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71篇 |
免费 | 1594篇 |
国内免费 | 109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507篇 |
综合类 | 1177篇 |
化学工业 | 1445篇 |
金属工艺 | 1209篇 |
机械仪表 | 895篇 |
建筑科学 | 925篇 |
矿业工程 | 734篇 |
能源动力 | 304篇 |
轻工业 | 1435篇 |
水利工程 | 410篇 |
石油天然气 | 588篇 |
武器工业 | 235篇 |
无线电 | 120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151篇 |
冶金工业 | 700篇 |
原子能技术 | 255篇 |
自动化技术 | 17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2篇 |
2023年 | 250篇 |
2022年 | 556篇 |
2021年 | 709篇 |
2020年 | 537篇 |
2019年 | 355篇 |
2018年 | 381篇 |
2017年 | 417篇 |
2016年 | 360篇 |
2015年 | 571篇 |
2014年 | 712篇 |
2013年 | 871篇 |
2012年 | 1068篇 |
2011年 | 1162篇 |
2010年 | 1160篇 |
2009年 | 1071篇 |
2008年 | 1094篇 |
2007年 | 1035篇 |
2006年 | 893篇 |
2005年 | 767篇 |
2004年 | 497篇 |
2003年 | 350篇 |
2002年 | 309篇 |
2001年 | 288篇 |
2000年 | 233篇 |
1999年 | 72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1959年 | 4篇 |
1957年 | 1篇 |
195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延长气田固井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长气田属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该气田属于一个低压、低渗、致密气田,其封固特点为合气段长、温差变化大、层间水活跃、上部地层承压能力低。通过引入技术与实践,在延长气田逐步形成了一套固井工艺技术,在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气田多个不同压力层系固井过程中发生气侵、气窜,以及防气侵水泥浆体系及固井工艺技术的研究,采用双级固井工艺技术和高低两种固井水泥浆体系,成功实现了固井技术的大飞跃,在该气田固井中取得了100%合格率,85%优良率。 相似文献
993.
一种驱油用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的乳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含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的O/W型乳状液的析水率和粒度分布,探讨了聚合物溶液/油体积比(V(HAP solution)/V(Oil))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采用扫描电镜和动态光散射仪分析了HAP溶液的形态。结合HAP对油-水界面张力、乳状液黏度以及增溶性影响的研究,探讨了HAP的乳化性能。结果表明,O/W乳状液中HAP的质量浓度越高,乳状液越稳定。当HAP质量浓度在1000 mg/L以下时,HAP能吸附在油-水界面上,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体系中存在的单分子胶束对油具有一定的增溶效果,内部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对油滴的聚并产生空间位阻,使得乳状液稳定。当HAP质量浓度在1000 mg/L以上时,HAP在油-水界面形成紧密排列,油-水界面张力达到最低值,同时体系内部形成超分子的空间网络结构,产生更强的空间位阻;超分子的空间网络中形成的许多非极性腔体空间对油具有强的增溶能力,乳状液就更加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4.
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室内制备油包水型原油乳状液的制备参数(转速、乳化时间)、含水率、水电导率以及温度等因素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对原油乳状液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转速为7000r/min,乳化时间为8min时形成了乳状液,而且转速越大、乳化时间越长,水滴粒径越小,粒径分布越均匀,原油乳状液越稳定;含水率越高,原油乳状液稳定性越差;原油乳状液电导率的大小取决于乳状液中水电导率的大小,能够反映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温度升高,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995.
996.
在中国近海和东南亚地区,湖相烃源岩生烃量分别占了总石油资源的95%和46%,而且湖相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古近纪断陷湖盆中。通过对中国近海和东南亚地区7 个断陷湖盆烃源岩和油气藏分布特点的对比发现,存在两种特征明显的烃源岩分布模式:一种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的深水湖泊相泥岩为特征的渤海湾盆地模式;另一种是厚度小、分布范围小的浅水湖泊相泥岩为特征的Asri-中苏门答腊盆地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这些盆地中烃源岩分布同油气田空间配置关系,揭示了烃源岩的分布特征与油气藏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