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21篇
  免费   5024篇
  国内免费   3505篇
电工技术   4048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5304篇
化学工业   8018篇
金属工艺   3620篇
机械仪表   3676篇
建筑科学   3738篇
矿业工程   1628篇
能源动力   1378篇
轻工业   4889篇
水利工程   1365篇
石油天然气   2453篇
武器工业   589篇
无线电   5560篇
一般工业技术   4961篇
冶金工业   2220篇
原子能技术   718篇
自动化技术   7181篇
  2024年   153篇
  2023年   525篇
  2022年   1244篇
  2021年   1739篇
  2020年   1245篇
  2019年   1076篇
  2018年   1208篇
  2017年   1335篇
  2016年   1259篇
  2015年   1988篇
  2014年   2553篇
  2013年   3211篇
  2012年   3970篇
  2011年   4167篇
  2010年   4088篇
  2009年   3996篇
  2008年   4277篇
  2007年   4214篇
  2006年   3842篇
  2005年   3241篇
  2004年   2444篇
  2003年   1756篇
  2002年   1631篇
  2001年   1461篇
  2000年   1178篇
  1999年   797篇
  1998年   525篇
  1997年   451篇
  1996年   383篇
  1995年   325篇
  1994年   303篇
  1993年   180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75年   3篇
  1967年   1篇
  1959年   7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41.
在探讨水文地质参数空间变异性的基础上,考虑导水系数为常量及参数随空间变量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比较交替方向隐式差分法计算地下水二维非恒定流方程的异同。引入算例分别进行计算与分析,得出水文地质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对地下水非恒定流计算存在影响的结论,进一步说明水文地质参数空间变异性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提出今后研究工作的建议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942.
以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坝左岸550 m级高陡边坡预应力锚固工程为研究对象,在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下进行了超长、高承载力锚索施工实践,就锚索造孔技术、束体安装工艺、注(灌)浆技术、张拉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总结.然后,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形成了一套复杂地质条件下高陡边坡锚索施工的技术与方法.文中还结合水电行业锚固施工规范、锚喷支护国标中的技术控制标准,对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可为同类型高边坡锚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43.
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监测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监测评估实践,对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监测评估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调查表格、工作步骤、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总结。指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扶持政策实施情况,扶持资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情况,扶持政策实施效果等;后期扶持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由资金发放、项目实施、政策实施保障和政策实施效果4个一级指标构成,下设16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评估方法有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参与式评价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44.
为了研究混凝土早期的抗裂性能,利用温度应力试验机研究掺不同种类纤维混凝土的开裂敏感性,通过分析各种参数的优劣性,选定开裂温度作为开裂敏感性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改性聚乙烯醇纤维或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的开裂温度,其中掺PVA1纤维的混凝土开裂温度最低,即其抗裂性能最好。与传统的试验方法相比,温度应力试验机能大大减少测试的工作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试验仪器。  相似文献   
945.
代平  严华 《人民长江》2011,42(24):17-20
针对现有雨水情系统存在稳定性、可靠性和智能性方面的问题,基于Saridis提出的智能控制理论,设计了分层递阶雨水情信息系统。该系统在现有两级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专门处理雨水情信息的嵌入式设备,搭建了遥测终端与雨水情应用平台的联系桥梁,使遥测终端和雨水情应用平台分工、功能更加明确,新系统提高了原有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可根据任务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并及时更新决策方案,因此,智能化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946.
大庙水利枢纽坝址位于陡峻“V型”河谷中,两岸基岩出露,根据河谷的形状特征和地形、地质条件,进行坝型方案布置和技术经济比较,最终选择上坝线砼双曲拱坝方案.  相似文献   
947.
目前对三维建模系统的研究多集中于图形性能的改进,而对系统动态内容表达的研究相对缺乏.在此背景下,文中针对性地提出一种基于关系的动态内容表达方法.针对关系的动态背景,建立过程模型;针对关系的作用方式,建立关系模型;并在概念模型基础上设计相应的模型组织与作用方式.通过概念模型对数据进行包装,结合模型的组织作用方式,系统规范了三维图形应用的动态内容表达,并引入一种基于关系的内容表达,以简化动态内容的创建过程.借助OpenSceneGraph三维图形引擎,对提出的三维动态内容表达机制进行了实现,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8.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也正在进行着新的变革,现阶段最受到人们关注的热点无疑就是云计算,它已经成为计算机领域中最新兴的研究重点。然而,云计算中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云计算快速发展和推广的关键问题,如何快速、安全地存储和传输生成于云环境中的大量数据,也已成为新的研究重点。文中在分析云计算中数据不安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对云端数据进行合理加密的技术手段,实现了一种有效的安全数据存储和加密的服务模型,达到了对云环境中的数据进行安全的数据存储和备份。  相似文献   
949.
Social commerce has quickly emerged as a new area of inquiry for both practitioners and researchers, suggesting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social media and social networking technologies and services in shaping commercial channels on and off the Internet. This essay starts by providing a brief overview of social commerce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light of the wide attention it has drawn in the industry. Then, we propose a research framework with an integrated view of social commerce that consists of four key components: business, technology, people, and information. The framework helps us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ommerce research and practice to date. Subsequently, we report some preliminary findings from a bibliometric study of academic and industry publications in social commerce to reveal recent trends and research topics, as well as some verification of the research framework. Finally, we discuss five articles in this special issue and categorize them in terms of the proposed social commerce research framework.  相似文献   
950.
Pervasive computing applications often need to maintain uninterrupted computing experiences when users move across devices. This advanced feature, recognized as application mobility, brings many challenges to the pervasive computing community.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llenges and existing approaches to application mobility, this paper surveys related work with a class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framework established along four dimensions of design concerns in application migration: temporal, spatial, entity and other concerns. Through this surve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vide a systematic reference for developers to leverage off among different migration strategies for seamless application mobility. Moreover, it sheds some light on future work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