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7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0篇
金属工艺   2篇
矿业工程   31篇
冶金工业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绢云母对黄铜矿微生物浸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以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为主的混合菌,研究绢云母对微生物浸出黄铜矿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的浸出率随着绢云母粒度的减小而增加,随着绢云母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添加粒度为-33μm、质量分数为5.0%的绢云母时,铜的最高浸出率为54.88%,比不添加绢云母时的铜浸出率提高了约12%,表明绢云母能促进黄铜矿的微生物浸出。绢云母的加入可使浸出体系pH值降低,最终pH值低于1.22。在浸出过程中,新生成的物质主要是铵黄铁矾,它覆盖于黄铜矿的表面,对微生物浸出铜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42.
为了以山东某硫铁矿烧渣硫酸浸出液制备铁红,采用氨水调节溶液pH值,与碳酸氢铵协同沉淀铁离子,沉淀物焙烧制备铁红。结果表明,浓氨水用量为10 mL,碳酸氢铵用量为2 g时,铁离子沉淀率达到97.18%;沉淀物焙烧时间为1.0 h,焙烧温度为800℃,获得铁红Fe_2O_3含量约98.76%,根据氧化铁颜料标准(GB T 1863—2008),为A级铁红,颜料索引号为颜料红101(77491)。  相似文献   
43.
针对碳酸盐、砷和铜含量高的“三高”金矿选矿回收难度较大的问题,采用原矿焙烧脱碳除砷—NH4Cl“闪速”浸钙—(NH42SO4浸镁铜—非氰浸剂药剂(swust-1)浸金工艺流程综合回收矿石中有价元素。研究结果表明:当焙烧温度为950 ℃、焙烧时间为2 h、矿浆浓度为30%、-0.074 mm粒级含量为70%、NH4Cl浓度为3.0 mol/L和浸出时间为10 min时,矿石中Ca2+、Mg2+和Cu2+浸出率分别为82.88%、20.12%和16.75%;在(NH42SO4浓度为2.5 mol/L、矿浆浓度为30%和浸出温度为50 ℃的条件下,经过“两段”浸出,Mg2+和Cu2+浸出效果较好。经过“焙烧—浸钙镁铜”后,金的浸出率也大大提高。通过上述工艺流程处理后,钙、镁、铜和金的总浸出率分别可达96.18%、95.16%、80.51%和78.86%,提高了高碱性含铜金矿中有价元素浸出率和综合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4.
对某地锂辉石浮选尾矿进行长石和石英浮选分离试验,探索了无氟有酸法和有氟有酸法2种浮选工艺.氢氟酸法进行了搅拌擦洗时间、氢氟酸用量、十二胺用量和浮选时间等条件试验,在条件试验的基础上,依次进行了长石浮选开路试验和闭路试验.结果表明,通过“1粗2扫1精”闭路流程试验,可获得K2O、Na2O品位分别为4.13%、7.46%,回收率分别为98.03%、98.42%的长石精矿.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查,长石精矿、石英精矿(长石浮选尾矿)均达到工业要求,实现了锂辉石浮选尾矿综合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5.
采用两段微生物柱浸对某铜矿尾矿渣中的有价金属进行二次回收研究。考察预处理酸度、接种量、尾矿和废石装矿方式及废石粒度等因素对铜、锌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段微生物柱浸无论改变接种量还是预处理酸度,尾矿最终铜离子浸出率均大于30%,在预处理酸度为5%、接种量10%、-2 mm废石粒级的条件下,铜浸出率可达到38.8%,锌浸出率可达到87.45%。不同的装矿方式浸出差异性不大,分层装尾矿和采场废石并不能有效改善柱子的渗透性。柱浸体系中铜锌浸出动力学模型表明,铜、锌的浸出符合内扩散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46.
分析了铝土矿选矿脱硅工业试验流程中磨矿分级回路和磨浮回路,认为流程中存在粗粒一水硬铝石单体和富连生体的过磨且中矿循环量偏大。用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在旋流浮选系统中进行了旋流浮选和分级试验对比。由试验结果可见,与分级作业相比旋流浮选作业可缓解单体和富连生体的过磨问题,减少进入浮选过程的贫连生体,实现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的选择性分级,提出了“选择性分级—常规浮选”铝土矿选矿脱硅的新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47.
掌握渣场影响区的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可为其土壤污染区划和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在西南喀斯特地区某典型铅锌选冶渣场影响区农用地和林地采集了15个土壤样品(每个采样点均包含表、中、底层),测定了该土壤样品的重金属含量(Pb、As、Cu、Zn、Ni、Cr)和理化性质,采用多元统计-空间分析-土壤污染综合评价方法分析渣场影响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Pb和As是该渣场影响区土壤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与渣场位置有关,中、底层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土壤高污染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和南部,低污染区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渣场影响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区划可识别风险区域,实现对渣场影响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分区治理和区域管控。  相似文献   
48.
某复杂难选铁矿石提铁降硅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山西某难选高硅铁矿石进行了可选性试验研究。针对矿石嵌布粒度很细的特点, 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工艺提铁降硅。得出适宜的磨矿制度: 一段磨矿粒度为-0.074 mm粒级占40%, 二段磨矿粒度为-0.038 mm粒级占85%; 对粗精矿再磨后的不同选别工艺进行了对比, 推荐最佳的工艺为磁-浮联合选别, 可获得全铁品位为65.37%、二氧化硅含量为4.26%的铁精矿, 达到了较好的提铁降硅效果。  相似文献   
49.
为实现铜矿选冶渣复合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治理,以四川某铜矿选冶渣为研究对象,采用硫酸盐还原菌为固化/稳定化微生物,探讨了其生长特性、溶液中重金属离子变化规律及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菌在修复铜矿选冶渣时生长迅速,适合作为修复复合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由于铁、锌、铜、铅等重金属活性差异较大,因此其固化效果亦有显著差异;修复30 d时,重金属Cu、Pb、Zn、Fe的最佳接种量分别为5%、10%、15%和15%,生物有效性降低率分别为72.36%、98.37%、43.01%和79.31%;随着固化时间的增加,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先增后减,但并不影响其修复效果。因此,硫酸盐还原菌可同时修复多种重金属离子,有效解决某铜矿选冶渣中铁锌铜铅的复合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50.
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XRD)和浮选试验等技术手段,揭示朝鲜某石墨矿工艺矿物学特征,探明磨矿细度、浮选工艺流程和参数,筛选适宜捕收剂和起泡剂,并确定其用量.结果表明,石墨矿主要有用矿物为石墨、炭质及少量石英、方解石、绢云母、黄铁矿等,矿石呈钢灰色,细晶质鳞片变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网脉状构造,为典型隐晶质石墨矿.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