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3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3篇
轻工业   2篇
武器工业   1篇
冶金工业   9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汤美玉  刘定平  贾风禄 《湖北电力》2007,31(3):55-57,70
基于多工况脱硫热态试验数据,建立了脱硫成本与运行调整参数的神经网络响应特性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某台210 MW四角切圆燃煤电站锅炉的脱硫系统进行优化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22.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粒子群法的水煤浆性能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进行水煤浆(CWM)浓度建模,并利用粒子群法(PSO)对运行工况寻优,获得优化水煤浆浓度的调整方式。以优化调整方式的相应参数作为当前负荷下的基准值,能很好地解决了制浆变工况下运行参数基准的确定问题。以该基准为中心分析了给水流量和分散刘流量对水煤浆浓度的敏感性影响。通过现场试验证明,按此基准值运行,可以提高水煤浆性能。  相似文献   
23.
陈敏生  刘定平 《动力工程》2005,25(3):391-391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锅炉飞灰含碳量进行建模,并采用混合遗传算法与复合形法进行运行工况寻优,获得当前最佳的锅炉燃烧调整方式,这种方法同时解决了锅炉变工况下运行参数基准值的问题。应用该模型对某台300MW四角切圆燃煤电站锅炉的飞灰含碳量进行优化控制研究,其结果可指导运行人员进行参数优化调整,降低锅炉飞灰含碳量,提高燃烧经济性。  相似文献   
24.
超临界锅炉给水加氧处理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机组凝结水至炉水系统管内的腐蚀及沉积速率,提高汽水品质和机组运行效率。结合当前超临界锅炉不同的给水运行方式,阐述了给水加氧特点和基本原理;针对当前困扰超临界锅炉给水加氧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有效实施给水加氧技术必须选择正确可靠的加氧系统、把握精确的氧质量分数控制和严格控制全挥发性处理与给水加氧处理方式相互转换条件等关键环节,可为给水加氧技术在大型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5.
旋流雾化技术在464 000 m3/h烟气湿法脱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定平  陆培宇 《中国电力》2015,48(8):130-134
为解决传统吸收塔内烟气与浆液传质过程中流场不均匀、气液接触面积小、接触时间短所导致的脱硫效率低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旋流雾化的高效深度脱硫技术。该技术利用两相流喷嘴的超细雾化喷射作用,可达到提高脱硫效率和降低系统能耗目的。采用该技术对广东某电厂烟气量(标准状态)为464 000 m3/h的脱硫工程进行了改造,即在原脱硫吸收塔基础上新增1层浆液旋流雾化喷射层,实测结果表明,脱硫效率可提高约6.5%,出口SO2质量浓度(标准状态)可低于20 mg/m3。此外,可根据煤中硫分调整喷淋层与旋流雾化喷射层的组合,以降低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26.
电站锅炉高效低污染燃烧优化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造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多目标进化算法的锅炉燃烧优化控制系统,通过从电厂分散控制系统上采集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锅炉燃烧特性建模并通过样本的机器学习,提出了以锅炉效率与NOX排放为组合的锅炉燃烧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基于Pareto最优概念的多目标进化算法实现运行工况寻优,根据模糊集理论在Pareto解集中求得满意解,获得锅炉燃烧优化调整方式。  相似文献   
27.
刘定平  沈康 《现代化工》2022,(2):225-228+235
针对水泥分解炉脱硝系统氨逃逸问题,提出了利用湿法脱硫系统实现水泥工业烟气氨排放达标的方法。通过在水泥窑尾脱硫系统进行试验,研究了湿法脱硫系统对气态NH3的脱除特性。结果表明,湿法脱硫系统浆液吸收作用能有效脱除烟气中的气态氨。液气比、脱硫浆液pH及浆液中氨氮浓度对尾气中氨逃逸影响较大。增大液气比有利于提高氨脱除效率,在液气比由4.3 L/m3提高到7.0 L/m3时,氨脱除效率由86.0%提高到92.5%;当浆液pH由5.8升高至6.4时,氨脱除效率由94%降低至67%;氨氮浓度由4.03×103 mg/L升高至4.06×103 mg/L时,氨脱除效率由91.9%降低至86.0%。  相似文献   
28.
电站锅炉飞灰含碳量的优化控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陈敏生  刘定平 《动力工程》2005,25(4):545-549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锅炉飞灰含碳量进行建模,并采用混合遗传算法与复合形法进行运行工况寻优,获得当前最佳的锅炉燃烧调整方式,这种方法同时解决了锅炉变工况下运行参数基准值的问题。应用该模型对某台300MW四角切圆燃煤电站锅炉的飞灰含碳量进行优化控制研究,其结果可指导运行人员进行参数优化调整,降低锅炉飞灰含碳量,提高燃烧经济性。图3表4参7  相似文献   
29.
利用优化递归的BP神经网络进行锅炉飞灰含碳量建模,并对锅炉二次风配风方式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同时采用群体复合形法对运行工况寻优,获得各种工况下二次风开度的优化调整方式.优化递归神经网络是以遗传算法来确定神经网络的权值,克服了BP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小等缺陷,提高了网络学习速度和精度.通过对某台300MW机组现场试验与计算表明,该方法可以指导运行人员进行二次风开度的优化调整,降低飞灰含碳量,同时也解决了锅炉变工况下运行参数基准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30.
低热值高炉煤气与煤粉混烧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低热值高炉煤气与煤粉混烧特性分析 ,指出影响混烧的技术难点在于解决燃烧稳定性、混合爆炸性、受热面超温、排烟温度和飞灰含碳量偏高等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这些措施通过工业实践检验(在 6 70 t/ h电站锅炉上高炉煤气与煤粉稳定混烧量可达 1 .5× 1 0 5m3 / h,最大混烧率达 1 8% ) ,效果显著 ,为冶金行业综合利用低热值废气提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