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篇 |
综合类 | 7篇 |
化学工业 | 3篇 |
金属工艺 | 5篇 |
机械仪表 | 18篇 |
建筑科学 | 8篇 |
矿业工程 | 1篇 |
能源动力 | 2篇 |
水利工程 | 2篇 |
石油天然气 | 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篇 |
冶金工业 | 1篇 |
自动化技术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压裂是低渗砂岩气藏开发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低渗砂岩气藏复杂的地质特性、平面及纵向上的非均质性造成相当一部分气井压后产能低,增产效果差。压裂开发前如何进行合理的评井选层,往往是压裂增产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新场气田Js21气藏难动用储量比例大,III类储量占79.2%,目前主要以压裂开发为主。通过对气井压后产能及影响因素的评价与分析,认为储量级别、储层物性、构造位置等参数是压裂开发中评井选层的主要决定因素,从而提出了新场气田Js21气藏有针对性的压裂开发评井选层原则,在目前工艺条件下,当储能系数(HSg)大于0.63,地层系数(KH)大于1.90×10-3μm2.m,气井压裂后能获得较好的工业产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曲面迭代的离心泵数值叶片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传统的泵CAD软件存在的缺陷,依据泵的水力设计用Bezier曲线来拟合各轴面流线,依据轴面流线、叶片安放角沿流线的分布函数及叶片的型线方程得到叶片表面上离散点集,提出用一种基于盈亏修正思想的迭代非均匀B-spline曲面算法来拟合叶片型面;利用调节轴面流线的控制点及叶片安放角的分布规律来调节叶片表面的各型值点,从而达到调控叶片曲面的目的;建立数值叶片模型与泵的设计参数间的关系,实现叶片的参数化设计,摒弃繁琐的二维木模图。实例表明提出的数值叶片模型是合理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为深入揭示无支撑置换混凝土加固过程中剪力墙的受力变化规律,对某剪力墙住宅结构无支撑置换加固施工进行全过程监测。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生死单元、等效升温以及添加场变量的方法实现剪力墙施工全过程模拟。结合施工监测数据及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了置换剪力墙及与置换剪力墙相连的梁、楼板受力变化过程; 最后给出了考虑应力重分布后,无支撑分段置换墙体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方法能有效模拟混凝土无支撑置换加固施工过程; 由于剪力墙分段拆除和置换,墙体出现了应力重分布现象,且应力重分布程度与墙体分段施工顺序有关; 应力重分布会引起墙体洞口处出现应力集中,但应力集中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较小,同时还会影响与置换剪力墙相邻的连梁、楼板结构的受力,导致该处应力增加; 建议对剪力墙结构进行无支撑置换加固时,有必要通过分段优化设计和受压承载力复核控制应力重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根据WC-Co硬质合金的真实断裂韧性KIC与维氏硬度HV间的实验关系规律和线弹性断裂力学分析,讨论了由Viswanadham和Venables提出的Palmpvist表面断裂韧性W和维氏硬度HV间的实验关系1/W=AH-B的实用性和W=β·GIC(GIC为应变释放率)假设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对于WC-Co硬质合金,难以用Palmqvist表面韧性取代KIC。 相似文献
17.
刘宜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1986,(5)
本文介绍了三速给煤锅炉蒸汽压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了控制周期的静态计算和动态分析,最后还对计算机仿人控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
20.
在空间曲面铣削加工中,进给速度的平滑性直接影响加工表面的质量.文中提出了一种应用时间分割法(TDM)和数字积分法(DDA)混合实现的空间直线插补方法(HSUM),用以改进通常采用时间分割法直线插补产生零头距离而出现的难以保持平滑进给速度的问题.该算法是采用时间分割法中的时间分割原理,对数字积分法中的累加溢出过程按照进给速度的要求,采用可控的插补周期进行时间分割,从而用较少的计算量消除了零头距离,实现平滑的进给速度.仿真实验与实际加工实验都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平滑的进给速度,明显改善加工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