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52篇
无线电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北京门头沟区军庄镇中侏罗统后城组露头存在辫状河分流河道横截面由河道中心向翼部逐渐减薄的现象,结合河道变迁体制,总结出分流河道横截面的几何模型:河道中心向两翼逐步减薄,呈非对称的“顶平底凸”半椭圆形。分别应用几何模型和传统的“砂对砂,泥对泥”的小层对比方法,对珠江口盆地A油田辫状河沉积体系的恩平组进行单砂体小层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几何模型的小层对比方法,能通过辫状河河道的空间展布特征来解释等时地层横向井间砂体个数和砂体厚度的差异,及纵向上沉积中心的演化规律,较传统对比方法更适用于以辫状河为代表的复杂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52.
以H2O2处理后的褐煤为碳源,在微波场条件下,利用KOH活化氧解褐煤(OC)制备多孔炭材料(PC).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使用响应曲面优化实验设计,分别考察微波功率、活化时间和活化剂与OC的质量比对PC碘吸附量的影响,建立响应值与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优化PC制备条件为微波功率430 W、活化时间14 min、活...  相似文献   
53.
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储层成岩作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地层的成岩作用阶段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太原组—山一段地层煤镜质体反射率在1.4%~1.5%之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0℃,伊/蒙混层矿物中蒙脱石层含量一般小于30%,属晚成岩作用阶段B期;下石盒子组(包括盒一、二、三段)—山二段地层中煤镜质体反射率在1.3%~1.4%之间,盒一、二、三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6℃,伊/蒙混层矿物中蒙脱石层含量主要在32%~36%之间,属晚成岩作用阶段A期;山二段包裹体均一温度比较复杂,认为也为晚成岩作用阶段A期。大牛地上古生界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包括硅质胶结、碳酸盐胶结、粘土胶结)、溶解溶蚀作用以及微裂隙作用,储集岩石的孔隙类型主要有(剩余的)原生粒间孔隙、粒间(晶间)微孔隙、粒间(粒内)溶蚀孔隙(包括铸模孔隙),微裂隙包括切穿颗粒的和粒缘微裂隙。储层物性主要属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参数显示盒三、盒二、太一和太二平均喉道半径和中值压力评价好于盒一、山一、山二段,排驱压力和最大连通半径也具有相似的特征;盒三、盒二段产能高、压降慢,与微裂隙作用造成渗透率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4.
准确表征剩余油是特高含水期油藏研究重点,而目前与底水油藏有关的剩余油研究甚少.以NF25底水油藏为例开展深入研究,目标油藏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构造、夹层、流动单元、韵律、开发井网及井型等因素控制,剩余油分布归纳为"2高"(构造高部位、高层位剩余油富集)、"3低"(层内低渗段、层间低渗层、井网控制程度低区域剩余油富集)、"4...  相似文献   
55.
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储层砂岩成岩作用、孔渗结构及微裂隙分析及与产能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压实作用是储层孔渗变差的主要原因,胶结作用使储层砂岩的孔渗进一步变差,溶蚀作用使储层孔渗得到一定的改善.胶结作用的类型与强度在不同地层存在差异:下石盒子组以较强的碳酸盐胶结与一定的硅质胶结为主,太二段以强硅质胶结与弱的碳酸盐胶结为主.孔渗分析显示盒3、盒2段较大渗透率相对占有优势,认为与微裂隙相关;盒3、盒2的产能高、压降慢的主要原因也可能与微裂隙较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56.
为研究生物成因硅质页岩成岩演化以及在该过程中页岩物性和孔隙结构变化特征,选取松辽盆地嫩江组蛋白石硅质页岩和四川盆地东部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硅质页岩,利用X射线衍射、氦气孔隙度、氮气吸附和高压压汞等手段,开展了页岩矿物相变化、孔隙发育和孔隙结构特征等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生物蛋白石发生脱水和重结晶作用较早,在早成岩阶段即完成了向准晶态蛋白石-CT和晶态石英的转变过程。在蛋白石-A向蛋白石-CT转化过程中,页岩总孔隙度从75%以上快速降低至30%附近,在继续向石英转化过程中孔隙损失速率迅速降低,降幅减小,仅降低了约5%,呈快速和缓慢两段式变化特征。同时,不同类型孔隙的孔体积分布也发生较明显变化,大孔损失较多,微孔损失较小,孔隙组成从初始以大孔和介孔为主逐渐向以介孔和微孔为主转变。生物成因硅质页岩早期成岩阶段机械压实和化学压实(压溶)作用近乎同步进行,对页岩改造作用强,造成页岩孔隙减小的同时,又使页岩的硬度增大,支撑和抗压实能力增强,从而使早期成岩中后期及后续成岩作用的改造和破坏减弱。生物成因硅质页岩早期快速成岩定型是其在成岩中后期与晚期仍然能够保持高孔隙特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7.
油气储层特征微观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油气储层的矿物成因、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过程进行微观分析,在碳酸盐岩、碎屑岩储层特性及储层质量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在油气层保护及油田开发中对粘土矿物迁移和变化进行直观分析;环境扫描电镜的出现及性能的提高为油气地质研究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可以在含油或水的情况下对样品进行直接分析,更准确地反映了矿物岩石的变化。从油气储层成岩作用、粘土矿物的特征、微孔隙成因等方面,探讨了扫描电镜/环境扫描电镜/能谱微观分析作为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58.
石油地质分析测试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新的分析测试技术在石油地质研究及勘探活动中取得了很大进步.尤其是含油气地层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更是突飞猛进,它能测定地质历史上的时代变迁和物理化学条件.轻烃分析方法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对源岩.烷基酚和苯并咔唑抽提法也获得成功,借助苯并咔唑的浓度及比值变化可以研究油气运移.此外,包括伊-蒙混层、伊利石在内的粘土矿物分析方法也发展迅速.例如,伊利石的结晶度值被广泛地用于松潘地区的石油地质勘探.   相似文献   
59.
本方案为投标项目,本文通过对深圳市儿童医院改扩建工程方案设计过程的分析,阐述了现代医院对环境、人流、车流、物流等流线的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0.
电子探针与阴极荧光谱仪相结合是目前应用于地质研究中的新方法。碳酸盐矿物的阴极荧光强度与微量元素分布及含量有关:方解石及白云石的阴极荧光与元素分布有相关性,方解石荧光强度与Mn含量相关,在较低的束流条件下Mn的存在可产生较强的荧光,较高的束流条件下Fe的存在使阴极荧光强度降低;低束流条件下清晰地显示不同类型的白云石的存在,自形白云石具有较强的阴极荧光,且具环带构造;而高束流条件下白云石阴极荧光的内部结构趋于消失。阴极荧光的强度与电子探针的Mn、Fe元素含量的控制、并与电子探针的元素分布相对应。电子探针与阴极荧光谱仪相结合是碳酸盐岩储层沉积环境、结构分析、胶结物序列、微量元素分析及孔隙演化分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