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仪,在晶体生长不同时期,依次加入不同量碘盐和一定量甲酸盐,制得了两个系列的溴碘化银乳剂:一系列为碘含量分别为乳剂颗粒总银量的0、2×10-2、3×10-2、4×10-2和5×10-2I-mol/Ag mol的溴碘化银颗粒乳剂;另一系列为碘含量与上述系列乳剂相同,并掺杂有1×10-4mol/Ag mol甲酸根的溴碘化银颗粒乳剂.对其感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经过化学敏化和光谱增感后,甲酸根掺杂的溴碘化银乳剂较未掺杂甲酸根的乳剂,感光度显著提高,在一定量的I-掺杂范围内(0—4×10-2I-mol/Ag mol),灰雾没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2.
AgBr核壳乳剂的颗粒内部还原增感与表面化学增感的协同增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对核颗粒进行还原掺杂和将其包壳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DMAB用量、内部有还原敏化中心(Ag2)的AgBr核壳乳剂.这些乳剂表现出明显的增感效应.当这些乳剂分别进行表面硫、金和硫加金增感后,一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感效应;另一方面又随DMAB用量的提高,灰雾明显增长,特别是在金增感和硫加金增感的情况下、此外实验结果还证明,提高核乳剂的包壳速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核壳乳剂的灰雾。 相似文献
23.
采用在曝光前后用苯并三氮唑溶液对未增感的和硫增感的立方体溴化银乳剂涂层的处理方法,考察了苯并三氮唑在溴化银成像过程的两个阶段:曝光潜影的形成阶段和潜影中心得以放大的显影阶段的作用。有意义地发现苯并三氮唑对硫增感溴化银乳剂有明显的过增感效应。实验结果表明:1)对于未增感的立方体溴化银乳剂涂层,在曝光前吸附了苯并三氮唑后会抑制潜影的形成,但曝光后吸附了苯并三氮唑对显影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2)对于硫增感的立方体溴化银乳剂涂层,曝光前用苯并三氮唑溶液处理后,产生显著的过增感效应,相对感光度可提高4倍左右,在曝光后用苯并三氮唑溶液处理,随着苯并三氮唑浓度的增加对显影也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3)对于硫增感的溴化银涂层,先经过388mV的氧化还原缓冲液处理,再经苯并三氮唑溶液处理过的样片的感光度都要较未经绥冲液处理的提高4倍左右,这说明苯并三氮唑对硫增感乳剂产生的过增感效应只与硫敏化中心内(Ag2S)n的存在有关,与(Ag)m是否存在无关。 相似文献
24.
采用一定电位范围内的氧化还原缓冲液处理单分散立方溴化银乳剂颗粒表面上的硫敏化中心和由曝光生成的潜影中心,考察银原子簇的漂白和再生后的曝光效应曲线。实验结果再一次确认硫敏化中心中存在的银原子簇对硫敏化起重要作用,而且敏化效果也与银原子簇的含量有关。为此,提出硫敏化中心是由硫化银簇与银簇组成,它们在潜影形成的过程中各起不同的作用,但都有利于提高潜影的生成效率,因而共同产生敏化效应。 相似文献
25.
溴化银乳剂中Ag2掺杂的位置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微机控制的双注仪,在晶体生长过程的不同时刻,加入一定浓度的二甲基胺硼烷(DMAB),制得了一系列Ag2处于不同掺杂位置的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乳剂.对这些乳剂感光性能的研究表明:1)他掺杂乳剂与未掺杂乳剂相比,感光度有显著提高;2)心掺杂乳剂可同时与常规的硫加金化学增感和光谱增感进行协同增感;3)心掺杂接近微晶表面时乳剂感光度的增幅最大;4)在本实验条件下,掺杂乳剂的灰雾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26.
增感染料与卤化银微晶之间的作用及其聚集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光谱增感染料的结构对立方体卤化银乳剂的感光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反射光谱和彩色分析荧光电镜研究了染料在卤化银微晶上的聚集态和J-聚集体的相对尺寸,通过测定乳剂离子电导率研究了染料的结构对乳剂离子电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以水溶性聚乙烯醇(PvA)为粘合剂,硬脂酸银(AgSt)为银源,异位AgBr乳剂为光敏元,考察了苯并三氮唑(BZT)在光敏热成像(PTG)材料中的化学增感效应.实验结果表明:BZT首先增感AgBr乳剂,再与PTG材料的其它组分混合,可以明显提高PTG材料的感光度,而超过一定用量范围则导致影像和灰雾完全消失;在40℃增感温度下,增感70min可取得最佳感光度;另外,BZT首先与AgSt作用一段时间后,再与PTG材料的其它组分混合,其与AgSt的摩尔比为15%左右,可使得PTG材料取得感光度最佳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