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4篇
建筑科学   3篇
水利工程   2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研究了纳米SiO2粒子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纳米粒子分散状况及所得复合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并按照作建立的制备方法制备出性能优良的水性环氧树脂纳米二氧化硅(SiO2)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个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新方案,即从长江三峡水库北岸的开县小江、提水380m,进输水隧洞和渡槽,穿大巴山,跨汉江、过秦岭,注入渭河,汇于黄河小浪底水库,从而既可调水京津华北,又可解除关中平原缺水,还能冲刷渭河下游及三门峡库区淤积,抑制黄河中下游河床淤积抬高,利于渭河、黄河防洪减淤,长治久安,并保证黄河不再断流,且工程方案移民极少,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书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为该出版社出版的土木工程精品系列图书之一。全书共16章、881千字,立足于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全方位、多角度地阐述了混凝土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核心问题。在实践和探讨中给读者提供了关于耐久性的新认识、新思维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花岗岩骨料的碱活性长龄期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新鲜花岗岩经历10年的碱反应,膨胀率缓慢增长,突破0.1%,取其试件作扫描电镜观察,所有试棒都显示一种碱-硅反应形态.在花岗岩骨料颗粒表面,生长一层厚约2~4 μm的反应层,证明花岗岩骨料表面上发生的是碱反应的典型结构.电子探针能谱揭示了花岗岩化学组成与反应产物组成,花岗岩骨料是一致性溶解,碱-花岗岩反应是又一类型的碱-硅酸盐反应.  相似文献   
15.
坝工混凝土耐久寿命的衰变规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论述了坝工混凝土及其建筑物的寿命,以及耐久寿命衰变规律,对混凝土坝必须引入设计寿命的追求目标,国外坝工界认为混凝土坝的耐久寿命至少100 a。在混凝土材料中存在一种最理想的长寿混凝土,即W0/C =0.38 波特兰水泥引气混凝土,其成熟的混凝土的“半衰期”可达约350 a,“平均寿命”可达500a。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坝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温度应力、收缩应力、环境水腐蚀导致裂缝外,碱与活性SiO_2集料反应所引起的裂缝,也是原因之一。这类裂缝的特点在于膨胀率大,裂缝密而多、宽而深、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膨胀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碱—硅络合物的一系列物理化学特性着手,通过显微观察和模型的综合论证试验,初步认为在实际混凝土中碱与活性SiO_2骨料反应的膨胀机理,肿胀压与渗透压两者均能存在。随水和碱不断进入到反应产物中,渗透压力的比重随吸水时间的增长而增长。早期以肿胀压为主导,后期以渗透压为主导。从有关资料分析,Ca(OH)_2不能促进碱—骨料反应,pH值也不是控制这一反应的绝对条件。膨胀发生的充分而必要的条件是碱—骨科反应的Na_2O—SiO_2—H_2O体系中三者的量必须同时相应具备。  相似文献   
18.
环氧树脂基纳米SiO2复合材料制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纳米SiO2粒子用量对环氧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纳米粒子分散状况及所得复合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分析了纳米SiO2对环氧树脂的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19.
低热微膨胀水泥获1979年国家二等发明奖,它改变了半个世纪以来大坝工程的经济和快速建设的技术路线,具有低热一微膨胀的大体积混凝土成为当代施工科学突破性技术,我国的池潭大坝、安康大坝、鲁布格大坝、武汉长江公路桥桥墩等工程,使用低热微膨胀水泥混凝土,都取得国内外领先水平,任何一项突破性的发明创造,都必须在理论上和哲学上突破一些传统观念、人们接受这些新观念,一是有赖实践的发展,二是有束时间的驱动,科学民  相似文献   
20.
1953年,安徽华阳闸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前长江水利委员会下游工程局与南京工学院合作进行了水泥混合材——烧粘土水泥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和经验。从所得结果来看,烧粘土水泥有很多优点,它在国民经济上有着巨大的作用,有必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同时,据了解汉江丹江水库地区,出产大批天然水硬性混合材的可能性很小,但却易得到大批粘土材料,在丹江水库混凝土工程中使用烧粘土水泥的可能性的研究,也是一个有现突意义的问题。因此,我们把这次烧粘土水泥(包括青砖水泥)的试验研究,分作材料、物理、化学性质、问题讨论、烧粘土水泥的优点和在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问题等方面,加以介绍说明,并提出一些意见供有关方面的参考。但因限于当时试验研究中的某些客观条件和我们自己的认识水平,不当之处还希同志们指正。本文将“烧粘土火山灰质矽酸盐水泥”简称为“烧粘土水泥”。并同时将同原料的“青砖粉水泥”也作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