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92篇 |
免费 | 676篇 |
国内免费 | 493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37篇 |
综合类 | 601篇 |
化学工业 | 1054篇 |
金属工艺 | 275篇 |
机械仪表 | 446篇 |
建筑科学 | 545篇 |
矿业工程 | 189篇 |
能源动力 | 206篇 |
轻工业 | 498篇 |
水利工程 | 166篇 |
石油天然气 | 572篇 |
武器工业 | 96篇 |
无线电 | 752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811篇 |
冶金工业 | 262篇 |
原子能技术 | 139篇 |
自动化技术 | 9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114篇 |
2022年 | 226篇 |
2021年 | 313篇 |
2020年 | 248篇 |
2019年 | 203篇 |
2018年 | 219篇 |
2017年 | 208篇 |
2016年 | 185篇 |
2015年 | 285篇 |
2014年 | 381篇 |
2013年 | 395篇 |
2012年 | 497篇 |
2011年 | 512篇 |
2010年 | 441篇 |
2009年 | 391篇 |
2008年 | 448篇 |
2007年 | 413篇 |
2006年 | 380篇 |
2005年 | 336篇 |
2004年 | 209篇 |
2003年 | 180篇 |
2002年 | 180篇 |
2001年 | 165篇 |
2000年 | 166篇 |
1999年 | 174篇 |
1998年 | 116篇 |
1997年 | 103篇 |
1996年 | 92篇 |
1995年 | 86篇 |
1994年 | 57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系统在p型SiCGe和载玻片衬底上沉积ITO薄膜,并研究其ITO与p型SiCGe的接触特性与p型SiCGe制备条件、退火温度、退火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型SiCGe制备条件的不同影响着退火使ITO/p型SiCGe的接触由线性变为非线性或者由非线性变为线性;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接触电阻先减小后增加,这是由于退火过程中,接触界面层发生了反应以及接触势垒高度与宽度发生了变化造成的.当退火温度为500℃时,其接触电阻达到最小值,此时ITO薄膜的最高透过率高达90%,方块电阻为20.6Ω/□. 相似文献
53.
54.
YoungGun Pu AnSoo Park Joon‐Sung Park Yeon‐Kug Moon SuKi Kim Kang‐Yoon Lee 《ETRI Journal》2011,33(2):201-209
This paper presents a wide‐band fine‐resolution digitally controlled oscillator (DCO) with an active inductor using an automatic three‐step coarse and gain tuning loop. To control the frequency of the DCO, the transconductance of the active inductor is tuned digitally. To cover the wide tuning range, a three‐step coarse tuning scheme is used. In addition, the DCO gain needs to be calibrated digitally to compensate for gain variations. The DCO tuning range is 58% at 2.4 GHz, and the power consumption is 6.6 mW from a 1.2 V supply voltage. An effective frequency resolution is 0.14 kHz. The phase noise of the DCO output at 2.4 GHz is –120.67 dBc/Hz at 1 MHz offset. 相似文献
55.
在井网压裂基础上进行注水,可以有效改善流场,增大泄油面积,是开发低渗透油藏的重要手段。快速准确预测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产量可以为开发优化设计奠定基础,但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呈现非稳态、非线性渗流特征,基于达西定律形成的油藏工程方法并不适用。本次研究通过流场分析,来划分等效流动单元,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了油水两相渗流启动压力梯度,采用流线积分法建立了不同压裂注采井网的水驱非稳态产量解析计算方法。与物理模拟及数值模拟相比,计算方法更简单,计算速度更快,可以为低渗透油藏压裂注采方式优选及注水开发对策制定提供手段。采用本方法计算并剖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压裂注采方式及裂缝长度对油井生产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增大了渗流阻力,与不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相比,油井产量更低;受流动单元控制,不同压裂注采方式的增产效果及见水时间完全不同,同时压裂注采方式的增产效果最好,能够增产3.1倍,但见水时间仅为24个月;随着压裂缝长增加,油井产量越高,但当缝长超过最佳长度,增油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6.
为提高装备车辆数据记录与存储的功能,设计一种基于云平台的装备车辆信息采集和状态监控系统.基于传感器与MCU模块搭建装备车辆状态采集系统,利用云平台对采集系统上传的数据进行存储、融合和预测,结合历史数据和预测结果,对出现的故障和存在的隐患进行预警,构建PC端显示软件,利用云平台的数据处理与存储功能,实现车辆的全维度监测与管理.验证结果表明,该设计可为装备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保障和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7.
鱼雷、水雷和深水炸弹等水中兵器作为海军的主战武器,在历次海战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战斗部装药作为毁伤的核心要素,其能量水平和能量释放控制模式直接影响了水中兵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如何提高水中兵器毁伤威力,发展水中爆炸威力增强新技术一直是各军事强国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现代潜艇和航母等水面舰艇抗爆抗冲击能力的提升,对水中爆炸毁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新型水中爆炸毁伤技术,对水中兵器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59.
利用岩石力学和断裂力学的基础理论,阐述在动态加载下地层岩石强度随加载率的增大而不断变化的理论研究,并给出理论计算表达式.实验数据表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岩石强度会随冲击频率的加大而加大,当载荷速度由准静态增加到105Mpa/s时,岩样的抗压强度要比静态时的大1.65倍左右.这与理论计算数据比较接近,符合相同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火药学理论知识,得出高能气体压裂施工中火药量的有效控制范围.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计算结果能够非常有效的提高高能气体压裂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60.
采用Gemini表面活性剂C_(12)-3-C_(12_)2Br与水、正辛烷和正丁醇制备了不同相结构的微乳液,绘制了拟三元相图,并通过电导法、偏光显微镜以及荧光探针法研究了Gemini微乳液体系的相结构与相行为。结果表明:与常规表面活性剂相比,采用Gemini表面活性剂可在较低浓度下形成微乳液,微乳液中依然存在油包水、双连续相结构及水包油等微相结构。微乳液中存在油丝液晶织构,而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独特分子结构使微乳液中层状液晶结构更易生成。认为微乳液体系所处的多变微观环境是导致不同微相结构微乳液的微极性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