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65篇
  免费   4214篇
  国内免费   3233篇
电工技术   3628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3748篇
化学工业   4470篇
金属工艺   2473篇
机械仪表   2648篇
建筑科学   2741篇
矿业工程   1494篇
能源动力   1055篇
轻工业   3786篇
水利工程   1255篇
石油天然气   1285篇
武器工业   540篇
无线电   373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73篇
冶金工业   1185篇
原子能技术   667篇
自动化技术   4824篇
  2024年   222篇
  2023年   590篇
  2022年   1407篇
  2021年   1740篇
  2020年   1246篇
  2019年   937篇
  2018年   992篇
  2017年   1047篇
  2016年   931篇
  2015年   1493篇
  2014年   1919篇
  2013年   2206篇
  2012年   2853篇
  2011年   3108篇
  2010年   2789篇
  2009年   2803篇
  2008年   2787篇
  2007年   2918篇
  2006年   2566篇
  2005年   2075篇
  2004年   1531篇
  2003年   1004篇
  2002年   994篇
  2001年   844篇
  2000年   740篇
  1999年   319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8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61.
毒理学关注阈值(TTC)的概念是指,对化学品建立一个人体暴露阈值,当低于该阈值时化学品对人体健康无明显的风险。TTC方法从提出至今已将近半个世纪,并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本文主要从TTC方法的建立、发展、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TTC方法最初被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安全阈值的确定。之后,人们对经口的非致癌毒性终点的无明显作用剂量(NOEL)进行了分析,发展出了以结构类为基础的多层次TTC方法。这种以结构类为基础的多层次TTC方法后来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组织所采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和改进。TTC方法现已经在低人体暴露水平的化学物质风险评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避免了大量不必要的,过于详细的研究,以及广泛的毒理学实验。TTC方法也为那些用量极低并且缺乏完整毒性数据的化学物质的风险评估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962.
该文以人参提取液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人参可乐饮料的最佳配方.试验中对人参提取温度、时间、调配比例等工序进行了重点研究.结果表明,人参可乐的最佳工艺配比为糖浆和甜蜜素为18%和0.2%、磷酸和柠檬酸钠0.28%和0.036%,可乐香精0.24%、人参提取液32%.通过感观评价和微生物检验,以及理化指标的检测,结果符合碳酸饮料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63.
以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铂柱电极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的三电极体系,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对5种市售商品中的柠檬黄和日落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测试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0.1~0.8μg/mL浓度范围内,循环伏安曲线中的峰电流与组分浓度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5种样品中柠檬黄含量为4.88~6.06mg/kg,日落黄含量为4.37~5.22mg/kg,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该方法对柠檬黄和日落黄的检出限分别为1.12,1.43mg/kg,柠檬黄与日落黄测试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2.3%(n=6),当加标浓度为2.0 mg/kg时,目标组分的加标回收率为91.5%~114.5%。  相似文献   
964.
以粉蓝蓝莓为试验材料,通过采前喷施不同保鲜剂(800mg/L纳他霉素、1 000mg/Lε-聚赖氨酸、800mg/L壳聚糖),采后于(0.5±0.5)℃冷藏,研究蓝莓果实生理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采前不同保鲜剂处理均能降低蓝莓果实的腐烂率,延缓蓝莓鲜果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花色苷含量的降低,降低蓝莓鲜果呼吸强度及乙烯生成速率,维持较好的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脂氧合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并有效降低蓝莓霉菌及酵母菌的菌落总数。采前喷施800mg/L纳他霉素对蓝莓果实的贮藏效果最好,能有效抑制蓝莓的衰老进程,维持更好的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965.
以大豆为对象,推导了筛孔透筛区域的面积计算公式,对比了不同孔型圆筒筛的大豆透筛效果,得出大豆在正方形筛孔的圆筒筛中透筛效果最好,并通过仿真计算对其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对正方形筛孔的圆筒筛进行优化,用筛分比和除杂比计算筛分效果,通过正交仿真试验分析得到不同工艺参数对圆筒筛的豆类筛分效果的影响次序,并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圆筒倾角5°、圆筒转速16r/min、进料速度14t/h、筛孔边长9mm,该条件下筛分效果为0.935,比原始模型提高了3.89%。  相似文献   
966.
