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7篇
轻工业   73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为了提高甘蔗汁酒精发酵的酒度,选择甘蔗汁浓缩、以及向甘蔗汁中添加蔗糖、糖蜜和木薯粉水解液4种方法进行酒精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当初始总糖在18%~20%(m/v)范围时,使用前三种方法都能获得11%(v/v)左右的发酵酒精度和90%以上的发酵效率;最后一种方法由于菌种不能同时利用蔗糖和淀粉糖而导致发酵效率偏低。  相似文献   
62.
该研究从广西柳州本地的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体内筛选一株纤维素降解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滤纸片法及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该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结果表明,筛选获得一株可在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命名为BW,并鉴定其为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菌株BW的纤维素酶活力最高,为(93.73±0.22)U/mL。  相似文献   
63.
研究高浓度甘蔗汁酒精发酵过程中糖的消耗,酒精生成以及酵母细胞生长的变化.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种糖的含量、气相色谱法测定酒精的生成量.试验结果表明,发酵12h时葡萄糖消耗速率最大(9.46(g/L)/h),14h时果糖、蔗糖、总糖消耗速率最大,分别为12.61(g/L)/h,12.30 (g/L)/h,20.59 (g/L)/h;发酵16h时酒精生成速率(7.89(g/L)/h)最大,细胞死亡率(22.9%)开始大于出芽率(12.6%),随后细胞活力逐渐下降.试验最终发酵酒精度12.8%vol,残糖22.50g/L,糖利用率90.9%,发酵效率79.69%.  相似文献   
64.
壳聚糖降解产物分子量分布的计算机模拟是其最优化控制的基础,而模拟算法的可靠性又是其得以应用与否的关键。为了验证“简化-复原”模拟算法的可靠性,首先用木瓜蛋白酶降解了四种不同规格的壳聚糖,通过GPC测定了不同降解程度下的降解产物分子量分布,然后通过计算机模拟相同降解条件下产物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简化-复还”算法能很好地反映壳聚糖酶解产物分子量分布。该算法可以作为降解产物分了量分布优化控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65.
为获得在米酒酿造中淀粉糖化能力强的菌株,该研究采用孢子纯化法从9种不同酒曲中初筛得到13株霉菌,通过测定其所制酒曲的液化力和糖化力,复筛得到糖化能力突出的菌株1M5、5M2和7M1,其液化力依次为(1 315±46.54)、(1 868±92.74)、(1 929±94.55) mg/(g·h),糖化力依次为(1 252±63.78)、(1 556±15.56)、(1 054±21.11) mg/(g·h);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菌株1M5、5M2和7M1依次为小孢根霉、棒曲霉和黑曲霉;经糖化试饭,菌株1M5、5M2和7M1试饭糖化率依次达到62.55%、55.61%和67.04%;对蛋白酶活力突出的菌株5M2进行发酵风味物质分析,检出13种主要风味物质,其中3-甲基戊酸、苯甲醇、苯乙醇、苯乙酸和十五酸乙酯具有花香、果香等令人愉悦的香味。综上可知,菌株1M5、5M2和7M1具有良好的糖化性能,展现出在米酒酿造中的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6.
为了提高甘蔗汁酒精发酵的酒度,选择甘蔗汁浓缩、以及向甘蔗汁中添加蔗糖、糖蜜和木薯粉水解液4种方法进行酒精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当初始总糖在18%~20%(m/v)范围时,使用前三种方法都能获得11%(v/v)左右的发酵酒精度和90%以上的发酵效率;最后一种方法由于菌种不能同时利用蔗糖和淀粉糖而导致发酵效率偏低。   相似文献   
67.
进行了补葡萄糖、补醋酸铵和硫酸铵和全组分补料的摇瓶补料分批发酵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以初始葡萄糖浓度为50g/L,初始醋酸铵和硫酸铵浓度分别为10g/L,于发酵过程第24h起每隔12h分4次补加全组分发酵培养基,摇瓶发酵72h产L-亮氨酸21.32g/L。   相似文献   
68.
L-亮氨酸发酵种子培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正交设计试验法确定L-亮氨酸发酵的摇瓶种子培养基组成,应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种子培养条件。试验结果显示,以培养基初始pH 7.0、500 mL圆底三角瓶装液量50 mL、摇瓶转速为220 r/m in,28℃恒温振荡培养36h的种子接种量为10%,摇瓶分批发酵72 h产L-亮氨酸16.52 g/L.  相似文献   
69.
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将分子生物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是新时代下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根本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根据分子生物学的课程特点与性质,探索教学过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探讨两者融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为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提供新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70.
地衣酚法定量测定发酵液中D-核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确定了地衣酚法定量测定发酵液中D-核糖的最佳条件:发酵液稀释液3ml(控制D-核糖量在30~60μg),0.1%FeCl3浓盐酸溶液3ml,1%地衣酚乙醇溶液0.3ml,沸水中水浴显色40min,水冷10min后于室温60min内测定吸光度A670nm值.根据D-核糖测定标准曲线之回归方程y=0.007x,即可求得发酵液D-核糖浓度(mg/ml)X=0.0476×A×n..实验表明,发酵培养基成分(葡萄糖、玉米浆、硫酸铵、碳酸钙),经1000倍稀释后对D-核糖测定结果干扰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