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9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20篇 |
化学工业 | 5篇 |
建筑科学 | 20篇 |
矿业工程 | 5篇 |
石油天然气 | 107篇 |
武器工业 | 1篇 |
无线电 | 9篇 |
自动化技术 | 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定量评价井壁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井壁稳定性的准确评价对优化井身结构、优选完井方式、提高固井质量、提高测井解释精度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井壁稳定归根结底是井周应力状态与地层岩石强度的平衡关系问题。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从受力与材料强度两方面出发,应用统一处理平衡方程与破坏准则,分析了井周的应力分布,得出在与原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为90°和270°处,井壁最易坍塌;夹角为0°和180°处,井壁最易破裂。进而提出了井壁的坍塌评价系数Sc和破裂评价系数Sf,当Sc=1或Sf=1时,井壁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当Sc>1、Sf>1时,井壁稳定,且值越大,井壁越稳定。井壁坍塌评价系数和破裂评价系数为评价井壁稳定性提供了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22.
出砂是影响油气井正常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借助FEPG有限元程序自动生成平台,建立了三维应力场弹塑性地层出砂模型,并运用有限元法计算分析了不同轨迹的裸眼井井壁周围的有效塑性应变分布规律及出砂趋势,研究了气藏压力衰竭对完井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水平井眼轨迹对出砂有重要的影响,同一地应力环境下向不同方位延伸的水平井在投产时应该采取不同的生产压差和不同的生产制度,水平井眼轨迹对出砂的影响程度随着3个地应力差异的增大而加剧。气藏压力衰竭对井壁的稳定性和出砂趋势都有重要影响。随着气藏压力的衰竭,井壁稳定性将变得越来越差,最终导致井筒出砂。因此,对气井完井不仅应该考虑到气藏开发初期地层的稳定性状况,而且还应该考虑到气藏压力衰竭后可能出现的井壁失稳问题。 相似文献
23.
为系统研究层理面对页岩力学性质的影响机理,以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首先使用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等对页岩岩样进行微观分析,可见页岩的层理、层间微裂缝及微孔隙等较发育,黏土矿物呈定向排列,层间胶结作用较弱;再通过岩石单轴压缩物理实验和RFPA (真实破裂过程分析)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不同的层理角度、层理密度及层理面力学性能等对页岩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及脆性等参数的影响;最后,采用统计学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层理密度、层理角度、单轴抗压强度及层理面力学性能等参数的页岩脆性预测新方法。结果表明:页岩的弹性模量随着层理角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再增加之后再次减小再次增加的趋势。页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和脆性指数的特征曲线均近似为U型,随着层理角度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且在层理角度为45°左右时,两者均达到最小值,在层理角度为0°和90°附近时,两者的值均相对较大。随着层理角度的增加,页岩的泊松比整体上呈现先降低再增加而后再降低的趋势,并在30°左右出现最小值,在70°左右出现极大值。页岩的弹性模量、单轴抗压强度和脆性指数等参数总体随层理密度的增大而降低;泊松比随着层理密度的增大在不同的层理角度表现出不同的状态。不同层理角度岩石的破裂类型不同。强度参数、弹性参数、脆性及破裂模式等均表现出很强的各向异性特征。整体而言,针对页岩力学特性的层理效应研究及脆性预测,可为页岩气的合理开发及页岩气井的井壁稳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4.
页岩气超临界吸附的Dubibin-Astakhov改进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烷在页岩上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且属于超临界吸附。利用Gibbs公式将过剩吸附量转换为绝对吸附量,将Dubibin-Astakhov(D-A)吸附模型和吸附特征曲线结合,研究了页岩中超临界甲烷的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D-A方程不能直接应用于页岩中甲烷吸附机理的研究,因为其得到的吸附特征能是温度的函数,与吸附势理论相违背;D-A吸附模型和吸附特征曲线结合,推导出了改进的D-A吸附模型,其中虚拟饱和蒸汽压的计算采用改进的Dubinin公式,同时利用提出的改进Amankwah方法求取最优k值;改进的D-A吸附模型能够预测页岩中甲烷的吸附等温线,且其精度较高,能够预测页岩储层不同温度、压力下甲烷在页岩中的吸附量,并可以用于页岩气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25.
