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70篇
  免费   1493篇
  国内免费   919篇
电工技术   953篇
综合类   1395篇
化学工业   1563篇
金属工艺   901篇
机械仪表   804篇
建筑科学   991篇
矿业工程   562篇
能源动力   316篇
轻工业   1322篇
水利工程   407篇
石油天然气   333篇
武器工业   159篇
无线电   130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63篇
冶金工业   480篇
原子能技术   189篇
自动化技术   1742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528篇
  2021年   612篇
  2020年   453篇
  2019年   330篇
  2018年   350篇
  2017年   378篇
  2016年   369篇
  2015年   527篇
  2014年   724篇
  2013年   880篇
  2012年   975篇
  2011年   1072篇
  2010年   973篇
  2009年   994篇
  2008年   943篇
  2007年   1040篇
  2006年   769篇
  2005年   598篇
  2004年   506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介绍了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域(DCT)中频系数置换的盲水印算法,用该算法对数字水印进行了自适应嵌入方法研究.该算法突破了数字水印的加性算法、乘性算法等传统的水印嵌入方法;解决了被提取水印中含有原始图像DCT系数从而影响水印检测准确性的问题.该算法使用人类视觉模型对水印图像进行自适应嵌入,使嵌入的数字水印从根本上不可逆.实验证明该算法对数字水印的滤波、剪切、噪声等攻击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2.
对液态模锻2A50铝合金负重轮轮盘的冷隔产生进行了分析,表明其起源于轮缘周表面晶界处,并且向内部扩展.冷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铝液紊乱,波动至下模外套直壁上,下压过程中,铝液难以冲破这层表面层,于是形成冷隔.通过缓冲滤渣漏斗工装、适当调节导流槽铝液流速、增加捞渣工序等措施,减少了铝液表面氧化膜的数量,使铝液平稳填充,杜绝铝液波动,从而消除冷隔的产生.  相似文献   
63.
基于一维流动换热原理,通过谐波法求解一维耦合热传导——热对流方程,得到温度的沿程衰减规律,进而求出流变阻力的沿程增大规律;同时求解压力的沿程衰减规律,结合合金熔体停止流变机理和条件,建立铝合金液态模锻流变充型能力预报模型.该模型包含液态模锻工艺参数、材料性能参数及模具结构参数,适用于液相线温度以下的广义半固态合金熔体.采用6066铝合金通过间接液态模锻的阿基米德螺旋线试样长度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最大相对偏差为8.2%.与现有的充型能力模型相比,本文的流变充型距离模型在预报精度及适用范围方面有一定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64.
在锂离子电池制造过程中,电芯注入电解液时,隔膜局部区域出现褶皱并在隔膜和极片间残留有气泡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隔膜上的褶皱和隔膜/极片间界面的缺陷会造成电池内阻分布不均匀,内阻低的地方电池循环过程中可能会局部过充或过放,进而影响电池的一致性及循环性能.针对这一现象,对不同种类的隔膜进行了研究,发现溶剂碳酸二甲酯(DMC)在流动浸润隔膜过程中,各种隔膜均会产生褶皱,且褶皱间距随隔膜厚度的增加略有增大.通过对DMC流动浸润隔膜的前端进行分析,发现隔膜产生褶皱主要有两个原因:DMC局部浸润隔膜过程中,毛细作用导致隔膜在液体流动前端出现隆起,在隔膜和极片间出现间隙.同时,DMC扩散到隔膜和极片的内部孔隙所排出的气体在极片/隔膜界面处积累形成气泡,导致隔膜出现局部的变形和皱褶.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在电池加工过程中把涂布有聚偏氟乙烯(PVDF)的复合隔膜与正负极片热压黏合,粘合力抵消DMC浸润隔膜时所产生的毛细作用,能够减少或完全消除隔膜的褶皱.实验表明,当隔膜和正极极片热压后的剥离强度小于10 mN/cm时,黏结力尚不足以完全平衡毛细作用,隔膜仍会出现局部的皱缩,但褶皱数量明显减少.当剥离强度大于15 mN/cm时,隔膜的褶皱现象才被完全消除,说明提高隔膜与极片间的黏结强度,是一个解决隔膜/极片界面处缺陷的有效方法,隔膜褶皱等宏观缺陷的消除也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一致性及循环稳定性,具有明确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5.
