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961篇
  免费   98930篇
  国内免费   40858篇
电工技术   37860篇
技术理论   6篇
综合类   31366篇
化学工业   38239篇
金属工艺   32144篇
机械仪表   15035篇
建筑科学   21027篇
矿业工程   17427篇
能源动力   11542篇
轻工业   32080篇
水利工程   10525篇
石油天然气   16590篇
武器工业   5033篇
无线电   423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0598篇
冶金工业   11353篇
原子能技术   3671篇
自动化技术   66942篇
  2025年   136篇
  2024年   7476篇
  2023年   6919篇
  2022年   9342篇
  2021年   11358篇
  2020年   12842篇
  2019年   20742篇
  2018年   22070篇
  2017年   23956篇
  2016年   23485篇
  2015年   23929篇
  2014年   23874篇
  2013年   24203篇
  2012年   24885篇
  2011年   21845篇
  2010年   20097篇
  2009年   17125篇
  2008年   15054篇
  2007年   14323篇
  2006年   12152篇
  2005年   10767篇
  2004年   11851篇
  2003年   9424篇
  2002年   9006篇
  2001年   8050篇
  2000年   7132篇
  1999年   5850篇
  1998年   4757篇
  1997年   4176篇
  1996年   3971篇
  1995年   3952篇
  1994年   3197篇
  1993年   2938篇
  1992年   2804篇
  1991年   2038篇
  1990年   1594篇
  1989年   1462篇
  1988年   1139篇
  1987年   363篇
  1986年   337篇
  1985年   228篇
  1984年   170篇
  1982年   157篇
  1981年   162篇
  1980年   124篇
  1976年   231篇
  1975年   208篇
  1972年   236篇
  1971年   128篇
  1960年   20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文中对Al2O3陶瓷和金属Ti表面磁控溅射Mo和Ti金属层,以纯Au箔钎料,研究连接工艺及Ti金属化层厚度对连接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焊缝主要由Au钎料和(Au,Mo) ss构成,(Au,Mo) ss中含有少量(Ti,Mo) ss和TixAuy金属间化合物.另外,在Al2O3/钎料界面处及焊缝中存在少量呈条状分布的TiO2和TixAly金属间化合物.连接工艺及Ti金属化层厚度主要影响各物相的数量及分布状态,通过影响焊缝中固溶体的分布均匀性及金属间化合物的数量而影响接头抗剪强度.当连接温度为1 080℃、保温时间为5 min、Ti金属化层厚度为0.2 μm时,接头的抗剪强度达到最大值138 MPa.  相似文献   
992.
双丝三电弧焊中熔滴过渡及焊缝成形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验证双丝三电弧焊接过程中M弧不同的电流、脉冲频率对其熔滴过渡行为的影响;试验搭建了双丝三电弧焊的焊接系统以及高速摄像与波形同步采集系统.结果表明,熔滴过渡行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在M弧作用下熔滴的受力变化.其次,熔滴过渡行为和M弧电流的变化存在着对应关系:随着M弧电流增大,熔滴过渡行为依次为焊缝成形最佳的短路过渡+射流过渡、以及成形依次变差的大滴过渡、射滴过渡、射流过渡.随着M弧脉冲频率增加,熔滴过渡行为依次为一脉多滴、一脉一滴、多脉一滴三个阶段;其中焊接成形最理想的为一脉一滴的熔滴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993.
为了获得温度对SA508-Ⅲ钢焊缝金属断裂韧度的影响,采用本构曲线法(CCM,constitutive curve method)、ASTM和ISO标准对焊缝金属在典型温度下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采用CCM获得的断裂韧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从20℃升高到100℃,从100℃升至320℃时,断裂韧度分别降低了11.1%和5.4%.采用扫描电镜观测试样断口形貌发现SA508-Ⅲ钢焊缝金属在典型温度下均呈韧性断裂,当温度达到100和320℃时,韧窝变浅变小,因此韧性出现了一定的下降.研究还发现,采用CCM获得20和100℃时的断裂韧度与ASTM一致;获得320℃时的断裂韧度介于ASTM和ISO之间.  相似文献   
994.
