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14篇
  免费   5125篇
  国内免费   3135篇
电工技术   4006篇
综合类   3763篇
化学工业   4529篇
金属工艺   2481篇
机械仪表   2749篇
建筑科学   2777篇
矿业工程   1531篇
能源动力   1111篇
轻工业   3852篇
水利工程   1297篇
石油天然气   1233篇
武器工业   564篇
无线电   389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39篇
冶金工业   1180篇
原子能技术   726篇
自动化技术   4942篇
  2024年   643篇
  2023年   733篇
  2022年   1600篇
  2021年   1935篇
  2020年   1326篇
  2019年   996篇
  2018年   1041篇
  2017年   1087篇
  2016年   1005篇
  2015年   1545篇
  2014年   1938篇
  2013年   2230篇
  2012年   2857篇
  2011年   3102篇
  2010年   2795篇
  2009年   2787篇
  2008年   2779篇
  2007年   2888篇
  2006年   2525篇
  2005年   2054篇
  2004年   1522篇
  2003年   999篇
  2002年   952篇
  2001年   834篇
  2000年   733篇
  1999年   301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以硅纳米孔柱阵列(Si-NPA)为衬底,通过采用真空蒸镀技术沉积金属锌,再在纯氧气氛中进行氧化退火的方法,制备出具有阵列特征的ZnO/Si-NPA异质结构材料.研究发现,ZnO/Si-NPA的表面形貌、结构和光致发光特性强烈依赖于氧化退火温度.当氧化退火温度低于400 ℃时,样品的发光主要来自于Si-NPA衬底;当氧化退火温度高于700 ℃时,样品的发光主要来自于ZnO薄膜;经过600 ℃氧化退火的样品则同时包含有来自于Si-NPA和ZnO薄膜的发光.上述结果表明,通过控制ZnO/Si-NPA制备过程中的氧化退火温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其光致发光谱的有效调控.这对未来制备具有特定功能的半导体光电器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2.
基于粒子滤波的INS/TAN组合导航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姚智颖  刘冬  刘光斌 《电光与控制》2006,13(3):54-55,64
将粒子滤波应用于INS/TAN组合导航系统中。仿真证明,该滤波方法有效地克服了地形的非线性特性和惯导误差对组合导航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3.
不同于常规电压求和带隙基准,电流求和是实现低压基准的主要方法.文章重点分析了一种负温度系数电流的生成方法,基于电流求和模式,设计了一种简单且无运放的电压基准结构,其输出最大基准值为1.1V,功耗为7μA.  相似文献   
144.
对前馈功率的线性化原理从时域上和频域上进行了综述。基于对相位、幅度、延时的失配影响的系统级分析对如何具体设计各部分电路给出了步骤和参数限制,对进一步电路实现选择元器件提供指导。最后基于前馈信号对消的原理提出了一种简化电路的方法,给出了该方法对处理器件的工作速度要求、精度和非线性性能提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5.
蓝牙网络接入点切换问题是构建蓝牙网络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而蓝牙特点给接入点切换的实现带来了极大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灰预测模型的蓝牙网络切换算法,该算法对链路质量信息的数量和分布特征没有苛刻要求,仅用少量样本数据就可以预测出下一时间链路质量,当预测值低于阈值时,接入点搜索网络拓扑结构找出最佳接入点集合,并实时监测切换终端与集合中接入点之间链路质量,预测出下一时刻链路质量,当切换终端链路质量预测值低于另一阈值时,接入点选择最佳接入集合中预测值最佳的接入点完成切换。该算法预测过程可以动态地调整参数,实现自适应预测,提高了预测的精度。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算法减少了终端切换时延以及误切换概率。  相似文献   
146.
Efficient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of low-density parity-check (LDPC) codes is of great interest since LDPC codes are being considered for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Recently, overlapped message passing (OMP) decoding has been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throughput and hardwar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HUE) of decoder architectures for LDPC codes. In this paper, we first study the scheduling for the OMP decoding of LDPC codes, and show that maximizing the throughput gain amounts to minimizing the intra- and inter-iteration waiting times. We then focus on the OMP decoding of quasi-cyclic (QC) LDPC codes. We propose a partly parallel OMP decoder architecture and implement it using FPGA. For any QC LDPC code, our OMP decoder achieves the maximum throughput gain and HUE due to overlapping, hence has higher throughput and HUE than previously proposed OMP decoders while maintaining the same hardware requirements. We also show that the maximum throughput gain and HUE achieved by our OMP decoder are ultimately determined by the given code. Thus, we propose a coset-based construction method, which results in QC LDPC codes that allow our optimal OMP decoder to achieve higher throughput and HUE.  相似文献   
147.
可拓知识空间和可拓知识网格模型(Ⅱ):可拓知识网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1部分中已介绍了可拓知识空间定义和相关操作,以及可拓知识空间关联函数计算方法。这一部分进一步建立可拓知识空间语义网、可拓知识网格和可拓知识网格服务,并给出实例和相关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8.
在软件定义网络中,可编程数据平面提供的编程能力是网络功能虚拟化的基石。可编程数据平面技术的核心是可编程能力与数据包处理性能。首先从数据平面的可编程性出发,探讨现有数据平面的数据包处理抽象。然后,分别对数据平面实施的目标平台与对应平台上的主要流表算法进行介绍,详细论述现有数据平面技术。最后,探讨了高性能数据平面技术存在的关键挑战。  相似文献   
149.
在信息爆炸时代,信息的安全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物联网设备的加密协议中,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与真随机数发生器成为加密协议中基本的安全原语,提供了轻量级的解决方案。文章提出了一种熵源分离模型,能够分离环形振荡器中抖动(真随机数发生器的熵)和工艺偏差(PUF熵)引起的延时。基于该模型,在FPGA上设计了一种可重构的双工作模式电路,通过改变模式可分别生成PUF和真随机数。相较于FPGA上独立设计的PUF和真随机数发生器,该结构具有资源开销小、面积利用率高、功耗低等优势。实验结果表明,生成的PUF稳定性高、唯一性强、均匀性好;真随机数序列均通过了NIST测试,具有高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150.
Stretchable ultra-narrow (e.g., 10 µm in width) microelectrodes are crucial for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of single cells providing the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to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neuro network or other electrically functional cells. Current fabrication strategies either focus on the preparation of normal stretchable electrodes with hundreds of micrometers or millimeters in width by using inorganic conductive materials or develop conductive organic polymer gel for ultra-narrow electrodes which suffer from low stretchability and instability for long-term implantation, therefore, it is still highly desirable to explore bio-interfacial ultra-narrow stretchable inorganic electrodes. Herein, a hybrid strategy is reported to prepare ultra-narrow multi-channel stretchable microelectrodes without using photolithography or laser-assisting etching. A 10 µm × 10 µm monitoring window is fabricated with enhanced interfacial impedance by the special rough surface. The stretchability achieves to 120% for this 10 µm-width stretchable electrode. Supported by these superior propertie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tretchable microelectrodes can detect electrophysiological signals of single cells in vitro and collect electrophysiological signals more precisely in vivo. The reported strategy will open up the accessible preparation of the fine-size stretchable microelectrode. It will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esolution of monitoring and stimulation of inorganic stretchable electro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