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206篇 |
免费 | 5169篇 |
国内免费 | 341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3769篇 |
综合类 | 4963篇 |
化学工业 | 5056篇 |
金属工艺 | 3527篇 |
机械仪表 | 2964篇 |
建筑科学 | 3457篇 |
矿业工程 | 1853篇 |
能源动力 | 1307篇 |
轻工业 | 5389篇 |
水利工程 | 1493篇 |
石油天然气 | 1298篇 |
武器工业 | 716篇 |
无线电 | 439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3642篇 |
冶金工业 | 1872篇 |
原子能技术 | 550篇 |
自动化技术 | 55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4篇 |
2023年 | 770篇 |
2022年 | 1750篇 |
2021年 | 2210篇 |
2020年 | 1561篇 |
2019年 | 1130篇 |
2018年 | 1212篇 |
2017年 | 1356篇 |
2016年 | 1247篇 |
2015年 | 2079篇 |
2014年 | 2410篇 |
2013年 | 2939篇 |
2012年 | 3706篇 |
2011年 | 3751篇 |
2010年 | 3518篇 |
2009年 | 3425篇 |
2008年 | 3535篇 |
2007年 | 3450篇 |
2006年 | 2902篇 |
2005年 | 2285篇 |
2004年 | 1724篇 |
2003年 | 1137篇 |
2002年 | 1032篇 |
2001年 | 989篇 |
2000年 | 716篇 |
1999年 | 257篇 |
1998年 | 64篇 |
1997年 | 62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15篇 |
1979年 | 8篇 |
1968年 | 1篇 |
1959年 | 4篇 |
1951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91.
992.
阐述了产品油漆对产品质量影响性 ,讨论产品油漆工艺消耗定额的制定方法 ,制定最合理漆膜厚度 ,使油漆消耗量降至最低值 ,为同类产品油漆工艺消耗定额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林源炼油厂热参利用方式不合理状况的分析,明确了将C6-45/10和C12-35/10汽轮机改造为低真空带采暖的型式是解决热能利用不合理的最佳方案,介绍了这一方案的技术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4.
长庆油田气井套损严重,使用水泥封固时存在气密性差、注入困难等问题。为了提高套损修复用环氧树脂
固化后的气密性和强度,通过纳米SiO2掺杂环氧树脂制备了纳米SiO2/环氧树脂复合体系用于修复气井破损,考
察了该复合体系固化前的流变性、固化后的力学强度和封堵能力,并采用扫描电镜研究复合体系固化作用机
理。研究表明,该纳米SiO2/环氧树脂复合体系具有剪切稀释性和黏弹性,不同温度时复合体系的固化时间均在
3 h 以上,保证充足的注入时间;与常规环氧树脂相比,引入纳米 SiO2后复合体系固化体的抗压强度达 106.8
MPa、拉伸强度达72.1 MPa,对孔隙的封堵强度达37.7 MPa,能有效阻止地层流体进入井筒并满足重复压裂时井
筒承压要求。纳米SiO2能修复树脂固化后的微裂隙,提升力学强度。长庆油田气井施工表明,该堵剂体系具有
较强的密封和承压能力,为套损井修复和重复压裂重建井筒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95.
为提高致密砂岩油藏水驱基质动用程度,以鄂尔多斯盆地A83区块长8储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核磁共振在线扫描的岩心水驱渗吸实验,研究了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水驱开发中基质的动用特征,从孔隙尺度定量评价了3类孔隙的采出程度,并对影响渗吸效率的4个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驱动态渗吸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驱替作用下大孔隙采出程度快速增加、渗吸作用下微小孔隙采出程度缓慢增加、动态渗吸达到平衡。渗吸过程中微小孔隙动用程度最大,对总采出程度的贡献率最高,中孔隙作为连接微小孔隙和大孔隙的流动通道,动用程度最小。整个动态渗吸过程就如同一个有机体,想要最大程度提高总采出程度,就必须控制好驱替速度(0.1 mL/min)、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0.05%)和焖井时间(占总时间75%),最大程度地发挥渗吸和驱替2种采油方式的作用,确保在提高微小孔隙采出程度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增大大孔隙的采出程度。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探索酸化原油脱水困难的原因,通过回顾近几年开展的酸化原油脱水影响因素实验以及现有的酸化
原油脱水工艺,总结了pH值、温度、固体颗粒影响原油破乳的机理,归纳不同破乳脱水工艺的适用性。热化学沉
降法适合处理黏度、含水率不高的原油。超声波稠油破乳脱水的实际应用效果显著,可以作为热化学沉降工艺
的辅助破乳。水洗法可去除部分固体颗粒和酸化淤渣,适用于重力沉降前预处理。高频脉冲电脱水法对酸化
油、老化油脱水效果都较好,适用于精脱水处理。微波破乳仍处于研究阶段,需进一步研究破乳机理以及验证工
业实用效果。最后对未来原油破乳和脱水工艺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渤海A油田浅层大位移井最大水垂比为2.98,突破了渤海湾水垂比的现有极限。其浅部地层疏松,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泥岩易水化膨胀,频繁出现倒划眼困难和下套管遇阻等复杂情况。针对以上问题,在定向井轨迹设计、大位移井安全钻井周期、井身结构优化、大位移井摩阻扭矩及钻井液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大位移井均布设在外排井槽,保持井斜角为73°~76°、浅部地层使用大弯角马达,深部地层使用旋转导向进行钻进,大位移井安全钻井周期约为32 h,建议钻进过程中提高机械钻速;井深在4 000~4 500 m的大位移井,推荐采取五开井身结构;反演得到大位移井套管内摩阻系数为0.25、裸眼内摩阻系数为0.35~0.40,推荐Φ244.48 mm套管选择69.94 kg/m(47 PPF),作业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部分漂浮、全漂浮+旋转以及部分漂浮+旋转这3种下套管方式;储层段采用"预防为主+防堵结合"思路,在传统的无固相钻井液中加入超细碳酸钙,提高承压封堵性能及储层保护性能。该研究成果对于浅层大位移井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碱处理法制备了多级孔ZSM-5分子筛,并分别以多级孔ZSM-5分子筛和常规ZSM-5分子筛作为酸性组分制备了加氢裂化催化剂。采用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光谱、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氨气吸附-脱附、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对分子筛样品进行表征。采用高压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对四氢萘在加氢裂化催化剂上的加氢裂化反应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350 ℃、氢分压4
MPa、氢/油体积比500/1、质量空速5.9 h-1、反应时间2 h的反应条件下,与常规ZSM-5分子筛加氢裂化催化剂相比,多级孔ZSM-5分子筛加氢裂化催化剂对四氢萘的转化率提升了10百分点以上,BTX收率提升了2~8百分点,开环反应选择性提高了约20百分点。这是因为介孔的引入提高了四氢萘对分子筛内部酸性位点的可接近性,是提高其开环反应选择性和BTX收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