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40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30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综述了国内外多种羧酸型乳化剂的制备方法,讨论了各种乳化剂对阴离子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工艺、引入离子基团的中和方式、中和度、亲水基团含量、扩链反应温度及乳化温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熔融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P(3HB-co-4HB)-g-MAH.通过接触角测定仪、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MAH和BPO的用量对共聚物接枝率的影响,考察了P(3HB-co-4HB)接枝前后接触角、结晶形态、力学性能的变化,P(3HB-co-4HB)及其接枝物与木粉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等.结果表明:随着M...  相似文献   
73.
烤烟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利用RAPD标记研究了29个烤烟品种的分子指纹和遗传关系。100个随机引物经10个品种筛选,选出18个随机引物对29个品种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了29个烤烟品种的分子指纹图谱,参照这些图谱,可对不同烤烟品种进行真实性鉴定。以扩增到的79条多态性DNA片段为基础计算29个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利用UPGMA法作聚类图,可将参试品种分为3个类群。云南省主栽品种K326与近年选育的品种V2、云烟85、云烟317等被归为一类,遗传基础过于狭窄,建议选用一些遗传关系较远的品种进行亲本选配、品种布局;北方烟区主栽品种NC89、地方品种净叶黄及G140等则归为另一类。   相似文献   
74.
烤烟株高的发育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4个烤烟品种及按NCⅡ设计配制的48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利用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及其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烤烟株高的发育遗传规律。非条件遗传方差分析表明,株高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现均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基因共同控制,且以加性效应基因为主,宜通过选育纯系品种进行遗传改良。在条件方差分析中,条件加性方差和条件显性方差均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表明控制株高性状的基因在整个发育时期并非持续、稳定表达。不同发育时期株高对最终株高的遗传贡献分析表明,早期株高对最终株高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影响最大,意味着对株高的早期选择有效。  相似文献   
75.
超分散剂及其在颜料分散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超分散剂是近年制备彩色喷墨打印墨水颜料色浆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对超分散剂的结构特征、作用机理、影响因素、选用原则和使用进行了分析介绍,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6.
GF/P(3HB-co-4HB)-PLA生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聚(3-羟基丁酸酯-co-4 羟基丁酸酯)-聚乳酸(P(3HB-co-4HB)-PLA)生物基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扩大应用领域,以P(3HB-co-4HB)和PLA共混物为基体,盐酸或偶联剂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GF)为增强材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GF/P(3HB-co-4HB)-PLA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分析仪(TGA)和万能电子拉力机等研究了GF表面处理方法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尺寸稳定性及断面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改性GF的加入可显著提高P(3HB-co-4HB)-PLA共混材料的综合性能。经偶联剂表面接枝的GF可均匀分散在P(3HB-co-4HB)-PLA基体中并形成较强的界面结合。添加质量分数20%的偶联剂改性GF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和硬度分别提高了29.38%、20.32%、41.38%和15.31%;初始热分解温度(IDT)和维卡软化温度(VST)分别提高了6.64 ℃和10.7 ℃;室温和60 ℃放置60 d后复合材料试样长度方向的尺寸稳定性分别提高了32.47%和33.70%。  相似文献   
77.
为研究多壁碳纳米管(MWNTs)对聚乳酸(PLA)冷结晶动力学和球晶形态的影响,分别以PLA和表面包覆纳米SiO2并接枝硅烷偶联剂的纳米SiO2改性MWNTs(SiO2-MWNTs)为基体和改性剂,经溶液共混法制备了SiO2-MWNTs/PLA复合材料。采用DSC、偏光显微镜、Jeziorny模型和Johnson-Mehl-Avrami模型研究了复合材料的非等温冷结晶动力学和球晶形态。结果表明:SiO2-MWNTs可作为异相成核剂,能有效降低SiO2-MWNTs/PLA复合材料的冷结晶温度,提高晶核生成速率和晶体生长活化能。SiO2-MWNTs/PLA复合材料的冷结晶过程主要由成核作用控制,加入SiO2-MWNTs可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和结晶度。冷结晶时,PLA球晶尺寸小于熔体冷却结晶时的,且SiO2-MWNTs含量对冷结晶球晶尺寸的影响远小于其对熔体冷却结晶球晶尺寸的。所得结论对优化PLA的结晶结构和性能、制备高性能PLA复合材料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
通过分子设计原理,合成出一系列丙烯酸酯核/壳结构复合体系,用动态力学分析仪研究其阻尼性能.通过改变配方、配比、交联剂品种及用量、优化合成工艺条件等因素,制备出具有实用价值的且有较好阻尼性能的水性聚丙烯酸酯乳液.  相似文献   
79.
多壁碳纳米管的表面功能化及分散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分别经混合、强酸氧化浸泡和酰氯化处理后,再与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的衍生物(DHDOPO)进行接枝反应得到表面功能化的MWCNTs。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仪(TG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UV-Vis)和沉降实验等分别表征改性前后MWCNTs的结构和表面形态,估算DHDOPO在MWCNTs表面的相对接枝率,研究改性前后MWCNTs在乙醇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MWCNTs经混合强酸氧化后表面出现羧基;DHDOPO在MWCNTs上的相对接枝率为51%;混合强酸氧化和表面接枝DHDOPO的MWCNTs在无水乙醇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80.
杨华  夏润蒲  卢秀萍  李东泽  李红月 《功能材料》2015,(2):2095-2099,2104
为提高生物高分子聚(3羟基丁酸脂-co-4羟基丁酸脂)[P(3HB-co-4HB)]的韧性和刚性,细化球晶尺寸,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以P(3HB-co-4HB)为原料、钛酸酯偶联剂(TMC-980)改性纳米氧化锌(nano-ZnO)为增强剂的P(3HB-co-4HB)/nano-ZnO复合材料。采用动态接触角测量仪、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偏光显微镜(POM)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分别研究nano-ZnO的表面改性效果、改性nano-ZnO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冲击断面形貌和结晶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nano-ZnO的粒径从5.19×104 nm降至1.56×102 nm;水接触角从7°提高到58°。改性nano-ZnO质量分数为1%~1.5%时,P(3HB-co-4HB)/nano-ZnO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较纯P(3HB-co-4HB)提高30.2%,11.2%和67.6%。改性nano-ZnO可作为成核剂有效减小复合材料的球晶尺寸,使其断面形貌呈现典型韧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