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3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75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1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篇
冶金工业   43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取南钢转炉厂当前使用的Ca-Si线制成2个样品,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仪检测分析这2个样品中主要元素及其化合态的结合能。通过检测得出该样品的主要元素为Si,Ca,O,C,H;样品1中元素的主要化合态为Si,SiO2,CaO,CaSi2,CaSiO3,Ca2SiO4,CaCO3,Ca(OH)2,C;样品2中元素的主要化合态为Si,SiO2,CaO,CaSiO3,Ca2SiO4,CaCO3,Ca(OH)2,C。研究发现该Ca-Si线存在成份分布不均、部分被氧化等问题,影响喂线的实际效率。  相似文献   
82.
设计了超低碳低铌、超低碳低镍和超低碳3种低屈服点抗震钢,采用相同工艺生产出70 mm厚钢板。研究了这些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超低碳低铌和超低碳低镍钢轧后综合力学性能均达到了要求;3种钢的最终组织均为单一的铁素体,但超低碳低铌钢具有最优的塑性和超低温冲击韧度,其晶粒尺寸为50~100μm。  相似文献   
83.
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以及拉伸实验等研究了时效温度对铸态奥氏体基低密度钢(Mn30Al9Si)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强韧化机制.结果 表明:铸态Mn30Al9Si钢经固溶时效后的组织由奥氏体基体及条状铁素体组成,并包含κ-碳化物、β-Mn等第二相;450℃时效后试验钢获得了优异的强塑性结合,其抗拉强度为732 MPa,伸长率为52.91%;500℃时效后,由于β-Mn相在铁素体/奥氏体边界析出,其伸长率由52.91%下降到6.31%;550℃时效过程中,由于β-Mn相持续析出并长大以及κ-碳化物的不断长大并分布在奥氏体晶界,使伸长率下降至0.67%.Mn30Al9Si钢的变形区TEM组织具有典型的平面滑移特征,奥氏体基体中存在大量畴界及交叉微带,赋予了试验钢优秀的强塑性,其强韧化机制以微带诱发塑性为主.  相似文献   
84.
钢管斜轧穿孔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某厂狄舍尔(D iescher)穿孔机为研究对象,应用DEFORM-3D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实心圆坯二辊斜轧穿孔过程进行了三维热力耦合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圆坯的应力应变场和温度场及顶头穿孔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特征,得出管坯最大应力、应变、温度最高处位于管坯与轧辊、导盘接触区。顶头轴向温度梯度明显,头部温度最高。为改善顶头的工作环境和提高其使用寿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
介绍一种新型的无模拉伸加工汽车后簧的成形方法及生产工艺,分析了汽车后簧的无模拉伸的变形机制,利用微积分理论及变形条件,提出拉伸速度的变化规律,建立无模拉伸汽车后簧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证明,在V0给定的条件下,控制拉伸速度VI的数学模型简单、可靠。  相似文献   
86.
采用 X 射线衍射仪(XRD)、光学显微镜 (OM)、扫描电镜(SEM)和布氏硬度计等对固溶时效处理后Fe-Mn-Al-C轻质钢的显微组织和硬度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试验钢中奥氏体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在1050 ℃时,晶粒尺寸为50~200 μm,而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奥氏体晶粒长大不明显,奥氏体基体中出现κ-碳化物和VC等第二相。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试验钢中第二相的析出形貌逐渐由零星点状式到片状聚集式,再到链状形态分布在奥氏体基体内。试验钢的硬度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和时效温度的降低,分别呈降低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7.
以南钢大棒材粗轧生产线为研究背景,以能耗最小和变形均匀为目标,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对其粗轧工艺进行优化,并设计了相应的粗轧孔型系统。利用MSC.Marc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粗轧工艺的三维弹塑性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通过现场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同时对新工艺进行有限元模拟计算,并与现有工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工艺及孔型系统的道次变形均匀、中间坯尺寸精确,粗轧轧制总能耗降低了7.13%。  相似文献   
88.
采用等离子堆焊工艺,在普碳钢表面分别熔覆Cu-Fe合金层和含有4%Mo的Cu-Fe-Mo合金层,并对两种合金熔覆层进行显微组织和耐磨性能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未加入Mo元素的Cu-Fe合金熔覆层中,由液相分离得到的富Fe相分布集中,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富集于近表面区域;富Fe相组织较为粗大,具有亚共晶结晶特征。而加入Mo元素的Cu-Fe-Mo合金熔覆层,Mo元素主要溶于富Fe相中,富Fe相的相对集中现象得到改善,组织明显细化,并且分布均匀,具有伪共晶结晶特征。  相似文献   
89.
王萍  黄华钦  李翔  谢谦  侯清宇  黄贞益 《钢铁》2021,56(3):111-119
 为了评价锻态奥氏体基低密度钢在低温环境下抵抗高速冲击能力的大小,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装置对尺寸为ø3.94 mm×2.88 mm的锻态奥氏体基低密度钢Fe-28.13Mn-10.04Al-1.05C(Mn28Al10)试样在-50 ℃下进行了工程应变速率约为4 300 s-1的低温高速冲击压缩试验,研究了该钢在上述试验条件下的低温高速冲击力学行为。试验结果表明,被冲试样在低温高速冲击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约18 μs的压缩弹性变形、约110 μs的压缩塑性变形、约20 μs的拉伸塑性变形和断裂。被冲试样断裂前所吸收的塑性功约为1 558 J/cm3,绝热温升约为178 ℃。被冲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典型的应变强化特征,绝热温升的存在使得应力-应变曲线出现了波浪形起伏现象。低温高速冲击试样被冲断成以压缩塑性变形所致断裂和拉伸塑性变形所致断裂的3个断块,断口呈现出明显的压缩区和拉伸区,均属于以韧窝为特征的韧性断裂。压缩区和拉伸区附近的亚结构均为高密度可动位错,压缩变形区的位错密度比拉伸变形区低,而压缩变形区的高密度位错区的长度和宽度比拉伸变形区大。锻态Mn28Al10低密度钢在-50 ℃和工程应变率约4 300 s-1下的变形机制是位错滑移。  相似文献   
90.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实验机对Fe-28Mn-9Al-1C轻质合金钢在温度为900~1100℃和应变速率为0.01~5 s-1范围内进行了热压缩实验,建立了其本构模型,分析了实验钢组织演化规律和变形机制.结果表明:实验钢流动应力对变形温度呈现负温度敏感性,对应变速率呈现出正应变速率敏感性,即流动应力随变形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