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工业   17篇
金属工艺   2篇
矿业工程   6篇
轻工业   4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微波固相反应合成La1-xSrxCoO3阴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碳酸盐或氧化物为原料, 采用微波固相反应合成技术成功地合成了纯钙钛矿结构的La1-xSrxCoO3(LSC, x=0.10~0.50)粉体.研究表明La2O3和SrCO3是2.45 GHz微波透明材料, 而Co3O4则具有很强的微波偶合吸收能力;La2O3, SrCO3, Co3O4混合料中SrCO3含量对混合物的微波吸收行为以及LSC的合成条件有很大影响.与传统的固相反应合成法相比, 微波固相反应合成法的反应合成时间大大缩短, 在输出功率700~800 W条件下, 反应时间≤25 min, 这归因于反应物与微波的直接偶合和反应物对微波能量的高效率吸收.  相似文献   
42.
本文研究了天文照相用AgBr(Ⅰ)乳剂的硫金敏化效应。在实验中观察了硫、金两种敏化剂加入时间的间隔和它们的重量比对乳剂感光度和低照度互易律失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硫、金两种敏化剂最佳加入时间的间隔为60分,它们的最佳重量比为3.5。  相似文献   
43.
用甘氨酸.硝酸盐(GNP),Pechini,柠檬酸-硝酸盐(CNP)以及尿素-硝酸盐法(UNP)制备了Pr0.6Sr0.4FeO3-δ复合氧化物粉体,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比表面积测试(BET),粒度分布、热重-差热分析(TG-DTA),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4种方法合成的粉体组成与Pr0.6Sr0.4FeO3-δ化学计量比一致;比表面积在9~27m^2·g^-1之间,粒度范围35~110nm,CNP法所得粉体的比表面积最大,UNP法最小;XRD结果证实,Pechini法制备的干凝胶粉在600℃下焙烧即可形成立方结构的钙钛矿相产物;PT-IR结果表明,GNP,CNP及UNP工艺合成的初级粉体中产物物相已基本形成;热分析结果预示,初级产物在1000℃下煅烧,均形成钙钛矿结构的单相固溶体。  相似文献   
44.
以配合物燃烧法合成了Ca2+取代的铬酸钆Gd1-xCaxCrO3,在0.1≤x≤0.3时获得纯钙钛矿相,其晶胞体积随Ca含量增加而减小,x≥0.4时,出现第二相.粉体粒径为20nm~50nm,具有高的烧结活性,1400℃烧结4h,其相对密度达到94.8%.在Ca掺杂量小于0.3时(x=0.1,0.2,0.3),相对密度和电导率皆随Ca含量增加而增大,与常用的铬酸镧相比,Gd0.7Ca0.3CrO3电导率高,在700℃可达24 Scn-1(相对密度94%),能适于用做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连接材料.  相似文献   
45.
混凝-微滤法处理阴极电泳漆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化学混凝方法与陶瓷膜微滤技术相结合,对汽车厂阴极电泳漆废水进行了治理。以石灰乳、聚丙烯酰胺(PAM)作絮凝剂,pH值为6.7时,混凝过程对COD去除率的贡献约63%,之后的微滤使废水中COD的去除率增加到85%。在流速为4.2m/s,跨膜压差0.10MPa,温度30℃时,膜稳定通量约250L/(m.2h)。处理后出水可作为涂装车间循环冲洗水用;对COD<700mg/L的废水,处理后出水可以直接排放。研究表明混凝前处理过程有助于提高膜的渗透速率,降低膜污染,改善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46.
