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28篇
化学工业   91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2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9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腐植酸和壳聚糖为原料,通过固相交联法制备磺化腐植酸-壳聚糖交联共聚物(SHACTS),对Pb (Ⅱ)的吸附性能进行研究,考察吸附过程中pH值、吸附时间、SHA-CTS投加量对水中Pb(Ⅱ)的去除率和吸附量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对SHA-CT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25℃时,在初始浓度为20 mg/L、pH值为5的50 mL Pb(Ⅱ)溶液中加入SHA-CTS 50 mg,SHA-CTS对Pb(Ⅱ)的去除率达到100%。SHA-CTS对Pb(Ⅱ)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属于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多分子层吸附,最大吸附量为90.09 mg/g。  相似文献   
32.
采用固相预聚法,将4,4’-二氨基二苯醚(ODA)、联苯四甲酸二酐(BPDA)及水滑石的混合物进行充分研磨,再进行溶液聚合后通过热亚胺化得到聚酰亚胺/水滑石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并对其热性能、力学性能和表面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此种方法可以得到水滑石剥离及分散较好的聚酰亚胺/水滑石复合材料,当水滑石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时,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力学性能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3.
利用热重(TG)分析技术研究了端羟基超支化聚酯(HBP)以及十八酸改性的超支化聚酯(MHBP)的热失重行为,运用Flynn-Wal-l Ozawa法和Coats-Redfern法对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BP的分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20.238 kJ/mol、149.775 kJ/mol、173.540 kJ/mol,指前因子分别为1.386×109min-1、1.341×109min-1、4.569×1012min-1;MHBP的分解过程仅有一个阶段,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204.275kJ/mol和2.417×1014min-1。超支化聚酯的热稳定性与其端基有关,十八酸改性的超支化聚酯由于长链烷烃具有结晶性,因而热稳定性优于端羟基超支化聚酯。  相似文献   
34.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嵌段共聚物聚氧化乙烯(PEO-b-聚苯乙烯(PS)),将PEO-b-PS与PS溶液共混成膜,使用接触角测试仪(CA)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考察了PEO-b-PS含量与共混薄膜表面形貌及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嵌段共聚物在薄膜中发生微相分离并在薄膜表面形成PEO微相区,随PEO-b-PS含量增加,薄膜表面PEO相区尺寸增大,但分布密度下降。通过共混薄膜表面形貌的变化,解释了共混薄膜的亲水性和表面张力随PEO-b-PS含量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5.
通过自由基聚合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分别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苯乙烯St进行共聚。采用旋涂法将所得聚合物涂覆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表面。研究不同含量的硅烷偶联剂、引发剂、不同种类单体对PET薄膜表面性能的影响。数据表明,相比于PET薄膜,涂覆有共聚物的PET薄膜性能有较大变化,透光率有一定程度增大,表面自由能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36.
端羟基改性超支化聚酯的热稳定性及分解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失重方法(TG)研究了端羟基超支化聚酯和端羟基改性超支化聚酯在氮气气氛中的热稳定性及分解行为。端羟基超支化聚酯的热分解过程包括酯基降解和碳碳键断裂2个阶段,随着代数增加,热稳定性有所改善。当端羟基被烷烃链取代后,端羟基超支化聚酯的热分解温度大幅度提高。低代数端羟基改性超支化聚酯的分解以碳碳键断裂为主,高代数热分解仍包括酯基降解和碳碳键断裂2个阶段。端羟基改性超支化聚酯的表观分解活化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7.
以氯甲基笼型倍半硅氧烷(CM-POSS)为原料,与乙二胺通过取代反应合成多氨基倍半硅氧烷(POSS-NH2),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进行表征.采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失重分析(TGA)研究多氨基倍半硅氧烷( POSS-NH2)/环氧树脂(E-51)/二氧基二苯基砜(DDS)和E-51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和热性能.结果表明:杂化树脂的固化反应活化能较大,POSS-NH2的加入提高了固化杂化树脂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38.
以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不同的4种聚丙烯树脂为基材,并在聚丙烯(PP)分子链上引入长链支化,通过熔融挤出得到流延基膜,经拉伸后形成微孔膜。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表征了PP树脂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长链支化结构对PP流延基膜片晶结构和微孔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P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可以使基膜片晶取向度增大,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窄的基膜具有更高的片晶取向度。流延基膜的取向片晶结构越完善,拉伸后形成的微孔数量越多,孔分布越均匀。微孔膜结构也与片晶间连接链密度以及长短连接链比例有关,适当比例的长短连接链分布可以获得较好的孔形态。在线型PP中添加少量长链支化聚丙烯(LCB-PP)可以改善基膜的取向片晶结构,提高微孔膜的孔隙率和透气性,但LCB-PP含量较高时导致片晶取向度下降,孔隙率和透气性下降。  相似文献   
39.
氯甲基笼型倍半硅氧烷改性双酚A环氧树脂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军  王华金  沙宝祥  韦晓燕  俞强 《化工学报》2013,64(11):4269-4273
引言双酚A环氧树脂是目前应用最广、用量最大的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电气绝缘性被广泛应用于涂料和电子电器等领域;然而,双酚A环氧树脂存在耐热性较差和固化后脆性大等缺点,因此如何提高环氧树脂的耐热性及力学性能等是目前改性研究的热点之一[1-5]。而笼型多面体倍半硅氧烷(POSS)是一类具有(RSiO1.5)n通式的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分子组成结构使得POSS具  相似文献   
40.
使用DSC和偏光显微镜对间规聚丙烯(Spp)和等规聚丙烯(Ipp)共混物的形态和结晶行为和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发现Spp与Ipp共混后形成了不相容的多相共混体系,两共混组分在各自微区形成结晶。在Spp中混入少量Ipp一方面改变了Spp结晶的成核机理和生长方式,另一方面对Spp的结晶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使Spp的结晶速率常数增大、半结晶时间减少、结晶活化能下降。同时共混还可以提高Spp的结晶度和结晶熔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