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97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4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张雅静  褚吉成  刘东志 《精细化工》2006,23(2):136-137,187
以2-萘胺为原料在氯化铜的作用下经过氧化偶联重排,得到1,1′-联萘-2,2′-二胺,然后依次经过重氮化、溴代和甲基化,得到2′-溴-2-N,N-二甲基-1,1′-联萘胺,收率49.7%。该联萘化合物在正丁基锂作用下,与二叔丁基氯化膦反应,得到最终的目标化合物,收率66.9%。4步反应的总收率33.3%。  相似文献   
62.
以胡椒醛及羟基芳香醛为原料与吡咯在丙酸中回流,合成了6种卟啉化合物,其结构用1HNMR,IR,UV-V is和ESI-MS确定。与四苯基卟啉(TPP)相比,胡椒醛的引入增大了卟啉环的共轭性,使几种化合物的光学吸收波长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其中,Soret带最大红移11 nm;同时,胡椒醛的引入缩小了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极差,化合物荧光发射波长发生1~5 nm的红移。  相似文献   
63.
本文对重要的染料中间体1-氨基蒽醌的各种合成工艺进行了评述,并重点评述了1-硝基蒽醌的氨解和液相加氢还原工艺  相似文献   
64.
以微溶性芳胺3,3′-二氯联苯胺(DCB)盐酸盐为原料,以碰撞式混合器为连续重氮化反应的混合与反应单元,连续化合成了DCB重氮盐水溶液,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检测重氮盐的浓度来计算重氮化收率。考察了DCB质量浓度、进料温度、流速、盐酸的用量对重氮盐收率的影响,优化了重氮化反应。得到最优化条件为DCB质量浓度70g/L、进料温度为20℃、流速为1.1m/s、n(HCl)∶n(DCB)= 4,在该条件下连续工艺重氮化收率达到98.3%。与间歇工艺相比,该工艺降低了酸用量,提高了反应效率,且反应可以在20℃的室温下进行,大幅度降低了能耗,具有巨大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
以聚乙烯(PE)薄膜为基材,通过表面处理,采用聚乙撑二氧噻吩(PEDOT)制备导电涂料,利用丝杠涂布制备了在可见和中远红外都有较高透过率的透明导电薄膜。利用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IR)、四探针等分析PE导电薄膜的透光性和导电性。结果表明,表面改性有效提高导电层溶液的铺展性;当紫外光固胶CBU225质量分数为20%,导电层溶液中含有质量分数5%二甲基亚砜时,制备的PE导电薄膜表面电阻为8640Ω,在550nm的透过率为75.8%,红外透过率最高。  相似文献   
66.
以苯胺、咔唑、吲哚啉和碘苯等为原料,合成了五种系列化的新型苯乙烯基三苯胺(吲哚啉)类的硝基化合物,通过氢谱、高分辨质谱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 并对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循环伏安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含螺旋桨构型三苯胺基团化合物相比具有平面刚性构型的9-苯基咔唑基团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能力(ICT作用),同时在三苯胺基团上引入给电子基团则有利于增强化合物的ICT作用,而含吲哚啉基团化合物则比三苯胺基团化合物表现出更强的ICT作用  相似文献   
67.
利用L-精氨酸作为还原剂兼保护剂,以硝酸银作前驱体,采用原位化学还原法绿色合成氨基酸纳米银。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JEM-2100F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不同反应条件制备的纳米银进行表征,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精氨酸和硝酸银的摩尔比以及加料顺序等制备条件对纳米银形貌及分散稳定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得到粒径(10±2)nm均匀稳定的纳米银。将纳米银分散液涂膜在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烧结,结果证明银膜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16μΩ.cm)和较高的附着力(5A),这预示着其在印刷电子方面的良好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68.
分别采用巯基丙酸包覆的银(Ag/MPA)和十二胺包覆的硫化银(Ag2S/DDA)纳米粒子通过涂布和煅烧两步法在低温下获得了Ag2S-Ag核壳结构薄膜热敏电阻(NTCR)和Ag2S薄膜NTCR.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Ag2S-Ag核壳结构薄膜形貌进行了表征,使用X射线衍射光谱仪(XRD)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薄膜粒子组成、结晶度及结构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下的Ag2S-Ag核壳结构薄膜NTCR的热敏电阻系数(NTC)特性,根据ASTM D3359附着力测试标准分析了薄膜对基底的附着力.结果表明,所制备器件膜厚均匀且表面平整,器件的膜厚为1.64 μm,热敏系数B、零功率电阻温度系数αT和电子活化能Ea值分别为2 707 K,-32 234× 10-6K-1和5.533×10-3 eV,附着力测试评价达5A.与Ag2S薄膜NT-CR相比,Ag2S-Ag核壳结构薄膜NTCR具有更优的NTC特性,膜厚可控,具有高灵敏度及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69.
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改性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志  刘易新 《染料工业》1994,31(3):35-37,43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