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391篇 |
免费 | 12530篇 |
国内免费 | 657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875篇 |
综合类 | 8512篇 |
化学工业 | 8969篇 |
金属工艺 | 5849篇 |
机械仪表 | 5978篇 |
建筑科学 | 6163篇 |
矿业工程 | 3222篇 |
能源动力 | 2105篇 |
轻工业 | 8901篇 |
水利工程 | 3162篇 |
石油天然气 | 3123篇 |
武器工业 | 1170篇 |
无线电 | 8909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6867篇 |
冶金工业 | 4204篇 |
原子能技术 | 1690篇 |
自动化技术 | 1179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8篇 |
2024年 | 1627篇 |
2023年 | 1674篇 |
2022年 | 3456篇 |
2021年 | 4302篇 |
2020年 | 3022篇 |
2019年 | 2157篇 |
2018年 | 2187篇 |
2017年 | 2597篇 |
2016年 | 2312篇 |
2015年 | 3575篇 |
2014年 | 4435篇 |
2013年 | 5277篇 |
2012年 | 6604篇 |
2011年 | 6939篇 |
2010年 | 6824篇 |
2009年 | 6230篇 |
2008年 | 6584篇 |
2007年 | 6310篇 |
2006年 | 5409篇 |
2005年 | 4380篇 |
2004年 | 3066篇 |
2003年 | 2090篇 |
2002年 | 2003篇 |
2001年 | 1791篇 |
2000年 | 1399篇 |
1999年 | 532篇 |
1998年 | 387篇 |
1997年 | 221篇 |
1996年 | 166篇 |
1995年 | 125篇 |
1994年 | 93篇 |
1993年 | 103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69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17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28篇 |
1979年 | 17篇 |
1977年 | 43篇 |
1976年 | 81篇 |
1959年 | 14篇 |
1951年 | 1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通过对比分析液液萃取(LLE)、水蒸气蒸馏萃取(VDE)、同时蒸馏萃取(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对樱桃酒香气提取效果,确定最优香气提取方法。采用最优提取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不同酿造年份、不同酿造方法和不同品种的樱桃酒香气成分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HS-SPME萃取2009年中樱狄墨尔樱桃酒,经GC-MS共鉴定41种化合物,不易造成沸点较低物质的损失;采用HS-SPME结合GC-MS对七种市售樱桃酒香气物质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共检测出84种香气物质,包括13种醇类化合物、7种脂肪酸类化合物、21种酯类化合物、6种醛酮类化合物、16种芳香族化合物、9种单萜类化合物、5种酚类化合物、4种呋喃类化合物、3种其它类化合物;异戊醇(1.2026.036mg/L)、乙酸乙酯(1.16111.999mg/L)和苯甲醛(1.3098.248mg/L)的含量分别位居前三位。HS-SPME与GC-MS联用定性、定量樱桃酒中香气物质是一种相对简单、快速、准确性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53.
为了探索裂壶藻(Schizochytrium limacinum)突变株生长及产油过程中对碳源和氮源的需求,本文对发酵各阶段的碳源和氮源利用变化情况进行测定,并设定五个在不同时期的补糖实验组进行研究,分别观测各组各时期生物量、油脂产量。结果表明,前96 h是裂壶藻生长的重要时期,生物量大幅度增长,在发酵144~168 h时,油脂产量达到最大,各组经发酵7 d收获总的藻体,对生物量、油脂产量、DHA含量和DHA产量进行综合测定,结果表明,在发酵120 h时进行补糖为最佳时期,且油脂产量及DHA产量相比于对照组分别高出18.80%和22.44%。当氮源耗尽时补糖不仅可以促进油脂的产生,而且对DHA的形成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54.
以传统发酵牛干巴作为乳酸菌筛选源,分离出18株乳酸菌,通过OPA法测定降胆固醇能力,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测定降解亚硝酸盐能力,菌株NR7对胆固醇的清除率是22.61%,培养12 h和24 h亚硝酸盐分别降解了34.177μg/m L和95.82μg/m L,在p H3.0的环境中活菌率达99.50%,对0.3%的胆盐耐受性强。因此,选择NR7作为目的菌株,进一步研究其生产适应性,能够在发酵4 h后使p H迅速降低,能够在1540℃环境条件下生长,能够耐受8%的Na Cl和200 mg/kg的Na NO2,且真空冷冻干燥后活菌率93.62%,4℃条件下保藏30 d后活菌率可达89.99%。16S rRNA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NR7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以薛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shermanii)发酵液为原料,以抑菌活性为指标,利用分离纯化技术提取发酵液中小分子丙酸杆菌素。丙酸杆菌素初步分离纯化确定的最佳脱盐条件为:上样量5 m L,流速0.5 m L/min,收集方式为手动收集,电导率达到1.5 ms/cm时停止收集;Superdex peptide最佳凝胶过滤条件为:上样量500μL,流速0.5 m L/min,深孔板固定体积收集,每孔收集体积200μL。最终得到一种分子量为698.9556 u的丙酸杆菌素,其单位抑菌活性为初始的6.8倍,抑菌活性得率为10.9%。酶解实验表明纯化后的丙酸杆菌素仍保留抑菌活性,且对胃蛋白酶敏感。 相似文献
56.
通过V.harveyi BB170生物学方法检测分离自内蒙古锡盟地区的8株乳酸菌产生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的情况,筛选出高产信号分子AI-2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探究信号分子AI-2变化规律。结果表明:8株乳酸菌均能够分泌具有活性的信号分子AI-2,其中,菌株2-1产信号分子AI-2的能力显著优于其他7株乳酸菌(p<0.05);高产AI-2的乳酸菌菌株2-1经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随着2-1菌体的生长信号分子AI-2的浓度也随之增大,并且信号分子AI-2浓度在稳定期初期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57.
本文研究了功能性膳食补充对慢性应激状态下大鼠行为学、血清皮质醇和血浆儿茶酚胺等指标的干预作用。4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功能性膳食补充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利用空瓶刺激诱发情绪应激,功能性膳食补充组连续灌服7 d,正常组与模型组灌服等容积蒸馏水。通过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同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皮质醇和血浆儿茶酚胺的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进入开臂的次数百分比和时间百分比都极显著减少(p<0.01),血清皮质醇和血浆儿茶酚胺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功能性膳食补充极显著增加了大鼠进入开臂的次数百分比和时间百分比(p<0.01),并且血清皮质醇显著下降(p<0.05),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也有所回升,但无显著性。实验结果表明,功能性膳食补充能够缓解慢性情绪应激引起的大鼠行为学异常。 相似文献
59.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基质,添加天然抗菌剂肉桂醛和纳米蒙脱土(MMT),通过溶液流延成膜法制备不同MMT含量的纳米抗菌复合膜,研究纳米MMT含量对复合膜的机械性能、水蒸气透过率、透明度、肉桂醛释放能力及抗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随着MMT含量的升高而先增加后降低,在MMT含量为4%时,拉伸强度达最大。水蒸气透过率和透明度随MMT含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并且MMT能有效限制肉桂醛在膜中的扩散和释放,使肉桂醛释放速率变慢,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含MMT的膜保持较高的抗菌性活性,而不含MMT的膜,肉桂醛挥发较多,抗菌性大大降低。结论:纳米蒙脱土能有效控制肉桂醛在羧甲基纤维素钠膜中的释放。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