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69篇 |
免费 | 726篇 |
国内免费 | 627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043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929篇 |
化学工业 | 1722篇 |
金属工艺 | 839篇 |
机械仪表 | 808篇 |
建筑科学 | 1247篇 |
矿业工程 | 557篇 |
能源动力 | 269篇 |
轻工业 | 1141篇 |
水利工程 | 505篇 |
石油天然气 | 631篇 |
武器工业 | 165篇 |
无线电 | 137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33篇 |
冶金工业 | 595篇 |
原子能技术 | 330篇 |
自动化技术 | 13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4篇 |
2023年 | 417篇 |
2022年 | 452篇 |
2021年 | 489篇 |
2020年 | 347篇 |
2019年 | 382篇 |
2018年 | 400篇 |
2017年 | 203篇 |
2016年 | 219篇 |
2015年 | 335篇 |
2014年 | 817篇 |
2013年 | 602篇 |
2012年 | 652篇 |
2011年 | 654篇 |
2010年 | 629篇 |
2009年 | 631篇 |
2008年 | 544篇 |
2007年 | 652篇 |
2006年 | 636篇 |
2005年 | 622篇 |
2004年 | 556篇 |
2003年 | 493篇 |
2002年 | 355篇 |
2001年 | 393篇 |
2000年 | 390篇 |
1999年 | 289篇 |
1998年 | 267篇 |
1997年 | 248篇 |
1996年 | 236篇 |
1995年 | 227篇 |
1994年 | 169篇 |
1993年 | 127篇 |
1992年 | 130篇 |
1991年 | 137篇 |
1990年 | 91篇 |
1989年 | 94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36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32篇 |
1981年 | 30篇 |
1980年 | 26篇 |
1979年 | 12篇 |
1977年 | 12篇 |
1964年 | 4篇 |
1958年 | 4篇 |
1957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准噶尔盆地腹部车-莫古隆起区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技术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准噶尔盆地腹部以单斜构造背景为主,近几年所揭示的隐蔽油气藏类型虽然主要以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主,但仍然呈现多样性的特点,成藏主控因素也具有相对的多样性。从成因角度分析,盆地腹部砂层、不整合面、断层等输导条件控制了油气藏的分布和富集,盆地中央发育的“车-莫古隆起”控制了油气藏的调整和改造。通过不断地总结,中国石化西部新区逐渐总结出一套处理、解释相结合以模式为指导的隐蔽圈闭地震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142.
143.
盐湖沉积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演化模式——以马王庙油田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湖沉积条件下的沉积环境及储集层特征等具有与淡水沉积不同的特征,通过对江汉盐湖盆地马王庙地区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揭示了孔隙结构的宏观及微观特征。该区新沟咀组下段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喉道主要为片状、弯片状及点状喉道。Ⅱ、Ⅲ油组的物性比Ⅰ油组好,平面上孔隙分布具分区性。孔喉配置主要为大孔中喉,次为大孔粗喉及中孔中喉。孔隙结构受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的影响。以马36井Ⅱ油组砂岩为例,建立了孔隙演化定量模式。 相似文献
144.
145.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判断低效循环井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疏松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后期,在油水井之问形成了储层大孔道,导致注入水沿大孔道做低效循环,油井产量下降。为改善注水效果达到控水稳油目的,必须采取低效循环井层调剖、封堵等措施,而有效识别低效循环井层是问题的关键。通过分析大孔道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在开发中表现出的特征,确定出低效循环油水井判定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初步选定低效循环油水井。然后通过小层静态数据与沉积微相对比,以及油水井的相 关性对比,最终确定出低效循环井层。基于此方法编制成软件,对大庆油田北三东东块低效循环井层进行了判断,与人工选择结果对比符合率为81.7%。该方法切实可行,并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客观、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6.
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中新统地层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地质背景反映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中新统具有形成地层岩性圈闭的条件。研究惠州地区地层岩性圈闭的形成条件、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对于该区油气勘探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建立了惠州地区中新统高精度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类型层序的构型特点,研究不同类型坡折带的形成机制、分布范围及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层序地层边界和坡折带是控制本区地层岩性圈闭形成的重要因素。惠州地区存在3种具有勘探前景的地层岩性圈闭,选择HZ27-3低位体钻探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7.
在对高金属含量原油进行初步评价的基础上,利用SH—Ⅰ型电脱盐试验仪对自主开发的MPTA型原油脱金属剂进行了原油脱金属的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当MPTA型脱金属剂加入量为250μg/g时,钙的脱除率可达97.4%,并且对其它金属元素,如镍、铁、钠、锰、铝和钒也有明显的脱除效果。该剂在山东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交沥青车间500kt/a的电脱盐装置上进行原油脱金属工业试验的结果表明,经过二级电脱盐处理后,钙的脱除率达到99.1%,钠的脱除率为94.6%,铁的脱除率为82.9%,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油中镍和铜的含量。使用MPTA型原油脱金属剂显著降低了一、二级电脱盐装置的电场电流,有利于炼油厂的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148.
文章介绍了移动宽带接入技术IEEE802.16e MAC层用户接入与初始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包括扫描与同步及参数的获取过程。详细分析了各个具体过程,并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给出了软件实现过程的流程图。 相似文献
149.
根据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录井与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试油、试采等动态数据,多角度深入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富县-甘泉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第7油层组(简称长7油层组)致密油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显示,广泛发育的长7油层组优质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富,类型优越,成熟度适宜,为致密油提供了丰富的油源,控制了长7油层组致密油含油边界。长71与长72亚油组与下部烃源岩构成下源上储、源储紧邻的成藏组合。储层优质成岩相控制着致密油富集的区带。致密储层内存在多期原油充注,早期原油充注使储层岩石颗粒润湿性由亲水变为混合润湿,形成原油运移聚集的优势通道,控制了主力成藏期原油运聚的路径和范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长7致密油成藏范围。不同尺度隔夹层将储层分隔为“网状”结构,结构非均质性强,导致了砂岩中差异化的流体流动以及复杂的油水关系。同时,致密层遮挡也对致密油富集成藏起到了一定控制作用。上述因素共同造成了致密油成藏范围局限,油藏内油水关系复杂,油井与水井共存。 相似文献
150.
近年来由于移动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量的爆炸式增长,移动互联网成为网络运营商争夺的又一个制高点,针对无线宽带网络的布控,介绍有线网络Cable-Wi Fi的技术架构模式及其运营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