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3篇
综合类   29篇
化学工业   98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16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3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SK型静态混合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组合螺旋形式的静态混合器,利用专业CFD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这三种静态混合器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流速下的压力降数值,绘制了压力降随速度的变化曲线,并针对三种静态混合器和特定的介质给出了压力降与速度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52.
孙冬  张春梅  吴剑华 《辽宁化工》2007,36(2):131-135
介绍了在过去几十年已经有了飞跃的发展的先进的流动测量技术热线热膜测速技术、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粒子图象测速技术的测量原理及各自的应用特点,并对它们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3.
SK型静态混合器出口速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K型静态混合器为研究对象,运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混合管出口速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流体离开混合元件后,混合元件作用于流体形成的旋涡还将维持一段距离,在离开混合管出口约3/8~3/4元件长度后才完全消失,在此之前对径向混合仍有一定强化作用;而混合元件对流体湍动的强化作用在流体离开混合元件后能持续更长距离,脉动均方根与湍流强度在离混合管出口一个混合元件长度范围内衰减较快,而后逐渐减缓,在离混合管出口4~5倍混合元件长度后才恢复到入口水平;速度脉动均方根在轴向与径向上衰减较快而在切向上衰减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54.
正在白车身生产过程中,外覆盖件压合工艺得到广泛应用.四门两盖等压合后能保证板料外观及外表面光滑平整,增加板料整体强度和刚性,提高车身安全性能。同时,压合质量稳定,效率高,互换性好,成本相对比较低,柔性化好,适用于大批量、小节拍、多车型生产。压合质量提升必须用到力学性能、金属材料与模具维修等专业知识。本文着重分析力学性能与压合质量问题的潜在关系,进而提高压合工艺分析能力和压合质量问题处理效率。主要从压合模、压合缺陷识别与判断标准、保证压合质量力学因素与要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5.
在分析现场管理的重要地位基础上,重点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施工现场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有效的控制施工现场成本的措施,最后就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系统中的经济、社会和技术系统进行探讨,希望对于施工现场管理与成本控制发展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6.
正三坐标测量是车身尺寸监控常用方法,一个车身通常有800~1200个测量特性,200~300个测量点,监控频次为每100辆检测一辆车,或者是一个班次检测一辆车,单车测量时间需要1~2h。从测量特性和测量频次看,每日、每周到每月,测量数据非常多,要对这些数据高效准确分析和运用,从而控制生产线问题,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利用统计学、计算机知识、工艺经验总结出关联法、四象限法、地毯图、CII(持续质量改进指数)、控制图等方法,从具体测量特性偏差、解决优先级、难易度、TOP  相似文献   
57.
SK静态混合器内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示踪法对SK静态混合器内停留时间进行了实验测试,设计混合正交实验并且采用极差分析方法研究各因素对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平均停留时间的各因素大小依次为流速、管径、截面、旋片排列方式;影响方差的各因素大小依次为管径、截面、流速、旋片排列方式。从停留时间分布曲线中可以看出,在相同流速和直径下,沿着轴线方向,静态混舍器内流动趋于活塞流。采用幂函数形式对混合元件数、管径及流速等对平均停留时间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并针对Di=40mm的静态混合器对此幂函数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平均误差为12%。在较低流速下,由于“壁流”的影响靠近混合器入口处方差值偏大。总的来说,方差分析结果与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58.
旋流叶片轴向排列对静态混合器混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预测旋流静态混合器内非稳态宏观混合特性,基于体积加权混合法则结合脉冲示踪法,在简化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的SSTκ-ω湍流模型,通过湍流流场数值计算求解示踪剂的浓度输运方程,得到了不同混合组件和混合元件级数下静态混合器内的浓度响应曲线,比较了MSM、KSM、SSM、RSM 4种旋流静态混合器的强化混合效果.数值模拟表明:KSM型静态混合器流阻Z因子与文献实验对比吻合较好;KSM的强化能力最大,SSM的强化能力最小.根据提出的强化因子评价混合器级数的强化效果,发现径向强化系数与螺旋叶片级数的幂函数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9.
为了研究静态混合器强化高粘流体混沌对流传质机理,通过积分中值角定量评价雷诺数和混合构件结构对静态混合器内速度场与压力场协同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静态混合器内速度场与压力场的协同角随着雷诺数的增加而降低;当Re17.8时,随着截面内叶片个数的增加,多旋静态混合器的协同角逐渐增大;FKSM构件较KSM提高速度场与压力场的协同程度达5.9%~11.9%,且其概率密度分布更加集中,最大概率对应的协同角数值比KSM高2.3%~3.5%,旋流叶片的切割分流作用致使轴向相邻2组混合元件过渡处协同角数值较大。  相似文献   
60.
SV型静态混合器传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SV型静态混合器内流体流动特点,将能量方程应用于波纹通道在混合管壁上形成的各未充分发展的传热边界层,求得无量纲温度解析式,再由该式推出传热准数的无穷级数表达式。最后将这个无穷级数用图表的形式绘出并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到实用的传热准数计算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