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工业   54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网络越来越高科技化,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为了让高校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和参与实践,将现代教育技术成功的运用在高校教育的学习中来,将信息化的技术和我们的实验教学技术相融合的实验性教学信息化的建设成为我们推动实验教学和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主要考察了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油相的增溶规律。通过不同烃类混合,包括两种烃类的混合和4种烃类混合,调整混合油相的等效烷基碳数(EACN),探索最佳中相醇用量(A*)、最佳增溶量(SP*)与EACN的关系。A*、SP*与EACN在两类表面活性剂条件下都呈现二次函数的关系,且在同一表面活性剂体系中,控制其他组分含量恒定的情况下,函数关系与所用的烃无关。  相似文献   
13.
在氧化石墨的基础上添加适量廉价的羧甲基纤维素,以一步水热反应成功制备羧甲基纤维素/石墨烯复合气凝胶(CMC/GA),并对CMC/GA进行官能团结构、微观形貌等表征分析。以水中亚甲基蓝(MB)为吸附对象,研究CMC/GA对水中MB的吸附能力和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温度越高,MB溶液的初始浓度越大,对吸附越有利;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体系的活化能为57.951 kJ·mol-1,表明CMC/GA对MB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且属于化学吸附。MB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内扩散模型表明,CMC/GA对不同浓度MB的吸附过程均分为大孔扩散和微孔扩散两个阶段且大孔扩散速率明显大于微孔扩散。  相似文献   
14.
王龙  刘会娥  于云飞  王娩  刘宇童  陈爽  王彬 《化工进展》2020,39(5):1930-1937
模拟了以生物型表面活性剂槐糖脂配制水溶液和微乳液对原油污染土壤进行处理并回收原油的实验,通过对比证明槐糖脂微乳液对含油土壤的原油脱除效果优于其水溶液,分析了槐糖脂、NaCl、丙三醇的添加量对原油脱除效果的影响,并筛选出3种微乳液配方。将原始原油、土壤与3种配方微乳液回收的原油、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对比发现:回收土壤的pH略高且大致呈中性,黏粒体积分数减少,zeta电位无明显变化,微乳液处理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影响较小;回收原油中饱和分含量升高,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降低,灰分含量增加,密度增大,黏度降低,表明回收原油具备一定的经济使用价值。将3种配方微乳液进行温度和循环利用实验以检验原油脱除效果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微乳液对含油土壤的原油脱除率先升高后趋于稳定,微乳液循环使用5次,对含油土壤的原油脱出率仍在60%以上,其中配方槐糖脂10%丙三醇3.5%、NaCl 2.5%、柴油19.2%的微乳液处理含油土壤的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5.
以环己烷为油相,氧化石墨烯(GO)为稳定剂,采用Pickering乳液法制备石墨烯气凝胶,利用电子显微镜对Pickering乳液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XRD)对制得的石墨烯气凝胶进行表征。对比Pickering乳液的液滴大小与气凝胶的孔径大小可知,通过软模板法实现了对气凝胶的孔径控制,通过控制均质机的转速来调控气凝胶的孔径大小,当均质机转速分别为10000r/min、12000r/min和15000r/min时,所得石墨烯气凝胶的孔径分别为45μm、35μm和30μm左右,通过调节油水比实现了气凝胶的密度与孔隙率的控制,油水比越大,所得气凝胶的密度越小,孔隙率越大,通过延长还原时间可增强石墨烯气凝胶的机械性能。将所得气凝胶用于油品的吸附,可快速吸附水上浮油及水底重油,而且几乎不吸附水;对同一油品而言,气凝胶的吸附能力与其制备时的油水比呈正相关,采用挤压的方式实现石墨烯气凝胶的循环利用,经过10次循环再生后气凝胶的吸附能力仅有15%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提升管内稀相中颗粒的运动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会娥  魏飞  金涌 《化工学报》2003,54(9):1305-1309
引 言很多研究已经发现[1~ 3] 提升管中存在稀相与密相颗粒团共存的微观两相 ,但以往的研究者多从固含率的角度分析提升管中的两相结构 ,而对于微观两相的运动行为尚缺乏足够的认识 .余皓[4 ] 及刘会娥[5] 的研究发现 ,提升管颗粒速度瞬时信号的概率密度分布呈现双峰形式 ,双  相似文献   
17.
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工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课程教学中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改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抓住实践教学机会,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之中,并利用科研优势,进行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实践,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8.
微乳液通常由水、油、盐、表面活性剂及助剂组成,各组分对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及增溶情况都有影响。本文利用Winsor相图和ε-β鱼状相图来研究无机盐种类、浓度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型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无机盐浓度或醇量增加,微乳液都会发生从WinsorⅠ→WinsorⅢ→WinsorⅡ的相转变,但具有不同阳离子或阴离子的无机盐对微乳液体系相行为的影响不同。无机盐在微乳液体系中主要与表面活性剂的反离子发生作用,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配成的微乳液体系,无机盐阴离子的作用比较强,且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大,对微乳液相态的影响越大。通过对不同无机盐条件下的界面组成及增溶参数分析可知:无机盐种类的改变对鱼头、鱼尾点表面活性剂含量及醇在界面层中的分布影响较小;无机盐中阴离子改变对微乳液增溶能力影响较大,阳离子的改变对微乳液增溶能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内径为56 mm的玻璃管流化床,考察了平均粒径分别为5~10 nm(1#), 0.5 mm(2#)及10 mm(3#)的SiO2超细颗粒在无声场及声场存在下的流化行为. 无声场时,1#和2#颗粒可在较高的气速下形成稳定聚团,单位质量颗粒团间作用力与原生颗粒相比显著下降,因而可实现稳定的聚团流化,3#颗粒因颗粒间粘性力较大,无法实现稳定流化. 40~60 Hz的声场对3种超细颗粒的流化行为均可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在此频率范围外,声场的作用不明显. 提高声压级,可以使1#和2#颗粒团发生一定程度的破碎,聚团尺寸减小,最小流化速度降低. 在实验范围内,添加声场无法使3#颗粒实现稳定流化.  相似文献   
20.
SDS/正丁醇/煤油/水微乳液体系的相转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的盐类,实现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有机污染物(煤油)/水微乳液的制备,并考察了微乳液的相转变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正丁醇和各种盐类浓度的增加,微乳液都经历Winsor Ⅰ →WinsorⅢ→Winsor Ⅱ型的相转变过程,但是形成WinsorⅢ型微乳液时,各种盐的盐宽和范围均不同,并且每种盐形成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