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1篇 |
免费 | 42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41篇 |
综合类 | 29篇 |
化学工业 | 58篇 |
金属工艺 | 36篇 |
机械仪表 | 27篇 |
建筑科学 | 46篇 |
矿业工程 | 12篇 |
能源动力 | 37篇 |
轻工业 | 106篇 |
水利工程 | 10篇 |
石油天然气 | 20篇 |
无线电 | 88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45篇 |
冶金工业 | 25篇 |
原子能技术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6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43.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其能源补给需求对电网规划和运行的影响已不容忽视。同时,随着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占比的持续提升,电网也亟须利用电动汽车补能需求的灵活性来平抑新能源发电出力和负荷功率的波动。促进电网与交通网的耦合能够提升社会效益,实现多方共赢。文中首先对电网与交通网两网耦合的关键基础设施及主要利益相关方进行分析。其次,论述当前和无人驾驶条件下两网耦合的基本模式与目标。接着,着重对考虑两网耦合的设施规划和运行调控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对两网耦合的规划和运行优化相关方向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44.
45.
简述了三维地形生成的几种常用方法.重点介绍了三维分形地形建模方法,并对利用中点位移法生成三维分形地形图的数学模型作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46.
热管技术在硫酸工业余热利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江苏圣诺热管集团根据硫酸工业余热的特点特别研制的“分离套管式—热管余热蒸汽发生器系统”。该系统应用于硫酸生产中高、中、低温余热的利用,克服了水管式余热锅炉因经常爆管而造成停产的缺点,也因取消了炉气进口侧高温高压管板,避免了管壳式余热锅炉进口管板极易烧坏的事故,同时解决了烟气温度调节的难题,经济效益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47.
48.
采用并流共沉淀法合成了具有尖晶石结构的NiFe_2O_4载氧体,研究了其在化学链蒸汽重整制氢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性能。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分析(Raman)、扫描电镜(SEM)、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和热重分析对NiFe_2O_4载氧体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还原态载氧体在水蒸气气氛中可恢复部分晶格氧,热重实验进一步发现合成载氧体的反应活性显著高于商业载氧体,且其在约14 h的连续实验中展现了优异的循环反应性能。固定床实验表明,载氧体能显著促进生物质挥发分中大分子中间热解产物转化为小分子气体,特别是初次焦油的催化裂解,从而明显改善气体品质。由于Fe-Ni协同效应,经CO还原后的载氧体具有较强的制氢能力,每克还原态载氧体可产生232 mL纯氢。由于热力学限制使还原态载氧体在水蒸气气氛中只能恢复部分晶格氧至Ni、Fe3O4和Ni1-xFe2+xO4的三元混合物相。 相似文献
49.
何方洋 《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2012,(1):17-19
从国内外食品安全兽药残留现状、制约食品安全的因素、兽药毒理性分析以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4个方面论述了兽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危害以及应对措施,并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0.
通过对中国家具的发展历史及中国家具企业发展现状的研究,阐述家具企业创新的条件与基础,并经过对现阶段中国家具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和挑战的分析,论证设计创新的必要性,探究现今中国家具企业中的设计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