研究石墨和炭黑的形貌、粒径以及配比对导电碳浆电阻率的影响,分析聚酯和有机硅改性聚酯制备导电碳浆耐候性的差异及原因.试验表明:D90为12.8μm的不等轴鳞片状石墨SFG-10和高度链状团聚炭黑350 G的质量比为7:3时制备的导电碳浆电阻率低,为4×10-2Ω·cm,且硬度H>4;在高低温、高湿和紫外光照射试验条件下,聚酯和有机硅改性聚酯制备导电碳浆电阻值最大变化率分别为36.7%和9.5%,有机硅改性聚酯能显著提高导电碳浆的耐候性.  相似文献   
66.
多自由度电机可以实现空间中的复杂运动,且具有结构简单、精确度高等优势,在机器人仿生关节、机械手臂及工业制造业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多自由度电机的背景、基本原理及技术优势进行了相关叙述。按照驱动机理的不同将多自由度电机进行分类,并对当前多自由度电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此外,基于多自由度电机的运动特点,对电机控制过程中的位置检测技术和运动控制策略进行了相关分析。最后,从多自由度电机的结构、控制体系、材料及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叙述,对多自由度电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通过对多自由度电机的研究与分析,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为了探究热氧老化后乙丙橡胶电缆绝缘的局部放电特性及劣化机理,文中通过典型柱–板电极对不同老化程度的乙丙橡胶试样进行了局部放电试验,并对其放电发展特性和材料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放电起始电压和闪络电压均随绝缘老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根据放电过程中放电特征量的变化规律,可将放电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起始阶段、发展阶段、持续阶段、预闪络阶段,且不同老化程度试样的PRPD谱图在各阶段呈现出特定形状;老化后的试样表面气化或气体解吸附、内部添加剂成分析出导致试样表面出现"沟壑区"、白色块状物和"微孔",分子结构中的羰基等含氧基团、聚乙烯和聚丙烯等自由基数量的增加是乙丙橡胶绝缘在热氧老化后更易出现局部放电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68.
针对目前配电网线损管理中的采样点过多、运行数据不易收集、坏数据难以辨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台区线损快速计算方法.该方法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结构特点,在考虑台区线损相关性的同时对目标台区当日线损进行快速计算,无需采集所有用户电量信息,能和同期系统计算得出的线损率进行核对校验,为精细化线损管理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69.
利用无人机进行线路巡视,已成为输电线路提高巡视效率、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无人机技术与输电线路运行方式深度结合,可有效弥补传统巡视方式的不足.但这种新的巡视方式并不完善,所以及时剖析现阶段无人机在输电线路运行中的作用与影响,对于下一步无人机在输电线路领域的应用尤为主要.结合无人机特性与输电线路巡视需求,从无人机巡视的功能分类角度出发,阐述了各种工况下对电网巡视带来的变化与待改进的地方,为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巡视中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探究了菌渣的水热液化转换成生物油燃料的过程。结果表明,抗生素菌渣在260 ℃、保留时间是135 min时,获得最大的生物油产率(28.01%)。通过6种不同的催化剂进行催化,加入催化剂后,生物油产率最大的是Na2CO3(36.06%)和NaOH(36.31%)。碱催化的生物油的含氮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在41.16%~49.74%之间,而酸催化产生的生物油含氮化合物的量在57.62%~59.32%之间。通过调节催化剂Na2CO3、NaOH的添加量发现,在投加量为8%时,生物油含氮量均最低,Na2CO3和NaOH催化产生的生物油组分的含氮化合物质量分数分别为29.12%和35.67%。在催化剂投加量为10%时,对氧的脱除效果都最好,分别为32.12%和29.02%,此时产生的生物油的热值达到最大(达到33.3220和34.7320 MJ?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