以实验室前期分离自混合果蔬酵素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分离自树莓酵素的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 WD)和分离自不同奶制品的保加利亚乳杆菌(L. bulgaricus LB-DR)、鼠李糖乳杆菌(L. rhamnosus Lr-05-281)与干酪乳杆菌(L. casei D-400)5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药敏纸片扩散法、PCR及RT-PCR技术从表型、基因型以及基因表达几个方面分析菌株的抗药性。结果表明5株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糖肽类抗生素、多粘菌素B均有抗性;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磺胺类抗生素、呋喃妥因均敏感,并有较为相似的耐药谱;而对不同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不同;5株乳酸菌均含有质粒,供试的12个抗性基因中,在质粒上检测到erm、aph、vanⅠ、aacⅠ4种抗性基因,基因组DNA上检测到aph、erm、vanⅠ、blaⅡ、aacⅠ、aacⅡ6种抗性基因。部分抗性基因在MRS和加抗生素的MRS培养下会表达,不表达的抗性基因在相应抗生素诱导的条件下其抗性基因不表达。L. plantarum WD菌株质粒上因只含一种vanⅠ抗性基因,其应用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67.
宜宾产区浓香型白酒酿造生境中细菌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全面解析宜宾产区浓香型白酒酿造生境中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并对窖泥、大曲、酒醅和黄水中的细菌种类和丰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宜宾产区白酒酿造生境的26个样品中共注释到来自于201个属的1 493个OTUs,主要分布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5个属来自于古菌域的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窖泥样品中微生物菌种的多样性最高,主要以古菌、瘤胃球菌和乳酸菌为主;大曲的多样性次之,主要包括未鉴定到属水平的细菌,芽胞杆菌、乳酸菌和高温放线菌等;酒醅和黄水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最低,其主要微生物类群以乳酸菌和瘤胃球菌为主。宜宾产区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呈现出从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到功能微生物主要发挥作用的趋势。该研究为探究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功能微生物,解析白酒酿造机理,提升白酒品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8.
针对现有可穿戴智能服装技术发展现状,利用GPS系统在服装上的运用,着重解决传统定位服装可穿戴设备过大、定位功能性单一、服装结构造型不合理、人体着装舒适感差等问题。分别从定位元件、智能功能、服装结构设计、面料选择利用、时尚环保五个角度进行分析,设计了以iBcacon定位元件为中心的新型儿童定位智能化服装,着重解决儿童的出行定位需求以及穿着要求,推动了儿童时尚智能化服装的发展。  相似文献   
969.
模型体系中PhIP、Norharman、Harman 3种杂环胺的形成与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型体系探讨2-氨基-1-甲基-6-苯基-咪唑并[4,5-b]吡啶(2-amino-1-methyl-6-phenylimidazo[4,5-b]pyridine,PhIP)、9H-吡啶并[3,4-b]吲哚(9H-pyrido[3,4-b]indole,norharman)、1-甲基-9H-吡啶并[3,4-b]吲哚(1-methyl-9H-pyrido[3,4-b]indole,harman)3种杂环胺的形成规律及抑制措施。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与加热时间的延长,模型体系中PhIP、Norharman和Harman的形成量均不断增多,其中PhIP对加热温度较为敏感,100、125℃反应20 min不能形成PhIP,150℃加热时PhIP生成量开始逐渐增多,175~200℃加热时PhIP形成量急剧增加;单独加热色氨酸即能产生Norharman和Harman,加入葡萄糖时Norharman和Harman的形成量进一步提高;本研究建立的同时检测色氨酸、Norharman和Harman的色谱方法明确表明,色氨酸是Norharman和Harman的前体物;高良姜素及其类似物山柰酚和槲皮...  相似文献   
970.
L-酪氨酸属于芳香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以及化工等领域。由于天然微生物合成积累L-酪氨酸的能力很低,近几年利用代谢工程的方法进行途径改造和全局代谢途径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解除反馈抑制、增加前体供应、阻断竞争途径以及调控转运等代谢改造策略非常有效地提高了L-酪氨酸的产量。而模块化工程、全局转录装置工程、小RNA工程等新技术使L-酪氨酸产量更上一个水平。L-酪氨酸代谢途径是多基因和多调控方式协同控制的复杂代谢网络,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重新合理设计、人工合成和全局优化将是未来L-酪氨酸代谢工程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