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9篇
电工技术   15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42篇
金属工艺   15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16篇
矿业工程   9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10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3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2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解决下沟煤矿泾河区域地表泾河和巨厚白垩系砂砾岩含水层双重水体威胁下安全采煤的问题,通过采用统计分析、经验类比的方法,研究了泾河区域覆岩结构特征、覆岩破坏高度及防水安全煤岩柱留设宽度。研究结果表明:下沟煤矿覆岩类型为中硬偏软弱类型,泾河区域选择16倍的裂高采高比预计导水裂缝带的高度,保护层厚度按3倍综放开采高度选取是适宜的。得出防水安全煤岩柱厚度按照19倍采高进行留设,大部分区域能够满足留设防水安全煤岩柱的条件,通过设计合理的开采高度,可以满足泾河区域水体下综放开采。  相似文献   
82.
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原子序数衬度像(Z-衬度像)具有分辨率高(可直接“观察”到晶体中原子的真实位置)、对化学组成敏感以及图像直观易解释等优点, 成为原子尺度研究材料微结构的强有力工具。本文介绍了STEM Z-衬度像成像原理、方法及技术特点, 并结合具体的高K栅介质材料 (如铪基金属氧化物、稀土金属氧化物和钙钛矿结构外延氧化物薄膜)对STEM在新一代高K栅介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 目前球差校正STEM Z-衬度的像空间分辨率已达亚埃级, 该技术在高K柵介质与半导体之间的界面微结构表征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对此, 本文亦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3.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自旋涂敷法在Si(100)基多孔氧化铝模版介质上制备了Pb(Zr0.53Ti0.47)O3(PZT)纳米铁电薄膜(厚度25nm).利用电化学方法在多孔氧化铝模版孔道内(孔径25nm)生长Au纳米线,作为底电板一部分.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场发射透射电镜(FE-TEM)对PZT纳米铁电薄膜的生长行为、表面形貌和微结构进行了研究.XRD谱图表明PZT纳米铁电薄膜具有(111)择优取向;SEM像显示PZT纳米铁电薄膜结构致密,晶粒呈椭球状,平均尺寸为22nm.剖面TEM像证实PZT纳米铁电薄膜与Au纳米线直接接触,它们之间的界面呈现一定程度的弯曲;部分Au纳米线顶端出现分枝展宽现象.介电谱表明PZT纳米铁电薄膜的介电常数在低频区域(频率小于104 Hz)从760迅速下降到100,然后基本保持在100,直至测量频率升高到106 Hz.低频区域内介电常数的迅速下降是由于空间电荷极化机制所致;介电损耗在4 000 Hz附近出现峰值(来源于空间电荷的共振吸收)也证实了空间电荷极化机制的存在.  相似文献   
84.
铁电纳米结构的浸渍涂敷法制备和微结构STEM表征(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浸渍涂敷法在硅基多孔氧化铝模版介质(孔径20nm-100nm)上制备了Pb(Zr0.53Ti0.47))3(PZT)铁电纳米结构,并利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观察了其表面形貌和剖面微结构.TEM像和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在多孔氧化铝模版孔道内形成了PZT纳米结构,其横向尺寸可通过改变氧化铝模版的孔径来调节.采用浸渍涂敷法可使PZT溶液贯穿整个氧化铝纳米孔道,在其内壁形成PZT涂层,厚度为4nm-15nm.氧化铝纳米孔道内的黑色TEM衬度线证实了PZT涂层的存在,其存在方式为连续介质型或离散的晶粒形状.平面STEM像显示PZT纳米结构具有椭球状形貌,这可能是由氧化铝纳米孔道的局部扭曲或PZT溶液在退火过程中的收缩引起的.在硅基多孔氧化铝模版介质上采用浸渍涂敷法制备的PZT有序纳米结构,在将来三维结构的非挥发性铁电存储器方面具有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5.
