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9篇 |
综合类 | 14篇 |
化学工业 | 12篇 |
金属工艺 | 4篇 |
建筑科学 | 18篇 |
矿业工程 | 2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轻工业 | 12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无线电 | 10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篇 |
冶金工业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本文针对目前住宅设计中的"概念炒作"现象展开论述,简要介绍了"概念炒作"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住宅设计的影响,具体分析了"概念炒作"影响下住宅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建筑设计不应被房地产开发商的商业利益主导,应该走出理念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82.
通过对船载天线机械传动故障预诊断,能在线及时发现齿轮、轴承、减速器和电机等传动部件出现的磨损、裂纹、断齿和松动等故障或缺陷,避免故障扩大化而导致设备瘫痪,但目前缺乏科学有效的判断依据。从运转的天线上提取振动、转速及电流信息,经过时域、频域及时频域分析,为天线结构故障的及早发现和故障诊断提供科学依据,经过在海上进行试验,验证了故障模型、信号提取与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3.
以松果作为吸附剂进行了去除废水中Cu2+、Pb2+、Zn2+的吸附及解吸试验,研究了溶液pH值、吸附剂投加量、反应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pH值对达到吸附平衡的松果的解吸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为5.0~5.5,Cu2+、Pb2+、Zn2+初始质量浓度约为25 mg/L时,吸附剂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3、1.5、3 g/L,去除率分别为55.32%、86%、39.96%。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方程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均大于0.998。等温吸附研究表明: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地描述Cu2+的等温吸附过程,Langmuir方程则能更好地描述Pb2+和Zn2+的吸附过程,用Langmuir方程拟合等温吸附数据得出松果对Cu2+、Pb2+、Zn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9.10、31.65和9.60 mg/g。强酸是一种理想的Cu2+和Zn2+解吸剂。 相似文献
84.
甲拌磷降解菌XT2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用新疆石河子市周边受甲拌磷污染的土壤为菌源进行研究,从而获得有效降解有机磷农药甲拌磷的微生物.[方法]以甲拌磷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采用逐渐加量的驯化方式.[结果]分离得到1株对甲拌磷有一定降解能力的降解菌XT2,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斯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stuartii),该菌能以甲拌磷作为唯一碳源生长,接种该菌于500 mg/L的甲拌磷基础盐液体培养基中,120 h时甲拌磷降解率可达77.89%.[结论]筛选获得了1株能有效降解甲拌磷的细菌,被鉴定为斯氏普罗威登斯菌. 相似文献
85.
目前,风电并入交直流混合系统低频振荡模态研究未见文献报道。在PSASP中搭建了CEPRI36节点系统中含双馈风电场的纯交流系统和交直流混合系统的小信号稳定性分析的详细模型。对计及了风力机传动链、双馈发电机、变换器和直流输电动态模型及其控制策略,且直流系统运行在双极两端中性点接地、单极大地回线、单极金属回线、单极双导线并联大地回线四种不同接线方式下的小信号稳定性进行了仿真。从双馈风电场接入交流或交直流混合系统并参与有功或无功调度两种运行方式角度,采用模态分析法进行了电网区间和局部区域低频振荡模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馈风电场接入交直流混合系统的低频振荡特性不仅与直流线路运行接线方式存在关联,而且受接入的风电场运行方式影响。与接入交流系统比较,接入交直流混合系统区间振荡的恶化程度变大、稳定裕度更差。 相似文献
86.
87.
88.
89.
本文综述了几种多孔储氢材料,如碳基储氢材料、非碳基储氢材料、沸石、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0.
在模拟传输条件下,各转发频道节目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较为常见,不同频道的图像、伴音质量大不相同,若采用数字传输方式,用户端节目效果完全与发送端一致,由于传输网络导致的节目效果差异不复存在,对用户的服务质量评价将会具有更强的客观性,有利于改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