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85篇 |
免费 | 97篇 |
国内免费 | 78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72篇 |
技术理论 | 2篇 |
综合类 | 137篇 |
化学工业 | 271篇 |
金属工艺 | 66篇 |
机械仪表 | 88篇 |
建筑科学 | 121篇 |
矿业工程 | 40篇 |
能源动力 | 23篇 |
轻工业 | 73篇 |
水利工程 | 25篇 |
石油天然气 | 160篇 |
武器工业 | 12篇 |
无线电 | 174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67篇 |
冶金工业 | 85篇 |
原子能技术 | 6篇 |
自动化技术 | 2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56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47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82篇 |
2012年 | 83篇 |
2011年 | 84篇 |
2010年 | 88篇 |
2009年 | 77篇 |
2008年 | 88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74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70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66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2篇 |
196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主要对微弧氧化Mg-3Al-1Zn镁合金在空气和3.5 wt.%硫酸钠溶液两种环境下的应力腐蚀和腐蚀疲劳行为进行研究,并讨论其相互关系。微弧氧化处理后,Mg-3Al-1Zn镁合金的耐蚀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与Mg-3Al-1Zn镁合金基体相比,在空气中,微弧氧化后合金的应力腐蚀和腐蚀疲劳强度均下降了大约10 MPa。在3.5 wt.%硫酸钠溶液环境中,微弧氧化后合金的腐蚀疲劳性能仍然是恶化的,但是应力腐蚀强度却得到了显著改善,从58.24 MPa提高至202.08 MPa。这表明材料的力学性能(应力腐蚀和腐蚀疲劳)并不是与其腐蚀性能完全保持线性关系的。微弧氧化处理后镁合金在空气中的应力腐蚀断口为韧性断裂,在硫酸钠溶液环境中为解理断裂。而其腐蚀疲劳断口不论是在空气中还是在腐蚀环境中均为解理断裂。这主要是由于腐蚀环境和变换循环载荷的影响,两者共同作用将会加速裂纹扩展。这表明,周围环境和加载类型对材料断裂机理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2.
83.
84.
由环氧化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与磷酸氢二钠通过开环反应制备了含磷酸二钠基的SBS离聚体(PSBS),研究了PSBS的形态结构、混炼胶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PSBS/聚丙烯(P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以及PSBS对SBS/氯醚橡胶(CHR)共混物的增容作用.结果表明,磷酸盐基SBS离聚体呈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离子微区;当硬脂酸锌用量为PSBS质量分数的10%、离子基团含量为0.95 mmol/g时,PSBS混炼胶的力学性能最佳,且呈现热塑性弹性体行为;PSBS与PP共混,其拉伸强度与组成呈现协同效应,且耐甲苯性提高;PSBS可作为SBS/CHR共混物的增容刺,其最佳质量分数为3%,离聚体的加入有助于改善共混物的耐油性和相客性. 相似文献
85.
硬质合金烧结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硬质合金问世以来,其烧结工艺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本文就这些阶段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并对其先进性和不足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目的旨在促进各硬质合金厂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烧结工艺和装备。 相似文献
86.
以锡青铜连杆衬套为研究对象,通过Deform-3D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单一因素工艺参数试验法和正交试验优化试验方法对发动机连杆衬套的温挤压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摩擦因数、温挤压速度、温挤压温度等参数在温挤压过程中对挤压力、损伤值的影响规律和显著性影响。利用极差分析得到了两组最优的温挤压工艺参数,并通过数值模拟两组较优解对挤压力、损伤值的影响规律的对比,最终得到一组最优解,即摩擦因数为0.1、温挤压速度为5 mm·s-1、温挤压温度为700℃。根据连杆衬套温挤压试验验证了使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能够制造出表面质量高的成形件。 相似文献
87.
The atmospheric corrosion behaviour of 30CrMnSiA high-strength steel exposed in rural, industrial and marine atmosphere environments in China for 60 months was investigated in virtue of the weight loss, X-ray diffractometer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30CrMnSiA high-strength steel exhibited the highest corrosion susceptibility and the lowest corrosion susceptibility in marine atmosphere environment and rural atmosphere environment, respectively. Lepidocrocite and goethite were found as the major constituents of the rust layer in three types of atmosphere environments, and akaganeite was also detected in marine atmosphere environment. The rust layer exhibited the tendency of flaking away from the substrate and becoming dense in marine atmosphere environment and rural atmosphere environment, respectively.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among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airborne sea-salt was the primary factor influencing the atmospheric corrosion of 30CrMnSiA high-strength steel. 相似文献
88.
89.
The nanoporous structure of a membrane varies in a 3-dimensional (3-D) space and has remarkable influences on the filtration or desalination achieved, fouling potentials and therefore, the quality of yielded water. Knowledge of the 3-D nanoporous structure is thus vital to understanding and predicting its performance. A novel method by incorporat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tomography, image processing and 3-D reconstruction is introduced to characterize membranes with nano structures. The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allows for the visualization of 3-D nanoporous structure in a non-destructive way from any directions. This novel technique leads to in-depth understanding and accurate prediction of filtration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90.
介绍钢丝、钢丝绳力学性能集散式自动测试技术。通过在试验机上安装具有智能化功能的测量装置,对试验数据进行自动测量和采集,并将试验数据自动传送到服务器进行处理,最后自动生成试验报告。结果显示,集散式系统的实施使拉力试验工作效率提高了40%;扭转和弯曲试验工作效率提高了15%;试验报告判定工作效率提高了30%,同时实现了试验数据的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