纳米结构PZT铁电膜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自旋涂敷法在硅基氧化铝纳米有序孔膜版介质上(膜版孔径尺寸20~100nm,内生长金属纳米线作为底电极一部分)制备Pb(Zr0.53Ti0.47)O3(PZT)纳米结构铁电膜,并对其介电、铁电性能及微结构进行了表征。介电测量结果表明,厚度25nm的PZT铁电膜,其介电常数在低频区域(频率104Hz)从860迅速下降到100,然后保持在100左右,直至测量频率升高到106Hz。低频区域的介电常数迅速下降是由空间电荷极化所致,它与薄膜和电极之间聚集的界面空间电荷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薄膜与Au纳米线的弯曲界面处。介电损耗在4000Hz附近出现峰值,它来源于空间电荷的共振吸收效应。电滞回线测量结果表明,厚度为100nm的PZT铁电膜,其剩余极化强度为50μC/cm2,矫顽场强为500kV/cm。剖面透射电镜(TEM)像表明PZT纳米铁电膜与底电极(金属纳米线)直接相接触,它们之间的界面呈现一定程度的弯曲。在PZT纳米铁电薄膜后退火处理后,发现部分Au金属纳米线顶端出现分枝展宽现象;而改用Pt纳米线后可有效抑制这种现象。为兼顾氧化铝纳米有序孔膜版内的金属纳米线有序分布及PZT纳米膜的结晶度,选择合适的退火温度是制备工艺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6.
膨胀型阻燃剂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阻燃剂DMMP(Ⅰ)、三聚氰胺三聚氰酸盐(Ⅱ)和季戊四醇(Ⅲ)三种成分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膨胀型阻燃剂,并研究了其对不饱和树脂的阻燃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当Ⅰ∶Ⅱ∶Ⅲ=5.0∶2.5∶0.83(质量比)于不饱和树脂中添加15%时,材料的氧指数达28.5,离火即熄.  相似文献   
87.
采用脉冲激光淀积法在硅基氧化铝纳米有序孔膜版介质上(膜版孔径平均尺寸20nm,内生长Pt纳米线作为底电极一部分)制备了BaTiO3铁电纳米膜,并对其物性(铁电和介电性能)和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厚度170nm BaTiO3铁电膜的介电常数,随着测量频率的增加(103Hz至106Hz),从400缓慢下降到350;介电损耗在低频区域(103~105Hz)从0.029缓慢增加到0.036,而在高频率区域(〉105Hz)后,则迅速增加到0.07。这是由于BaTiO3铁电薄膜的介电驰豫极化引起的。电滞回线测量结果表明,该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为17μC/cm2,矫顽场强为175kV/cm。剖面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图像表明,BaTiO3纳米铁电薄膜与底电极Pt纳米线直接相连接,它们之间的界面呈现一定程度的弯曲。选区电子衍射图和高分辨电子显微像均表明BaTiO3铁电薄膜具有钙钛矿型结构。在BaTiO3纳米铁电薄膜退火晶化处理后,部分Pt纳米线的再生长导致顶端出现分枝展宽现象。为了兼顾氧化铝纳米有序孔膜版内的金属纳米线有序分布和BaTiO3纳米薄膜结晶度,合适的退火温度是制备工艺过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8.
Ni在球墨铸铁中的行为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子探针、图像处理和差热分析仪等测定观察了Ni在球铁中的偏析分布特性,研究分析了Ni对铸态态球铁组成比例,Fe-C-Si平衡相图Ms点和贝氏体转变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Ni在球铁中呈连续负偏析,其加入可以改变铸态球铁中各组成相的比例,使得Ms点降低,奥氏体稳定性增加,等温转变过程中,贝氏体转变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89.
数值求解了Sn-Pb共晶定向凝固静态耦合方程.详细讨论了三相交接点处过冷、界面形态及界面分叉特征作为共晶相间距的函数特征.计算发现三相交接点处最小过冷、β(Pb)相凝固界面形态临界分叉及此界面中心位置极大值三者是一一对应的.提出了共晶定向凝固几何模型并导出了普适标度律:λ~V-1/2·f(GL/V),这里λ为共晶相间距,GL为温度梯度,f是凝固速度V的增函数并在V很高时趋于饱和.将这一标度律同现有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0.
本文简述了武钢硅钢片厂森吉米尔轧机主电动机的“环火”状况,而采取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维护措施。该轧机是7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成套设备,投入运行后不久就发生主电机“环火”,而且“环火”的次数频繁。通过在电机的维护方面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措施后,抑制了主电机的“环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