mn-12Al、20Mn-10Al合金表层未发现Fe的氧化,而氧化严重的28Mn-8Al合金氧化层Fe元素含量较高。28Mn-12Al合金抗氧化性最好,氧化膜的连续性及致密性优于其他3种合金,氧化物连续且晶粒细小,在氧化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2.
采用Gleeble-2000D热模拟试验机对F40MnVS非调质钢进行了热模拟压缩试验,分析了该钢在850~1 050 ℃和0.01~10 s-1条件下的热模拟压缩变形特征。同时,根据Prasad提出的动态材料模型(DMM)并结合有限元模拟,建立了适用于F40MnVS非调质钢φ156 mm规格棒材的热加工图。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应变速率(0.01~0.1 s-1)下,材料呈现典型的动态再结晶特征;在高应变速率(1~10 s-1)下,材料发生动态回复;由所建立的热加工图确定了F40MnVS非调质钢的最佳的热变形工艺,即变形温度900~950 ℃,应变速率0.03~0.1 s-1。热加工图为F40MnVS非调质钢大规格棒材的加工性能分析和工艺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3.
主要介绍用UHP+LF+CC的方法冶炼T10A钢种的工艺方法,从对该钢种机械性能的要求出发,分析了冶炼,精炼,连铸应采取的技术措施;并对一些重要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探讨,试生产结果表明,连铸坯质量较好,无明显缺陷。  相似文献   
124.
本文针对钢质无缝气瓶机械性能的要求,选用35CrMo为瓶体材料,设计了3种热处理实验方案,通过这3种热处理方案的验证比较,寻求能够获得良好综合机械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并应用于生产实际,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5.
1780mm热连轧生产线的粗轧宽展模型分析与其实际应用效果存在较大误差。为提高宽度控制预报精度,采用了优化宽展模型参数法来提高模型精度;运用麦夸尔特法(Levenberg-Marguardt)和优化程序回归出模型的参数。用优化后的参数替换原有模型参数来控制宽度。经检验,宽度预测精度与优化前相比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6.
热连轧带钢负荷分配法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热连轧带钢生产中负荷分配方法的发展,阐明了各种分配方法的优缺点,为热连轧精轧机组合理分配各机架的压下量提供了参考,并叙述了热连轧负荷分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7.
刘丽华  肖同友  霍松波  乐可襄  黄贞益 《炼钢》2003,19(6):10-12,18
用UHP-LF/VD-CC工艺流程生产60Si2MnA、60Si2CrVA、50CrVA、55SiMnVB等弹簧钢,为控制其质量,采用精料、控制铁水比,初炼炉控制低的磷含量,精炼时加强脱硫、去气、去夹杂,使铸坯质量符合要求。轧制时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均热时间,确保钢材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8.
王萍  王一谦  李佑河  黄贞益 《热加工工艺》2012,41(12):138-140,148
通过黑匣子装置测试退火炉中准150mm AISI4145H钢棒料退火的温度分布规律,研究在实验室模拟AISI4145H钢在650~740℃,在不同装炉位置试样的升温和冷却速度变化规律。还研究了退火工艺对其组织及硬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ISI4145H钢在退火工艺为740℃保温1 h后空冷,试样组织为铁素体+粒状珠光体和少量细片状珠光体、硬度为21.2HRC,满足了工业切屑加工生产需要。该退火工艺采用坑冷的冷却方式,提高了退火冷却速度,退火冷却时间为10h,缩短了工件在炉时间,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9.
使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XRD、OM、SEM和TEM等手段研究了9Mn27Al10Ni3Si低密度钢在850~1050℃和0.01~5 s-1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特征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对这种钢在850~950℃进行低应变速率(0.01~1 s-1)热压缩时,κ-碳化物的析出和粗化以及在热压缩过程中摩擦系数的增大使其应变达到临界值后流变应力明显增大;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实验钢的孪生显著增强,显著加快了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过程,使其在高应变速率热压缩时动态再结晶的程度比低应变速率压缩时更为显著。再结晶的软化作用,使上述流变应力异常增大的现象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30.
主要介绍了采用新的UHP+LF+CC工艺冶炼T10A钢种,并通过热轧及冷轧将其轧制成0.1mm的薄钢带。制订了冶炼、精炼、连铸、热轧、冷轧各阶段工艺,确定了其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工艺合理可行;同时,研究了原始组织对T10A工具钢的球化率及碳化物粒度的影响,并得出随着原始组织珠光体的细化,球化率增高,碳化物粒度细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