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36篇
金属工艺   3篇
建筑科学   9篇
轻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高性能水泥助磨剂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助磨和增强的角度优选高性能的水泥助磨剂,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休止角测定、XRD,TG-DTA分析等物理、化学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高性能助磨剂对普通硅酸盐水泥粉体特征及水泥浆体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研究中,高性能助磨剂对普通硅酸盐水泥具有良好的助磨作用和增强作用:提高了水泥的粉磨细度;使水泥的流动性增强;改善了水泥的粒度组成和颗粒水发,使水泥颗粒的平均粒径减小,粒度分布变窄,细颗粒含量增加,最主要的是使中值粒径3-32μm含量增加;提高了水泥3d,28d强度,使水泥浆体的结构更致,助磨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减小粉碎阻力、防止团聚和糊磨、提高流动性,从而加强了料和球的作用频率和效率,助磨剂对水泥的增强作用主要是由于加入助磨剂后水泥颗粒分布的改变。  相似文献   
33.
硅酸盐类水泥助磨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试验研究了A、B、C三类小极性分子对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的助磨作用。结果表明:三类物质对硅酸盐类水泥都有良好的助磨作用,能够显著降低水泥细度,减小粉料的休止角,改善物料的流动性。并且对不同的物料,助磨剂的助磨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34.
综述了矿渣在碱性激发剂作用下的活化机理,讨论了矿渣水泥中钠钙硫混合激发机理,强调了外加剂与矿渣的协调性是改善矿渣水泥性能的关键。通过强度和孔结构实验论证了外加剂的种类和加入量,应根据熟料质量和矿渣掺入量而定,从而为合理、正确使用外加剂,调整早、后期水化产物的比例提出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文中扼要介绍了X衍射矿物定量的方法,用国产V—2衍射仪对七种不同配方的电瓷进行了矿物鉴定。  相似文献   
36.
在高掺量矿渣水泥中掺少量可看作低质熟料的钢渣,弥补由于熟料掺量少造成的碱性不足。当混合材的总量为60%~65%时,钢渣掺量控制在15%~20%左右,只需采用普通外加剂,就能够生产425水泥。工业性试验在太钢东山水泥厂进行。  相似文献   
37.
采用微观扫描及金相检验等方法对S136塑胶模具钢(相当于4Cr13不锈钢)表面产生缺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具缺陷是由于模具钢表面电火花加工时产生过厚变质层,降低了材料的耐磨、耐疲劳性能,导致模具在使用时局部过早产生疲劳缺陷。  相似文献   
38.
重点介绍1997年6月在瑞典召开的第十届国际水泥化学会议中有关水泥生产工艺和水泥水化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生料制备、熟料烧成、水泥粉磨和水化机理等部分。  相似文献   
39.
朱宏  吴学权 《砖瓦》1996,(1):34-37
本文研究了无石灰和水泥的钢渣粉煤灰免烧砖的抗压强度与原料配比、水灰比成型压力和养护制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适量的钢渣和少量的激发剂可以代替石灰或水泥胶结材料制成150号钢渣粉煤灰免烧砖,并且其主要技术性能优于普通粉煤灰免烧砖.  相似文献   
40.
介绍了用碱矿渣水泥固化高放废液新工艺。该工艺以碱矿渣水泥为基体,掺加适量沸石和硅灰,无需加温加压,利用静态爆破剂水化时产生的膨胀压,在限容下使水泥基体致密。其抗压强度、耐热性和浸出率等性能均优于其它水泥。当废物氧化物包容量为25%时,固化体抗压强度可达65~100MPa,孔隙率可小于10%,Cs和Sr的浸出率可分别达到10~(-5)g·cm~(-2)·d~(-1)与10~(-7)g·cm~(-2)·d~(-1)水平。高放废液碱矿渣水泥固化体与玻璃固化体性能相当;而固化工艺比玻璃法简单。此外,还探讨了固化机理,核素离子在碱矿渣水泥固化体中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