利用低压氮气吸附法,研究了不同类型黏土矿物孔隙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子势能理论研究甲烷分子在黏土矿物孔隙中赋存力学机制,揭示了页岩中黏土矿物吸附甲烷的本质。文中从分子间作用力角度出发,利用势能理论建立了单一甲烷分子在孔中相互作用的势能计算模型,即孔径与甲烷分子在孔内位置的双重函数。研究结果表明:甲烷分子越靠近孔壁,势能越大;远离孔壁,势能迅速减小。受到孔壁面势能作用影响的甲烷分子,呈吸附态;未受到影响的,呈游离态。随着孔径增大,甲烷分子受壁面影响区域比例减小,甲烷吸附能力降低。当孔径大于20 nm时,甲烷分子受壁面势能影响区域较小。从微观角度讲,相同孔径中,甲烷分子与黏土矿物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顺序依次为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从宏观角度讲,黏土矿物样品对甲烷分子的作用力大小的顺序依次为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 相似文献
26.
水平井压裂裂缝形态复杂,预测难度较大。建立水平井压裂裂缝起裂数学模型;考虑水平井井周裂缝应力和流体的实际状态,根据断裂力学理论给出水平井井周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按照Irwin延伸扩展准则判断裂缝是否延伸,遍历计算起裂点及其扩展点并不断迭代求解直至满足约束条件,建立裂缝延伸扩展数学模型;提出了用测井资料预测压裂裂缝长、宽、高的方法,建立用测井资料预测水平井压裂裂缝形态的方法。针对四川页岩气水平井,研究了用测井资料计算岩石力学参数和地应力方法,对四川页岩气水平井H1-3井压裂裂缝形态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微地震监测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水平井H1-3井预测结果能够反映近井周围压裂裂缝的延伸情况。 相似文献
27.
天然气储采比是衡量天然气生产规模的关键指标,准确计算天然气储采比对保证天然气合理开 发及制定国家能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天然气产量增长、稳产和递减3 个不同开发阶段的生产 特征,以产量增长率、可采储量替换率和产量递减率等关系方程为基础,推导出天然气储采比在3 个不同 开发阶段的计算方法。同时,考虑天然气开发过程中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与储采比之间的关系,又推导出了 采出程度与储采比、储量替换率、产量增长率(或递减率)的关系方程。研究表明,天然气储采比在产量增 长阶段呈大幅下降趋势,至稳产阶段后保持相对稳定,到递减阶段又开始缓慢下降。通过实例分析,论证 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8.
29.
以新疆MH凹陷F组陆相页岩油储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角度岩样声波波速测试以及单三轴压缩测试,分析并计算了研究区页岩油储层地层压力及构造应变系数,对比了使用均质体地应力模型(黄氏模型及组合弹簧模型)与横观各向同性地应力模型计算水平地应力效果。结果表明:0°、45°及90°方向岩样声波波速差异明显,体现出较强的各向异性特征;岩样破坏形态以脆性破坏为主,90°方向岩样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以及泊松比明显大于0°方向岩样力学参数值;横观各向同性地应力模型计算水平最小、最大地应力结果与实测地应力相对误差仅为1.79%、5.00%,相对于均质地层的组合弹簧模型和黄氏模型而言精度更高。因此,使用横观各向同性地应力模型计算陆相页岩油储层地应力有更好的效果,对于压裂层段优选、钻井安全钻进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地应力计算分析是并壁稳定性评价、油气并出砂预测、套管损坏变形分析、射孔设计优化以及压裂施工设计的前提与基础。海上油气并的垂向应力,由海水压力、未测并段岩层压力以及已测并段岩层压力三部分引起。在分析密度随深度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确定了未测井段岩层压力;依据压裂曲线,利用破裂压力孔隙弹性计算模型,计算得到了在两个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弹性应变量;并基于地应力的组合弹性经验关系模型,利用测并数据计算并构建了南海某油井的地应力剖面,为该并开发过程的出砂预测、套管损坏变形分析以及射孔设计优化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