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664篇 |
免费 | 1889篇 |
国内免费 | 1560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882篇 |
技术理论 | 1篇 |
综合类 | 2719篇 |
化学工业 | 5618篇 |
金属工艺 | 1759篇 |
机械仪表 | 2736篇 |
建筑科学 | 3549篇 |
矿业工程 | 1688篇 |
能源动力 | 963篇 |
轻工业 | 4168篇 |
水利工程 | 1743篇 |
石油天然气 | 1422篇 |
武器工业 | 283篇 |
无线电 | 3701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2610篇 |
冶金工业 | 1515篇 |
原子能技术 | 357篇 |
自动化技术 | 43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2篇 |
2023年 | 815篇 |
2022年 | 956篇 |
2021年 | 1071篇 |
2020年 | 835篇 |
2019年 | 980篇 |
2018年 | 986篇 |
2017年 | 480篇 |
2016年 | 591篇 |
2015年 | 809篇 |
2014年 | 1897篇 |
2013年 | 1199篇 |
2012年 | 1486篇 |
2011年 | 1596篇 |
2010年 | 1583篇 |
2009年 | 1686篇 |
2008年 | 1610篇 |
2007年 | 1679篇 |
2006年 | 1526篇 |
2005年 | 1566篇 |
2004年 | 1462篇 |
2003年 | 1300篇 |
2002年 | 1079篇 |
2001年 | 1081篇 |
2000年 | 1246篇 |
1999年 | 1269篇 |
1998年 | 1170篇 |
1997年 | 1261篇 |
1996年 | 1095篇 |
1995年 | 988篇 |
1994年 | 922篇 |
1993年 | 823篇 |
1992年 | 930篇 |
1991年 | 777篇 |
1990年 | 764篇 |
1989年 | 581篇 |
1988年 | 214篇 |
1987年 | 220篇 |
1986年 | 175篇 |
1985年 | 177篇 |
1984年 | 183篇 |
1983年 | 156篇 |
1982年 | 138篇 |
1981年 | 142篇 |
1980年 | 99篇 |
1979年 | 90篇 |
1978年 | 29篇 |
1975年 | 15篇 |
1959年 | 17篇 |
1958年 | 1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蕾丝的角色转变——从辅料到面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蕾丝的历史与分类、外观审美、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历史发展因素、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分析了蕾丝从辅料到面料转变的过程及原因,通过市场抽样调查、统计分析,提出了作为面料角色的蕾丝在服装上的应用方法,并对蕾丝面料的装饰处理和边缘处理的艺术效果进行了归纳分析。结合理论分析及随机抽样分析法,结合服装设计理论从蕾丝服装的款式设计、蕾丝服装的面料选择、蕾丝服装的色彩选择等方面介绍了蕾丝面料服装的设计方法。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表明,蕾丝服装的设计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依照这些规律,蕾丝从辅料到面料的转变是可行且有良好发展前景的。 相似文献
993.
994.
本文采用SPE结合GC-MS法对我国烟台、沙城、昌黎、新疆新酿原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对可能导致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升高的生产过程进行试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产区氨基甲酸乙酯的含量在2.17~13.05μg/L。其原料土壤中的氮元素含量、葡萄酒的储存时间、储存温度,影响着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发酵过程发酵助剂的使用对氨基甲酸乙酯的影响取决与原料的可吸收氮含量。文章中的数据分析对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国标制定提供支撑,创新的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发酵助剂的使用对葡萄酒氨基甲酸乙酯的影响,为国内葡萄酒生产企业起到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分析聚球藻PCC7002(以下称"聚球藻")的化学组成和生长特性,为开发利用潜在微藻食品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分离、干燥获得聚球藻藻粉,通过化学分析和原子吸收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仪器分析方法分析其组成。结果:聚球藻分裂速度快,最大比生长速率达到1.023/d。成分分析表明,聚球藻蛋白质含量为65.79%,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脂质、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分别为8.21%和9.30%),灰分含量高(13.23%)。进一步分析表明,聚球藻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5.60%),藻蓝蛋白含量较高(15.81%),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其营养价值可以与螺旋藻和小球藻相媲美。结论:聚球藻具有开发为食品原料特别是功能食品或特医食品原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7.
以裂壶藻干藻粉为原料,以清油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两步酶解法提取油脂。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清油得率影响较大的碱性蛋白酶的作用条件应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依据回归分析确定碱性蛋白酶的最适作用条件。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裂壶藻油的最适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7,中性蛋白酶添加量7%,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3 h,酶解p H 6.5;碱性蛋白酶添加量10%,酶解温度68℃,酶解时间6 h,酶解p H 9.4。在最适工艺条件下,裂壶藻清油得率可以达到(91.37±0.14)%。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裂壶藻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7.43%,其中DHA含量为35.09%。 相似文献
998.
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和DHA含量变化为油脂氧化稳定性的评价指标,研究5种天然抗氧化剂对裂壶藻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从中选择3种较优的天然抗氧化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得到复配天然抗氧化剂,并研究其对裂壶藻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抗氧化剂均能提高裂壶藻油的氧化稳定性,其中维生素E、迷迭香酸、茶多酚对裂壶藻油的氧化稳定性的提升较大;3种天然抗氧化剂复配配方为维生素E与迷迭香酸、茶多酚复配比例为2∶1∶2时对裂壶藻油的氧化稳定性的提升最大,在此条件下15 d后裂壶藻油的过氧化值为(30.25±0.57)mmol/kg,且该配比下DHA含量为(3.32±0.12)g/100 g,油脂的过氧化值低,DHA含量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999.
分别采用硫酸盐法(KP)和绿液法(GL)蒸煮火炬松,并以碳酸钠为碱性介质进行氧脱木素,所得浆料分别标记为KP-OC浆和GL-OC浆,分析了这两种浆料的化学组分,并对这两种浆料进行酶解以提取可发酵单糖。结果显示,在120℃氧脱木素4 h所得的KP-OC浆和GL-OC浆的木素脱出率均明显优于相近条件下以氢氧化钠为碱性介质且脱木素1 h的浆料。对于GL-OC浆和KP-OC浆,当酶用量为10 FPU/g时,酶解单糖得率、总单糖提取率最高分别可达73.2%和95.8%、72.4%和75.7%,均优于相近条件下以氢氧化钠为碱性介质氧脱木素的浆料。 相似文献
1000.
为比较不同区域、企业、场地及陈曲时间所得酱香型大曲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差异,本文描述了应用Illumina MiSeq 2×300研究6种不同类型的14个酱香型大曲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表明,优势微生物属于4个不同细菌目和真菌目,其相对丰度分别超过了96.48%和79.75%。芽胞杆菌目(Bacillales)、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和放线菌目(Actinomycetales)等为优势细菌目,优势真菌则是酵母菌目(Saccharomycetal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散子囊菌目(Eurotiales)和丝孢酵母目(Trichosporonales)。这些样品检测结果的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测度(NMDS)的分析显示,茅台镇与其它类型的样品间其曲心群落多样性差异明显,前者的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片球菌属(Pediococus)、假丝酵母属(Candida),曲霉属(Aspergillus)等属微生物丰度较高。在二郎镇地区生产的酱曲香大曲的群落结构组成也不同,陈曲时间也致使其群落多样性呈现差异。这些结果揭示了酱香型大曲的微生物群落具有显著的时空性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