堇青石多孔陶瓷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粉煤灰和碱式碳酸镁为主要原料制得了堇青石多孔陶瓷材料.烧结温度在1 100~1 350℃时,样品的弯曲强度由50 MPa增加至65 MPa,热膨胀系数由8.07×10-6℃-1下降至4.21×10-6℃-1.优化的烧结工艺为1 300℃保温4 h.样品的孔隙率和孔径随原料中淀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原料中添加40%(质量分数)的造孔剂(淀粉)可使样品的孔隙率、平均孔径为和氮气通量分别达到41.7%,2.35μm和0.225 m·h-1Pa-1.  相似文献   
47.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Pechini、柠檬酸-硝酸盐以及尿素-硝酸盐等4种不同的湿化学方法,制备了Pr0.6Sr0.4FeO3-δ复合氧化物粉体.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材料中钙钛矿物相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中温电解质的化学相容性.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样品的微结构.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得到的素坯经1 000℃煅烧2 h即形成钙钛矿结构的固溶体.Pechini法制备的非晶产物煅烧后钙钛矿物相的纯度最高.素坯经1200℃煅烧2 h,所得陶瓷体的总气孔率均为43%~49%;体积密度以柠檬酸-硝酸盐法粉体的样品最高,甘氨酸-硝酸盐法最低.在室温到800℃的温度范围内,Pechini法制备的陶瓷体的热膨胀系数为12.15×10-6/K,与电解质Sm0.2Ce0.8O1.9(SDC)及La0.8Sr0.2Ga0.8Mg0.2O3-δ(LSGM)的数值一致.X射线衍射揭示产物与中温电解质SDC及LSGM具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  相似文献   
48.
以Pechini法合成了ABO3型钙钛矿结构的Pr0.6-xNdxCa0.4FeO3-δ(x=0.1,0.3,0.5)系列稀土复合氧化物粉体。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和激光共焦Raman光谱对粉体烧结后样品的化学键及物相进行了表征。用热膨胀仪测定烧结样品的热膨胀系数。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样品用作阴极材料时的微结构及阴极/电解质[钐掺杂氧化铈(samarium-doped ceria,SDC)]复合层的断口形貌。结果表明:1200℃煅烧2h的样品的主晶相为正交钙钛矿,x=0.3的样品是正交与立方相的混合晶。在室温~1000℃范围内,烧结样品的平均热膨胀系数为12.76×10-6/K,与SDC及La0.8Sr0.2Ga0.85Mg0.15O3-δ(LSGM)电解质的热膨胀系数一致。烧结样品内部孔隙分布均匀,孔隙率约35%,阴极/电解质复合层界面清晰。将复合氧化物粉体和SDC在1200℃煅烧10h没有检测出第三相。  相似文献   
49.
制备方法对Pr0.6Sr0.4FeO3-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Pechini、柠檬酸-硝酸盐以及尿素-硝酸盐等4种不同的湿化学方法,制备了Pr0.6Sr0.4FeO3-δ复合氧化物粉体.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材料中钙钛矿物相的形成过程及其与中温电解质的化学相容性.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样品的微结构.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得到的素坯经1 000℃煅烧2 h即形成钙钛矿结构的固溶体.Pechini法制备的非晶产物煅烧后钙钛矿物相的纯度最高.素坯经1200℃煅烧2 h,所得陶瓷体的总气孔率均为43%~49%;体积密度以柠檬酸-硝酸盐法粉体的样品最高,甘氨酸-硝酸盐法最低.在室温到800℃的温度范围内,Pechini法制备的陶瓷体的热膨胀系数为12.15×10-6/K,与电解质Sm0.2Ce0.8O1.9(SDC)及La0.8Sr0.2Ga0.8Mg0.2O3-δ(LSGM)的数值一致.X射线衍射揭示产物与中温电解质SDC及LSGM具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  相似文献   
50.
采用柠檬酸-硝酸盐法合成了Pr0.6-xNdxSr0.4FeO3-δ(x=0.0~0.6)系列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粉体,用XRD、FT-IR、TD-DTA、SEM等对产物的形成过程、物性及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系列样品1200℃煅烧2h即形成立方钙钛矿结构的单相固溶体.用直流四端子法测量了烧结陶瓷体在中温(450~800℃)范围内的电导率,A位单一稀土元素的样品(x=0.0、0.6)及以Pr(x=0.1)或Nd(x=0.5)为主的稀土复合氧化物,其电导率均在150S·cm-1以上,明显高于双稀土样品(x=0.2、0.3、0.4)的数值(σ=45~80S·cm-1);x=0.2、0.3、0.4三个样品电导率较低的原因,与它们在同样烧结制度下的致密度低密切相关.该系列样品的电导率在650~700℃附近出现最大值,低温段的导电行为符合小极化子导电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