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786篇 |
免费 | 513篇 |
国内免费 | 315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1486篇 |
综合类 | 1635篇 |
化学工业 | 1287篇 |
金属工艺 | 3116篇 |
机械仪表 | 769篇 |
建筑科学 | 788篇 |
矿业工程 | 360篇 |
能源动力 | 263篇 |
轻工业 | 787篇 |
水利工程 | 410篇 |
石油天然气 | 2336篇 |
武器工业 | 202篇 |
无线电 | 199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071篇 |
冶金工业 | 513篇 |
原子能技术 | 1182篇 |
自动化技术 | 1255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12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87篇 |
2013年 | 156篇 |
2012年 | 219篇 |
2011年 | 1663篇 |
2010年 | 684篇 |
2009年 | 405篇 |
2008年 | 419篇 |
2007年 | 266篇 |
2006年 | 307篇 |
2005年 | 415篇 |
2004年 | 1831篇 |
2003年 | 1166篇 |
2002年 | 1104篇 |
2001年 | 814篇 |
2000年 | 501篇 |
1999年 | 1042篇 |
1998年 | 689篇 |
1997年 | 700篇 |
1996年 | 389篇 |
1995年 | 391篇 |
1994年 | 330篇 |
1993年 | 1253篇 |
1992年 | 959篇 |
1991年 | 777篇 |
1990年 | 765篇 |
1989年 | 583篇 |
1988年 | 373篇 |
1987年 | 206篇 |
1986年 | 173篇 |
1985年 | 106篇 |
1984年 | 60篇 |
1983年 | 45篇 |
1982年 | 37篇 |
1981年 | 30篇 |
1980年 | 66篇 |
1979年 | 52篇 |
1977年 | 12篇 |
1965年 | 36篇 |
1963年 | 11篇 |
1959年 | 21篇 |
1958年 | 15篇 |
1957年 | 27篇 |
1956年 | 2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联合井网型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低渗透油藏储量的不断增加和水平井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平井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逐渐向规模化发展,需要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的井网型式进行研究.基于低渗透油藏参数,对水平井井网型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纯的水平井井网,由于水平井控制面积大,不宜采用注采比过大或者过小的井网型式,平行交错五点井网较佳;而对于水平井和直井联合井网,不同注采比下井网的最终采收率差别不大,而含水率变化差别比较大,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的五点井网型式开发效果较好,同时结合分段压裂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井网的采油速度和采收率;由于水平井水平段较长,水平井和直井井网布井型式更为灵活,对不同的水平井和直井特殊井网型式通过合理优化井距排距,可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92.
针对目前层间调剖注入参数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调剖作用机理,采用包含调剖层和非调剖层的多油层理想地质模型简化实际油层,利用最小吸水指数变异系数建立了调剖剂选择性注入量的最优化模型,可实现各小层吸水量差异程度达到最低,最大限度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从注采系统的压力平衡出发,考虑低渗透层即非调剖层的启动压力梯度,建立了调剖剂选择性注入压力的最优化模型,可实现调剖过程中对低渗透层的零污染,从而更好地动用低渗透层可采储量,提高油藏波及体积.在此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数学求解,并对一个实际井组进行了调剖注入参数的优化设计,评价期1 a后,水井吸水剖面得到较大程度改善,吸水指数变异系数由0.873降低至0.561,注水压力上升并且维持在8.2 MPa左右,评价期内累积增油量达326.4 t. 相似文献
993.
鉴于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压裂设计中参数多且交叉影响,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正交优化存在较多局限性,结合油田生产实际,选择油井的累积产油量、累积注水量和累积产水量作为分析对象,提出一种以生产净现值最大化为目标,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水平井压裂参数优化方法.该方法根据个体适应值大小自动选择合适的交叉与变异概率,有效避免了传统遗传算法的“早熟”和盲目搜索等问题;通过编程实现了对水平段长度、裂缝半长、裂缝条数以及裂缝导流能力的自动优化求解.以长庆油区某油田的实际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五点井网下水平井压裂参数优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参数覆盖范围更广,与枚举法需计算4 096次才能确定最优解相比,新方法只需迭代200次,大大提高了求解速度,增强了算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4.
大功率超声波处理近井带聚合物堵塞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主研制的波场采油动态模拟实验装置,对人工岩心聚合物堵塞样品开展了超声波解除岩心聚合物堵塞实验研究,评价了超声波解除岩心聚合物堵塞的整体效果,分析了波场参数、工艺参数、储层物性参数对超声波解除聚合物堵塞的影响规律,并将超声波、化学剂、超声波—化学剂复合解堵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功率、频率、处理时间、岩... 相似文献
995.