焊接接头的多轴疲劳强度评估是领域内的复杂课题.结合缺口应力法,利用ⅡW多轴疲劳准则对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中的多轴疲劳试验数据进行了重新评估.结果表明,缺口应力系统下的比例加载与非比例加载数据点重合性较好;ⅡW推荐的单轴疲劳评估S-N曲线不适用于多轴疲劳评估,循环次数在1×104 ~1×105范围内时,可能得到偏危险的评估结果;而高于1×105次时,评估结果过于保守.基于此,拟合得到了存活率Ps=97.7%的S-N评估曲线,其疲劳等级FAT=430 MPa,斜率m=5.8,同时适用于比例加载与非比例加载,可为工程焊接结构疲劳寿命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采用TC4和ER2319焊丝直流/变极性冷金属过渡实现异种金属电弧增材制造,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谱、硬度试验、纳米压痕以及拉伸试验等方法对钛/铝构件界面组织特征与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钛合金表面堆积铝合金时,只有少量的钛合金熔化,钛原子扩散到液态铝合金中,形成不同长度的TiAl3金属间化合物.10 μm左右的反应层在钛/铝界面形成.邻近钛侧的反应层均匀连续,靠近铝合金一侧的反应层呈现长条状或块状.界面反应层的显微硬度介于钛合金和铝合金显微硬度之间.构件的最高抗拉强度为111 MPa.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异种钢在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过程中的熔池表面流动行为,以粒子示踪法为基础,通过激光熔池表面反射的方法,对304不锈钢/Q235碳钢、316L不锈钢/Q235碳钢焊接过程中熔池表面液态金属的流动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熔池表面示踪粒子的运动趋势,并以此为依据计算了熔池表面液态金属的流动速度.结果表明,在不锈钢/碳钢的TIG焊过程中,熔池表面的液态金属存在从不锈钢侧流向碳钢侧的流动行为.其中,示踪粒子在304不锈钢/Q235碳钢的焊接熔池表面平均流动速度约为25.3 mm/s,在316L不锈钢/Q235碳钢的焊接熔池表面平均流动速度约为21.6 mm/s.  相似文献   
997.
在CO2焊短路过渡过程中,针对“电源-电弧-液桥”系统的动态特征行为,提出了负载伏安动特性曲线和单周期负载伏安动特性曲线的概念,统一了不同文献的表述.研究了三款不同焊机在相同的焊接条件和参数下负载伏安动特性曲线的差异,并与这三种焊机焊后的焊缝成形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负载伏安动特性曲线越向原点聚拢,焊接的飞溅程度就越小;若曲线的重复度越好,则焊接过程就越稳定,焊缝成形越美观.但是如果曲线围成的面积过大,引起未熔合等焊接缺陷可能性就会增大,同时焊缝的不对称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998.
张闯  熊俊  郑森木 《焊接学报》2019,40(8):76-79
针对铝合金薄板脉冲MIG焊背面熔透难题,提出一种基于焊工调节的背面熔透建模与控制方法.设计焊接速度随机变化波形,致使铝合金背面熔池尺寸动态波动,采用被动视觉系统实时采集背面熔池图像,焊工观察图像熔池大小,手工调节焊接电流保证背面熔宽的均匀性,同时开发图像处理算法提取背面熔宽.采用最小二乘系统辨识法建立焊工调节电流与背面熔宽的非线性Hammerstein模型.开展了铝合金脉冲MIG焊电流扰动和焊接速度扰动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焊工调节的非线性Hammerstein模型可以有效地控制背面熔宽,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999.
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回流温度对Sn3.0Ag0.5Cu,Sn0.3Ag0.7Cu,Sn0.3Ag0.7Cu-0.07La-0.05Ce三种无铅钎料在单板结构/板级结构中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流温度的升高,单板结构中高银焊点的抗剪强度最高且一直增加,低银焊点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板级结构中焊点的抗剪强度均随回流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添加稀土元素的低银焊点的抗剪强度最高.两种结构中焊点的至断位移均随回流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板级结构中,随着回流温度的升高,高银焊点的断裂模式由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转变,而低银焊点则一直为韧性断裂,其断裂位置向IMC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000.
张越  何晓聪  张先炼  张龙 《焊接学报》2019,40(8):150-154
以钛合金板材为对象进行压印连接、自冲铆接和电阻点焊连接,对这三种接头进行拉-拉疲劳试验,比较其疲劳性能.结果表明,电阻点焊接头的静力学性能远高于另外两种接头.压印接头和自冲铆接头的疲劳性能较好,其中在长寿命循环时压印接头的疲劳性能更有优势.以200万次为疲劳极限时,三种接头可承受疲劳载荷顺序为压印接头最高,自冲铆接头其次,点焊接头最低.分析是由于点焊接头的热影响区性能差,残余应力叠加等原因造成.而压印和自冲铆接头内部存在板材间隙等,在疲劳加载过程中存在相对滑动和一定的形变量,起到缓解应力集中的作用,因此接头的疲劳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