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44篇
机械仪表   6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张琦  李国军  任瑞铭 《陶瓷》2009,(12):28-30,35
采用Sol-gel法,以钛酸丁酯和乙酸钡为主要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少量乙酰丙酮为螯合剂。在不同温度煅烧合成了BaTi2O5(BT2)粉体。采用XRD、DTA/TG、FT—IR和SEM对样品进行检测表征。700℃时粉体晶化。800~1200℃为稳定单相BT2.粉体基本为球形.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62.
通过甲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水解-缩聚对工业硅溶胶改性,获得了透明的改性硅溶胶及涂层。用热重/差热法(TG-DTA)对硅溶胶改性前后涂层的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硅溶胶涂层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能。在512℃左右开始发生明显的失重,质量损失小于7%;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改性硅溶胶涂层内部的大量羟基在200℃左右交联固化完全,在500℃左右发生Si-C键的燃烧分解;XRD分析表明改性硅溶胶涂层由非晶态物质构成,500℃左右的热处理涂层未晶化;光学显微镜观察及耐腐蚀性分析结果表明,改性硅溶胶涂层表面光滑致密,并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能,随热处理温度(≤500℃)的升高,涂层更致密,耐腐蚀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63.
以有机硅氧烷和工业硅溶胶为主要原料,采用sol-gel方法获得了水性有机硅溶胶。通过硅氧烷的选择、膜层性能检测以及pH值、水浴温度、改性时间等改性工艺的研究,获得MTMS改性硅溶胶的最佳工艺:MMTMS/MSiO2为2∶1~4∶1;pH值3.5~5.5;水浴温度50~70℃;改性时间40~120min。经FTIR分析和改性机理的探讨,表明MTMS水解生成的硅醇基团与硅溶胶粒子表面的羟基发生缩聚交联,屏蔽了硅溶胶内部的Si-O-Si键,对硅溶胶粒子进行了包覆改性。  相似文献   
64.
国内外模具钢发展现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简要分析了过去、现在乃至今后国内外模具钢(冷作模具钢、热作模具钢和塑料模具钢)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及在此指导思想下研发的各种新型模具钢.最后对我国模具钢发展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5.
国内外刀具材料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高速钢、硬质合金及人造金刚石国内外发展概况,其中包括生产量、新产品及新工艺.我国的高速钢、硬质合金及人造金刚石产量均已跃居世界首位,但生产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对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6.
马林  任瑞铭  刘鹏涛  潘睿  赵秀娟 《表面技术》2019,48(11):275-282
目的研究原始组织对D2车轮钢滚动磨损性能的影响,探索车轮耐磨性(多边化)的科学控制,为轨道交通关键材料设计和伤损控制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方法使用GPM-30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原始组织分别为片状珠光体+先共析铁素体(P+F)和回火索氏体(TS)的D2车轮钢试样进行干摩擦风冷滚动磨损试验。通过测量磨损量、观察宏观磨损形貌和测量维氏硬度对磨损性能进行评价,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磨损形貌、截面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TS试样更容易形成多边化现象,多边化现象的产生会加速试样的磨损。TS试样的磨损量以及磨损速率均高于P+F试样。运行2×10~5转后,P+F试样以及TS试样的表面磨损机制均以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为主,TS试样表面的剥落坑较多且深,粘着磨损程度更严重,粗糙程度更高。TS试样原始硬度较高,硬化幅度较低,约78%。P+F试样虽然原始硬度较低,但其硬化幅度可达95%,磨损后硬度更高,硬化层更厚。结论 TS试样内以铁素体变形细化的硬化效果为主,P+F试样内产生铁素体细化和渗碳体变形共同硬化的效果。在干摩擦滚动磨损条件下,原始组织为P+F的试样在磨损过程中硬化效果更突出,抗多边化能力和耐磨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67.
用热重仪(TG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其能谱(EDX),研究了表面纳米化对1Cr17不锈钢在700℃水蒸气中耐氧化性的影响.氧化动力学表明,在氧化开始阶段,表面纳米化后氧化速度高于原始样品,与传统喷丸处理后的耐氧化性能相当,但在氧化2小时时就很快达到钝化,氧化速度明显低于原始样品和经传统喷丸的样品.无论是否纳米化处理和经过传统喷丸处理,高温氧化时都在表面都形成了(FeCr)2O3型氧化物.但表面纳米化后由于表层高密度的晶界为Cr原子的扩散提供了快速通道,使得(FeCr)2O3型氧化物中Cr的浓度迅速提高,形成了致密的Cr2O3层,使得耐氧化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68.
研究表面超声滚压处理对D2车轮钢表层组织及滚动磨损性能的影响,为轨道交通关键材料设计和寿命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对D2车轮钢进行表面超声滚压处理,对比处理前后的两种试样的表面粗糙度,观察两种样品截面的金相组织,对样品表面和截面进行硬度测量.对两种试样进行2×104r磨损实验,重复上述分析方法,比较两种试样的磨损性能并进行...  相似文献   
69.
采用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硬度试验和显微组织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淬火温度对复合模具钢基材60Si2Mn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50℃低温回火时,随淬火温度的升高,各项力学性能都有所提高,当与高碳高铬钢复合时,可采用低淬+低回的热处理工艺,即1050℃淬火+150℃回火;550℃高温回火时,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虽然韧性略有下降,但硬度与抗拉强度逐渐升高,当与高速钢等复合时,可采用高淬+高回的热处理工艺,即1150℃淬火+550℃回火。  相似文献   
70.
对不同工艺车削加工的EA4T车轴钢进行旋转弯曲疲劳试验,研究了车削加工工艺对该钢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车削加工工艺下,试验钢轴向残余压应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50MPa,周向残余拉应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25MPa,车削加工工艺对残余应力的影响不大;不同车削加工工艺下试验钢表面粗糙度均小于0.8μm,且表面粗糙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0.15μm,车削加工工艺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不大;当表面粗糙度小于0.8μm时,车削加工工艺对疲劳寿命的影响不大;疲劳断口均分为裂纹源区、裂纹稳态扩展区和瞬断区,且均只有一个裂纹源,疲劳裂纹都是在表面较深车痕的根部萌生并向内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