川西中浅层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物性差,含水饱和度高,气井产能较低,普遍存在水锁伤害,严重影响了采气中后期气井的正常生产.以室内实验为手段,研究了水锁伤害程度,定量分析了解水锁剂对天然气渗流的改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低渗透致密砂岩气井采气中后期近井储层积液会引起严重的水锁伤害,影响了天然气在储层中的渗流能力,解水锁剂可降低近井储层的含水饱和度,改善岩心渗透率,降低储层中天然气启动压差.解水锁剂HY在A井现场试验后,该井在油压和套压变化不大的情况下,5个月累积增产气量为24×104 m3,单井增加经济效益为19×104元. 相似文献
996.
在实际生产中,套管损坏时的挤毁压力与套管理论抗挤强度相差较大,这表明API规范的套管挤毁压力公式已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而考虑套管缺陷的抗挤强度公式,使计算的准确度大幅度提高.目前,对于抗挤强度的研究均以套管呈原始状态、未发生任何变形为前提.但在套管下放后、未固井前,由于套管自由悬持于钻井液中,会受到自身重力、浮力和内外压力的共同作用,因此会发生轴向拉伸和径向压缩.此时套管的抗挤强度较原始状态发生了改变,通过计算可知径厚比较之原始值变大,由此得到考虑套管变形的新抗挤强度公式.新建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更为接近,比API公式计算值准确度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深入了解徐家围子断陷深层不整合结构及其与天然气运移的关系,利用地震、钻井资料对徐家围子断陷深层不整合结构和岩石物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已有勘探成果划分了不整合运移通道类型,对与不整合相关的天然气运移方式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火山岩是徐家围子断陷深层不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火山岩半风化岩石的孔渗性远优于顶板岩石;徐家围子断陷深层不整合运移通道可以划分为2大类9亚类,火山岩作为半风化岩石时可以形成多种类型运移通道.与不整合相关的天然气运移模式可归纳为不整合直接运移、不整合与连通砂体组合运移、不整合与断裂组合运移及不整合与断裂、连通砂体组合运移4种类型,不整合与断裂组合运移是沙河子组排出烃类运移至营城组火山岩圈闭的主要输导方式. 相似文献
998.
运用物质平衡方法准确计算火山岩凝析气藏的动态储量,有助于编制气藏开发方案.采用理论研究结合实验数据检验的方法,从物质守恒原理入手,考虑底水侵入、基质和裂缝双孔隙储集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推导了具有火山岩凝析气藏储层特征的物质平衡方程.采用全直径岩心进行了凝析气藏衰竭模拟实验,运用实验数据对推导的火山岩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方程进行了检验计算,结果表明运用该方程计算的岩心储气量与实验开始前岩心饱和的凝析气量偏差极小,能够准确计算火山岩凝析气藏的动态储量.应用该方程计算新疆滴西气田滴西44区块的凝析气储量为215.424×108 m3.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提高埕东油田西区采油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的粘度,根据该区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粘度降低的影响因素和污水的特点,提出了首先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去除污水中还原态硫化物,然后采用超滤反渗透工艺降低金属离子的质量浓度,形成了一套采油污水生物接触氧化与超滤反渗透处理集成工艺.通过工艺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污水中显著影响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因素——物质的质量浓度,将污水中还原性硫化物的质量浓度由6mg/L降低为0 mg/L,钠离子的质量浓度由3 541 mg/L降低为248mg/L,镁离子的质量浓度由120 mg/L降低为0 mg/L,用处理后的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的粘度达到35 mPa.B,粘度保持率达70%以上,达到现场聚合物驱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新10-1H井是为开发川西地区新场构造须二段超低渗透气藏而部署的第1口水平井,也是川西地区目前难度最大、位移最长、垂深最深、井下温度最高的水平井.在该井的钻进过程中,对于直井段,应用防斜打直控制技术为下部井段的顺利施工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于水平段,应用钻头优选技术、钻具组合和钻井参数优化技术及井眼轨道控制技术,保证了井眼畅通、轨迹平滑;并采用复合金属离子聚磺防漏水包油钻井液体系,达到了全井井壁稳定、携岩和润滑的要求.该井成功钻达目的层,实际完钻井深为5 815m,水平段长度为814.66 m,为水平井方式大规模开发须二段气藏提供了轨迹控制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