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19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研究了四氢糠醇(THFA)与氨气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合成吡啶的工艺路线,对催化剂进行了考察。以Al2O3为基底,分别制备负载Co3O4、Cr2O3、MoO3的单一组分催化剂,筛选出催化性能最好的催化剂MoO3作为主催化剂,混合不同量的Co3O4、Cr2O3,制备成各种复合催化剂。确定催化剂Cr2O3-MoO3/Al2O3催化效果最佳,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该催化剂催化四氢糠醇合成吡啶的工艺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最适宜反应条件下,即500 ℃,氨气流量700 mL/min,四氢糠醇进液量0.15 mL/min及常压条件进行时,四氢糠醇转化率达100%,吡啶收率达85.30%。  相似文献   
42.
微杯型电泳显示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杯型电泳显示器是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电泳显示技术。本文对微杯型电泳显示器的制杯工艺、电泳显示液制备、微杯封装、显示器件的制备及显示中“串扰现象”抑制等问题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展望了其在未来显示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李国相  孟舒献  冯亚青 《化工进展》2015,34(Z1):131-136
电子纸综合了传统纸张和新时代电子器件的优点,既如纸张一样阅读舒适、可弯曲折叠,又可以如液晶显示器一样不断转换刷新显示内容。微胶囊电泳显示使粒子的扩散和聚集禁锢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改善了电泳液稳定性问题,延长了使用寿命,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显示技术。本文在介绍各种电泳显示技术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微胶囊电泳显示技术。介绍了电泳白色无机粒子的表面改性,其次是电泳彩色有机粒子的表面改性,然后是电子墨水的制备方法以及微胶囊电泳显示的国内外商品化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44.
将一种具有近红外荧光性能的氟硼荧染料(BDDIPY)作为显影基团,制成新型的检测肿瘤细胞的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首先以氟硼二吡咯烷(BOD)为起始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将具有强供电子作用的N-苯基亚氨基二苄引入到氟硼荧中,得到了荧光光谱处于近红外区的氟硼荧化合物,接着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为活化剂,将具有肿瘤亲和力的甘氨酸引入到荧光基团-氟硼荧(BDDIPY),最终得到甘氨酸-氟硼荧近红外荧光探针,并对其结构进行了核磁和质谱表征,并进行了光学和生物学性能测试。实验结果显示:甘氨酸-氟硼荧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的荧光发射波长大于700 nm,与肺癌细胞(GLC-82)具有较好的亲和力,达到23.65,是一个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检测肿瘤细胞的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3,5-二氟苯胺的合成方法,评述了从不同原料出发的10条合成路线的优缺点,建议在我国开发以间苯二胺、2,4-二氟苯胺为原料的合成工艺。  相似文献   
46.
用一锅法,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异丙醇中原甲酸三甲酯与环己酮反应,其产物不经分离直接与异丙醇交换,得到1,1-二异丙氧基环己烷。通过元素分析1、HNMR和IR对目标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1,1-二异丙氧基环己烷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较适宜的工艺条件:n(环己酮)∶n(原甲酸三甲酯)∶n(异丙醇)∶n(对甲苯磺酸)=1∶1.1∶4∶0.007,理论板数5,反应时间15 h,反应收率61.5%,气相色谱含量(面积归一法)96.4%。  相似文献   
47.
新型砂岩酸——有机膦酸体系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克服常规酸化工艺中酸液反应快、作用距离短的缺点,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砂岩酸体系——DST-1酸液体系,并考察了该体系的性能,结果为:DST-1酸液体系与天然砂岩样的反应速率缓慢,在82℃下15min内的溶蚀率仅为常规土酸的1/3,反应480min的总溶蚀率则与常规土酸相当;在90℃和120℃下,Fe^3+浓度为5000mg/L时,稳定铁离子的能力达到3720mg/L;DST-1酸液体系残酸样对黏土及细粉状碎屑的悬浮和分散作用强,静置240min以上,残酸液才趋向澄清。岩心实验中,DST-1酸液体系对短岩心渗透率的提高倍数是常规土酸的1.6倍,对串联岩心各段岩心渗透率的提高倍数相当。  相似文献   
48.
卟啉基金属有机框架是金属或金属团簇与卟啉配体或其家族化合物配位自组装形成的晶体结构,结合了卟啉类分子良好的光物理特性和生物相容性,具有周期性和可调控的结构,在光化学领域和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应用潜力;尤其是能够充分发挥卟啉类分子的优越性能,可通过光动、光热等光辅助治疗方法实现杀伤有害细胞的效果。本文综述了卟啉基金属有机框架近年的发展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包括抗肿瘤、抗菌方向上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近几年卟啉基金属有机框架在光敏剂基础上的改进以及衍生出的多样化的功能,对其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9.
聚氨酯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溶液聚合合成聚氨酯(PU),以丁二醇为扩链剂,研究了投料比和投料量对聚氨酯固含量和特性粘度的影响,还考察了聚氨酯中软段和硬段相对含量的变化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一、时代呼唤高教改革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技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重任。培养和造就大批博学多才、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跨世纪高级化工专门人才,以迎接21世纪世界激烈竞争的挑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化工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工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的基础和核心所在。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广泛的内涵。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计划中所设全部课程相互之间分工与组合。专业设置的优化,培养目标的调整,培养模式的创新,最终都落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上。专业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各自不同的课程体系结构及教学内容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