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98篇 |
免费 | 677篇 |
国内免费 | 27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17篇 |
综合类 | 592篇 |
化学工业 | 1073篇 |
金属工艺 | 281篇 |
机械仪表 | 472篇 |
建筑科学 | 541篇 |
矿业工程 | 189篇 |
能源动力 | 215篇 |
轻工业 | 513篇 |
水利工程 | 163篇 |
石油天然气 | 558篇 |
武器工业 | 94篇 |
无线电 | 82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60篇 |
冶金工业 | 267篇 |
原子能技术 | 156篇 |
自动化技术 | 92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6篇 |
2024年 | 196篇 |
2023年 | 159篇 |
2022年 | 232篇 |
2021年 | 315篇 |
2020年 | 269篇 |
2019年 | 230篇 |
2018年 | 221篇 |
2017年 | 207篇 |
2016年 | 196篇 |
2015年 | 279篇 |
2014年 | 378篇 |
2013年 | 390篇 |
2012年 | 480篇 |
2011年 | 505篇 |
2010年 | 433篇 |
2009年 | 378篇 |
2008年 | 436篇 |
2007年 | 402篇 |
2006年 | 377篇 |
2005年 | 331篇 |
2004年 | 206篇 |
2003年 | 173篇 |
2002年 | 175篇 |
2001年 | 158篇 |
2000年 | 165篇 |
1999年 | 172篇 |
1998年 | 112篇 |
1997年 | 103篇 |
1996年 | 90篇 |
1995年 | 86篇 |
1994年 | 54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探讨JF型细纱双短胶圈牵伸的性能特点及纺纱效果。对比分析了双短胶圈牵伸与SKF型长短胶圈牵伸的工艺特点,并在纯棉普梳和精梳品种上进行了纺纱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双短胶圈牵伸浮游区长度小,胶圈中部摩擦力界大,能有效控制短纤维,成纱粗节、细节明显减少,成纱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32.
33.
针对地区电网中不同的客户类型对电能质量指标的不同要求,提出了考虑客户类型的地区电网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针对各客户类型分别根据DS证据理论,确定层次分析法(AHP)判断矩阵的各元素,然后计算出针对各客户类型的电能质量指标权重,再考虑各客户类型在地区电网中的重要程度,确定各客户类型的权重,最后将各客户类型电能质量指标权重由多维向一维归并,得到地区电网的各电能质量指标权重.通过考虑各客户类型得出的地区电网综合评估结果,更能体现评估对象的全面性,从而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34.
35.
青梅甘蔗复合发酵酒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梅浆:甘蔗汁=1∶1的混合浆为原料,研究了青梅甘蔗复合发酵酒(简称为梅酒)的关键加工工艺,具体包括:梅浆酶解条件、梅酒发酵工艺、梅酒澄清条件。结果表明,酶解的适宜条件为:酶解浓度251.5 mg/L,温度45℃,时间4 h;发酵条件为:菌种接种量5%,SO2添加量100 mg/L,初始pH3.2,发酵温度28℃;在明胶、皂土、壳聚糖3种澄清剂中,以皂土的澄清效果最佳,其最佳澄清条件为:添加量0.08 g/100 mL、温度25℃、处理10 h。 相似文献
36.
我国已成为金属制品生产大国,而盘条表面处理工序仍存在效率低、能耗大、污染严重的问题。新研制的盘条表面处理生产线主要由放线、机械剥壳、蒸汽喷吹、热水洗、酸洗、水洗、涂硼、烘干等部分组成。介绍新型盘条表面处理生产线各部分功能和特点,给出蒸汽喷吹及酸洗部分示意图。该生产线的机械剥壳采用3个中心距可调且互为120°的机械剥壳轮,并配置环型在线消磁装置,既便于操作,又使清除氧化铁皮效果更佳;酸洗采用水帘薄幕和"微负压"技术,将酸雾封闭在循环系统内,减少污染;水洗采用四级逆流方式并配以吸风、除雾装置,可有效避免喷吹方式造成的水汽、酸液飞溅及污染,最大限度减小环境污染和含酸废水的产生量。经生产试用,该生产线与传统电解酸洗生产线相比较,年节省酸约35 t,节水约2 500 t,生产效率提高约10%。 相似文献
37.
为了明确河南烟田危害烟草的镰刀菌种类,以烟叶主产区典型病株为样本,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菌株,并对所得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rDNA-ITS序列分析及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22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均产生茂密的菌丝,呈棉絮状,能产生黄、红、紫等色素,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椭圆形,无色、多胞;小型分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无色、单胞或双胞.BLAST比对结果表明,在GenBank序列数据库中,菌株1~11号的DNA序列与登陆号为KC429789.1的Fusarium oxysporum (F.oxysporum)序列同源性达到95.77%以上;菌株12~18号与登陆号为JQ910159.1的Fusarium solani (F.solani)序列的同源性达到88.01%以上;菌株19~21号与登陆号HQ176444.1的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F.verticillioides)序列的同源性达到89.72%以上;菌株22号与登陆号为JX045841.1的Fusarium proliferatum(F.proliferatum)序列的同源性为90.74%.接种试验表明,4种镰刀菌均能侵染活体烟苗并产生典型症状.因此,河南烟田危害烟草的镰刀菌鉴定为F.oxysporum,F.solani,F.verticillioides及F.proliferatum.其中,F.proliferatum侵染烟草在河南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