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电工技术   73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2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聚醚二元醇、二环己基甲烷 -4,4'-二异氰酸酯( HMDI)合成— NCO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再与环氧树脂(E-44)反应生成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聚醚二元醇、 HMDI与环氧树脂 E-44的物质的量比为 1∶2∶2。以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为主体,用一乙醇胺( MEA)和二乙醇胺( DEA)对树脂进行环氧开环,封闭型异氰酸酯为固化剂,用乳酸进行酸化中和,加入去离子水乳化得到阴极电泳涂料。结果表明: n(MEA)∶n(DEA)∶n(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 =4∶4∶3,固化剂用量为 21%,中和度 65%,并加入去离子水可调节成固体分为 12%的稳定阴极电泳涂料,涂料乳白并伴有蓝相。最后在工件上进行电泳涂装,得到表面光滑平整、硬度 3H、耐冲击性 50 cm、耐盐雾 500 h、柔韧性 1 mm、附着力 1级 的阴极电泳漆膜。  相似文献   
102.
印染工业废水具有成分复杂、碱性大、色度深、TOC含量高、COD含量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必须采用特定的处理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才能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印染工业废水处理领域所采取的主要处理方法,有化学法中的湿式催化氧化法、电化学法、Fenton法;物理法中膜分离法、磁分离法、吸附法;生物法中的厌氧法、好氧法,还有一些联合生物法等。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在印染工业废水中应用可行性,结合国内外研究新进展去其槽粕取其精华,提出了本实验室研发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对印染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3.
为提高±800 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进入等电位方式的安全性,综合考虑影响进入路径优化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路径优化分析模型,选取指标中最优的和最常用的几种进入路径方式进行权重计算,然后结合计算结果对进入路径的不同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得出45°吊篮法进入等电位方式是综合评估最优的路径方案。所提评价方法能为±800 kV特高压带电作业安全防护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4.
1000kV与500kV交流同塔四回输电线路与单一电压等级超(特)高压线路的空间电场分布具有较大区别,线路带电作业电场环境更为复杂。为此,采用工频电场的三维边界元法仿真计算分析同塔四回线路带电作业场强分布特点,建立人体模型,计算分析等电位和地电位典型作业工况下人体不同部位的电场强度特点,进行确定该特殊塔形线路带电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措施。结果表明,等电位作业人员需身穿屏蔽效率为60dB屏蔽服,并佩戴屏蔽效率不低于20dB的屏蔽面罩,地电位作业人员穿戴常规屏蔽服或静电防护服,能够满足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5.
输电线路运行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电线路覆盖区域广阔,特别是超、特高压线路输电距离长且有的重要通道密集布置多回线路,沿途气象、地理环境复杂,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线路跳闸对电网的运行安全可能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分析线路运行安全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在统计近年来高压输电线路跳闸率和运行故障的基础上,分析雷击、冰害、山火、风偏、污闪等主要故障形式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在总结线路运维技术和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分析表明雷击仍然是影响线路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山火和冰害引发跳闸有增加的趋势,污闪跳闸则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针对不同跳闸给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如山火故障,需要从通道规划、巡防、监测、预警、预判、应急运行等多种措施着手,减少山火对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有必要在运维大数据综合分析、自动化检测装置和机械化检修设备、多种监测方式相结合的一体化监测系统和输电线路一体化运维体系等方面开展研究,使感知监测、状态分析、检修维护形成一个互动、整体、高效、智能化的运维体系。  相似文献   
106.
为考察云南品牌卷烟主体烟叶原料的遗传多样性,从27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7个引物,分别在17份烟草材料中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能够产生40条稳定的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8条。通过UPGMA聚类分析,将17个烤烟品种分为2类。品种间遗传相似指数范围为0.50~1.00。同时,利用1个多态性强的ISSR引物、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可以将这17份烤烟材料区分开,每个品种均有各自独特的指纹图谱,表明ISSR标记适于烟草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7.
吴田  张超  方春华  黎鹏  普子恒 《高压电器》2023,(3):69-77+85
登塔是输电线路施工、巡视和检修的重要技术手段,而特高压输电线路截面大且为高耸的塔线耦合的弱阻尼系统,其风致振动特性及其对登塔作业人员的影响对确保作业和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800 kV直流输电线路建立了输电线路塔线耦合体系有限元模型,基于风速随高度变化的Kaimal谱和谐波叠加法生成了2 m高风速分别为6、8、10 m/s的风速时程,应用模拟的风荷载对三塔两线体系在A、B两种地形下的风振响应进行了时域分析,并讨论了铁塔振动对登塔作业人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 m高风速为6 m/s时,A、B塔线体系整体风速都没有超过10 m/s,铁塔各部位风致振动的位移较小,典型作业位置处作业人员基本没有不舒适感;在2 m高风速为10 m/s时,铁塔横担以及地线支架处位移较大,作业人员的登塔作业人员感到极不舒适,存在高空坠落风险。建议登塔作业人员测量风速时将地面测量的风速修正到作业位置高度处,修正值小于10 m/s再进行登塔作业。  相似文献   
108.
换流站直流场内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场强较大区域中运行时出现过通讯中断、失控偏移等问题。为分析考虑离子流的合成电场对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影响,文中首先建立直流场三维模型,对不同运行工况下直流场区域的空间标称电场进行仿真分析;然后对直流场不同区域选取多个测量点进行合成电场实测,结合多点实测数据对仿真结果进行差分修正。最后根据修正后的空间电场数值,优化机器人的巡检路径,避开高场强区域。结果表明,巡检机器人在优化后的巡检路径上巡检,可以避开场强超过阈值的地方,降低了受干扰风险,提高了巡检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9.
特高压复合横担带电作业方式与常规塔型存在较大不同,组合间隙的放电特性尚不明确,识别放电初始附着点对确保人员与设备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实际1 000 kV特高压复合横担搭建了基于先导放电理论的带电作业计算模型,通过计算作业人员体表尖端部位稳定先导起始所需的最小背景电场,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进出等电位的作业人员体表放电附着概率分布。结果表明:作业人员体表稳定先导始发背景电场较小的部位更易成为放电初始附着点;沿复合横担路径时,作业人员体表初始放电最易附着于手部,其余突出部位放电附着概率相对于手部均达到69%以上;沿垂直向上路径时,初始放电最易附着于头部,下肢相对于头部的放电附着概率小于60%;沿垂直向下路径时,脚部最易成为放电初始附着点,其余部位相对于脚部的放电附着概率均小于65%。在带电作业过程中需针对作业人员放电附着概率较高的部位调整作业人员的进入等电位路径、作业姿态和空间占位。  相似文献   
110.
该文提出了基于微波透射法的复合绝缘子硅橡胶老化检测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硅橡胶材料微波检测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根据老化规律定义了硅橡胶不同老化状态,通过矩形波导固定扫频检测,分析了透射系数S21幅值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最佳检测参数;采用波导移动扫描方法,研究了微波对硅橡胶局部老化程度和位置的检测效果;通过实际10 kV复合绝缘子局部老化微波无损检测,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硅橡胶不同老化状态下,S21幅值有明显差异;当提离距离为6 mm、检测频率为4.17 GHz时,通过ΔS21幅值大小及幅值变化区域可有效识别硅橡胶的老化程度和位置。该研究对于复合绝缘子老化状态的无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