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4篇 |
免费 | 200篇 |
国内免费 | 9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01篇 |
综合类 | 134篇 |
化学工业 | 165篇 |
金属工艺 | 91篇 |
机械仪表 | 81篇 |
建筑科学 | 81篇 |
矿业工程 | 76篇 |
能源动力 | 16篇 |
轻工业 | 225篇 |
水利工程 | 20篇 |
石油天然气 | 22篇 |
武器工业 | 20篇 |
无线电 | 13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95篇 |
冶金工业 | 51篇 |
原子能技术 | 15篇 |
自动化技术 | 1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85篇 |
2013年 | 110篇 |
2012年 | 124篇 |
2011年 | 122篇 |
2010年 | 84篇 |
2009年 | 115篇 |
2008年 | 98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82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1年 | 2篇 |
196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镀锌钢板的硅烷复合膜表面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将镀锌钢板先后浸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APS)溶液和双-[3-(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BTESPT)硅烷溶液,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硅烷复合膜.析氢、碱浸失重、盐雾实验均表明硅烷复合膜的耐蚀性明显优于单一硅烷膜,甚至超过某些铬酸盐转化膜.电化学实验表明复合膜的存在阻碍了锌电化学腐蚀中的阳极氧化反应,从而显著地降低了锌的腐蚀速率.SEM显示硅烷复合膜结构完整,对基体覆盖度高.EDX分析表明复合膜物相组成以C、O、Si、S为主,γ-APS膜对BTESPT的成膜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2.
针对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5G)环境下海量网管数据溯源难、关联挖掘冗余度大的问题,结合时间约束、滑动时间窗和分类层次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拓扑的时序告警关联挖掘算法.该算法可以有效缩减候选集,实现对海量网管数据高效压缩和快速溯源.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故障溯源候选集在拓扑上具有实际关联性,对比其他关联算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23.
24.
25.
26.
通过控制激光偏振与扫描方向,利用飞秒脉冲激光正交线扫描的微加工方式,在硅和不锈钢表面诱导出了规则分布的复合表面微纳结构并分析了激光能量密度对微纳表面结构形成的影响。实验显示:当激光的能量密度接近材料烧蚀阈值时,在硅表面诱导出了周期条纹嵌套纳米孔的双层复合二维结构,在不锈钢表面则诱导出了依赖于激光偏振方向的纳米点阵列分布,分析认为纳米点阵列是由周期条纹结构边缘发生断裂而生成的。另外,当激光的能量密度大于材料烧蚀阈值时,在硅和不锈钢表面会烧蚀出规则分布的微米级孔洞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次扫描诱导出的表面微纳结构增加了对入射激光的吸收,促进入射激光与表面等离子体波的耦合,加强了后扫描的烧蚀效果,使得后扫描诱导出的微纳结构占主导。文中提出的正交线扫描的加工方式为微纳表面结构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7.
28.
29.
针对恒压供水系统水泵机组如何进行科学的循环休眠以延长电机工作寿命的问题,构建了基于PLC和变频器控制的现场总线自动化网络,并采用队列控制的算法较好的实现了水泵机组的循冢徕眠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0.
设计了一种对固体粉料流量进行测量控制的流量计系统.以ARM为控制核心,给出了测控系统的结构组成,设计了仪表箱硬件电路,并搭建了试验的模拟工况环境,在0.5~30 t/h的流量下,对固体粉料的流量进行了连续测量,测量精度优于±0.5%.试验结果证明了该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