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7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66篇
电工技术   126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16篇
化学工业   246篇
金属工艺   102篇
机械仪表   133篇
建筑科学   213篇
矿业工程   112篇
能源动力   44篇
轻工业   143篇
水利工程   71篇
石油天然气   128篇
武器工业   39篇
无线电   18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8篇
冶金工业   59篇
原子能技术   21篇
自动化技术   15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文中提出了一种局部加密的新型正弦波纹微通道,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局部加密位置(上游、中部、下游)对波纹微通道流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矩形直通道,波纹微通道的传热性能显著提高,底面最大温差大幅降低.这主要归结于波纹形状的弯曲壁面使流体产生扰动,促进了流体混合;波纹微通道增加了对流换热面积,增强了对流换热效果.局...  相似文献   
82.
基于TMS320F2812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实现高速同步数据采集,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TMS320F2812 DSP芯片与AD转换芯片ADS8364构成的高速、并行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主要包括硬件接口电路的设计、控制参数的设置以及部分关键的控制代码和实现AD采样的程序流程等.实践证明,本系统是一种比较新颖、采集精度高并且易于实现、配置灵活的数据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83.
静压造型线采用液压传动,常规动力系统由三相异步电机驱动,通常系统发热严重,存在较高的功率损失.为有效降低系统能耗,依托"清洁铸造、锻压设备绿色产品设计平台及示范应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液压系统采用伺服直驱泵控技术方案,由控制时序得出负载流量循环,进而折算为伺服电机转速,充分发挥液压传动与电气控制的双重优点.实践表明,伺...  相似文献   
84.
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和锥形量热法(Cone),考察了添加质量分数30%磷系阻燃剂1,2,3-三(5,5-二甲基-1,3-二氧杂己内磷酰氧基)苯(FR)的PE(阻燃PE)的阻燃性能。借助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纯PE及阻燃PE的热裂解产物结构以探讨其阻燃机理。结果表明:阻燃PE的LOI达到25.8%,平均热释放速率相对纯PE降低55.4%,呈现出良好的阻燃性能;PY-GC/MS分析表明,FR的加入没有改变PE热分解反应的机理,但FR的添加对PE的热裂解及燃烧反应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5.
文章通过三维水土耦合动-静一体有限元程序DBLEAVES对饱和砂土地基(Dr=40%)单桩基础的离心机模型试验进行模型试验相对应的原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分析。对比分析小震(峰值加速度0.08g)和大震(峰值加速度0.47g)情况下的土体加速度、超静孔隙水压、沉降位移以及桩身弯矩等变化规律。其中,地基土的性质采用应力诱导各向异性的交变移动弹塑性模型模拟,基桩采用弹性梁单元模型模拟。结果表明:①超静孔隙水压会“隔断”振动波的传递,当土体接近完全液化时,土表面峰值加速度会明显小于输入波峰值加速度,而当超静孔隙水压比较小时,土表面加速度相对于输入波则可能会放大;②地震时所达到的最大超静孔隙水压比是地基土沉降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且一大部分沉降发生在震后的孔压消散期;③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交变移动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土体在交变荷载下的动力响应特性,验证了所采用的DBLEAVES程序和有限元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6.
为了有效降低因驾驶员紧急换道行为而诱发的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事故链阻断效率,提出一种基于高斯混合隐马尔科夫模型(GMM-HMM)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的紧急换道行为预测方法。首先利用GMM-HMM对车辆行驶状态以及驾驶行为连续观察序列进行换道意图辨识,采用ANN预测下一时段的驾驶行为,再预测换道过程中的横向加速度变化率,从而判断紧急换道的危险程度。驾驶员在环仿真实验及实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避险成功率达92.83%,实验避险成功率达90.32%。该方法能有效地对紧急换道行为进行提前警告与干预。  相似文献   
87.
在系统总结沉积盆地中异常高压形成机制的基础上,以台北凹陷为实例进行研究,表明:沉积盆地中形成异常高压的机制虽多,但对盆地大规模异常地层压力形成有决定作用的地质作用主要有欠压实作用、烃类生成作用和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88.
谷小虎  海国栋  周文生  靳鹏 《中州煤炭》2018,(3):53-59,65
针对热解煤气变压吸附提氢过程,开展了CO2、CO、N2、CH4等主要杂质气体在不同吸附剂上的吸附热力学研究,测量了各种杂质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并通过计算获得了相应的吸附焓。结果发现,温度增加导致CO2、CO、N2、CH4吸附能力减弱,吸附压力的增大导致CO2、CO、N2、CH4吸附量增加。不同吸附剂对CO2吸附能力的顺序:炭分子筛>活性炭>铜吸附剂,不同吸附剂对CO吸附能力的顺序:铜吸附剂>炭分子筛>活性炭,随着吸附压力的增大,N2和CH4吸附焓为定值,不随吸附量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89.
针对低阶煤表面含氧官能团多,传统浮选药剂分选效果较差的难题,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浮选促进剂开展了低阶煤浮选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确定适宜的柴油和SDBS用量分别为6~9 kg/t和800~1 500 g/t,仲辛醇与柴油用量比为1∶10~1∶5。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柴油、仲辛醇和SDBS的用量进行优化,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柴油、仲辛醇、SDBS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其主效应关系为:SDBS柴油仲辛醇,并获得了以浮选完善度为响应值的二阶回归方程,确定了柴油、仲辛醇、SDBS的最佳用量分别为8. 57 kg/t、1. 28 kg/t、1 307 g/t,此时浮选完善度的理论值为24. 16%,在最优药剂用量条件下开展了浮选验证试验,获得的浮选完善度为23. 98%,与响应面法得到的理论值基本相符,表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药剂制度准确可行。XPS宽程扫描检测结果表明,低阶煤表面的氧碳比为1. 40%,吸附SDBS、柴油和柴油+SDBS后,氧碳比分别降至1. 26%、1. 12%和1. 01%; XPS C1s分析结果表明,低阶煤表面的C—C/C—H基团含量为66. 47%,吸附SDBS、柴油和柴油+SDBS后,分别提高到72. 60%、75. 13%和77. 12%;吸附前后,低阶煤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均明显降低,C—O基团含量由吸附前的16. 59%分别降低至15. 71%、14. 66%和12. 71%,C O基团由10. 09%分别降低至7. 70%、4. 23%和5. 64%,O C—O基团由6. 85%分别降低至3. 99%、5. 98%和4. 54%。XPS检测结果表明,将柴油和SDBS复配使用,作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柴油和SDBS。SDBS作为促进剂时,低阶煤表面C—C/C—H基团含量的增加以及含氧官能团含量的降低,表明SDBS与低阶煤表面发生了以氢键吸附为主的物理吸附,实现了对低阶煤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有效覆盖,同时,SDBS中的C—C/C—H基团暴露在低阶煤表面,增强了低阶煤表面的疏水性,有利于改善低阶煤泥的可浮性。  相似文献   
90.
PP/PP—g—AA/云母复合体系结晶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示差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广角X射线(WAXD)的方法研究了PP/PP-g-AA(聚丙烯接枝丙烯酸)/云母复合体系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云母、PP-g-AA对聚丙烯具有成核作用,而且云母的用量及PP-g-AA的用量及接枝率对聚丙烯的结晶性能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