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9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吴新君  李惠萍  周岐雄 《石油化工》2004,33(Z1):509-511
介绍了传统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的发展及其在聚烯烃工业的应用,并简要叙述了新一代后过渡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2.
利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浸渍法添加硝酸铁、氯化铁和硫酸亚铁铵等铁基催化剂对煤加氢热解特性的影响,对提高焦油产率较显著的硫酸亚铁铵的作用过程进行了探讨,并对其焦油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添加这三种催化剂时煤加氢热解的转化率都有提高,其中在添加5%(质量分数,以铁计)的硫酸亚铁铵时焦油的产率提高最为显著,由不加催化剂时的14.3%(质量分数,daf)提高到17.9%;铁的价态不同对煤加氢热解的催化作用不同,铵根的存在有利于煤热解转化率和焦油产率的提高;采用硫酸亚铁铵为催化剂时煤热解得到的焦油品质优于无催化剂时得到的焦油品质.  相似文献   
23.
采用新疆水西沟煤制备中孔活性炭,通过实验考察了加入添加剂和使用空气预氧化法对煤基中孔活性炭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添加剂和使用空气预氧化法,均有利于提高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添加尿素和硝酸镍制得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分别提高了70%和86%;使用空气预氧化法制得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提高了123%;添加硝酸铵和硝酸铁有利于活性炭中孔的形成,制得的活性炭的中孔率分别可达99.82%和96.62%,其亚甲基蓝吸附值分别达到150.79 mg/g和150.08 mg/g。  相似文献   
24.
以塔河渣油中沥青质为研究对象,进行元素组成、红外光谱、热重和1 H-NMR等分析,考察了温度、氢初压、供氢溶剂加入量、压力、芳香分和胶质等因素对沥青质临氢裂解性质影响及钒分布。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高于430℃时,沥青质裂解产生的大分子自由基由于供氢能力不足而得不到稳定,导致缩聚反应加剧;提高溶油比与氢初压,均能促进沥青质的裂解,抑制其缩合反应。在反应温度430℃、供氢溶剂四氢萘与反应物质量比2.0、氢初压4.0MPa条件下,沥青质的裂解率和甲苯不溶物产率分别为55.69%和41.69%,钒在甲苯不溶物中的分布比例为98.92%。在该条件下,当芳香分和胶质占反应物的50%时,沥青质反应的甲苯不溶物生成率与沥青质单独加氢裂解时相比,分别降低8.31和5.55百分点,且钒在甲苯不溶物中的分布比例降幅小于5%。  相似文献   
25.
以褐煤萃取物为炭前驱体, MgO为阻隔剂, KOH为活化剂, 在800℃惰性气氛下制备出类石墨状多孔炭材料。对该多孔炭材料进行了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拉曼(Raman)表征。以活化前和活化后多孔炭为电极材料, 利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交流阻抗对其进行了电化学电容性能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 活化后炭材料呈现多孔的薄膜状, 比表面积高达1396 m2/g, 而活化前炭材料比表面积仅为138.4 m2/g。当电流密度为1 A/g和4 A/g时, 活化后炭材料比电容分别为533 F/g和390 F/g; 而活化前炭材料对应的比电容为366 F/g和198 F/g。在电流密度为5 A/g下循环8000圈后, 活化前后炭材料的电容保持率分别为72.5%和89.6%。可见, 经过KOH活化后的炭材料比电容和电化学稳定性有了显著提高。该研究证明阻隔剂和活化剂的使用, 能够获得高度柔性的高电容性能的类石墨状多孔炭。  相似文献   
26.
刘彦  朱康周  周岐雄  乔恩 《煤化工》2015,43(3):27-30,37
为探索提高焦油产率的新途径,以新疆伊犁南台子煤为研究对象,考察了CO变换反应与煤热解反应耦合对焦油产率的影响。采用常压固定床反应器,B205为变换催化剂,分别考察了热解气氛、反应温度对南台子煤热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O变换反应与煤热解反应耦合条件下,热解温度在450℃~650℃范围,焦油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50℃之后,焦油产率保持稳定。在热解温度650℃、其他反应条件完全一致、CO变换反应与煤热解反应耦合条件下,焦油产率分别为N2、H2气氛中焦油产率的1.62倍和1.43倍。半焦和焦油的红外分析表明,CO变换反应生成的活性氢参与了芳烃的加成反应,使氢数量增多,提高了焦油产率。  相似文献   
27.
天然气混合制氢弛放气生产甲醇的补碳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几种天然气制取甲醇的补碳工艺,详细介绍了天然气混合制氢弛放气生产甲醇的补碳工艺创新。通过计算混合制氢弛放气前后的氢碳比,得知天然气混合制氢弛放气后氢碳比得到优化。采用该技术的工业装置实际运行表明,原料气消耗减少,装置生产能力提高,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8.
高惰质组分五彩湾煤直接液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新疆五彩湾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煤质和热解分析,考察了溶煤比、反应时间、氢初压和反应温度对其加氢液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五彩湾煤惰质组含量高达81.5%,镜质组最大反射率达到0.73%,挥发分低于37%,H/C仅为0.59,但在氢初压仅为6.0MPa,溶煤比1.75和反应时间60min条件下,其最佳液化温度为450℃,油产率和转化率分别达到55.20%和76.76%,仍然具有良好的液化性能.  相似文献   
29.
以容积1 L的常压反应釜为第一反应器,TiCl3/MgCl2 Al(i-Bu)3为催化剂,DDS为调整剂,采用两段反应方法,考察了C12体积分数>0.94的商品C10~C14长链α-烯烃的本体和溶液聚合(溶剂正庚烷与单体体积比3:2)及聚合产物20℃时在柴油中的紊流减阻率.与本体聚合体系相比,溶液聚合体系在起始反应温度为-2℃和-4℃时,搅拌电流(黏度)增加和温度升高均较快,而在5℃和10℃时则较慢,溶液聚合反应受起始温度影响较小,操作弹性较大.与本体聚合产物相比,溶液聚合产物的减阻率在起始反应温度≤2℃时较低,而在≥0℃时较高,在工作管线长17 m的模拟环道评价装置上,使减阻率降至接近零的剪切次数较多(8次对4次),耐剪切性较好.减阻率分别为62%和52%的中试溶液法和本体法聚α-烯烃的GPC曲线显示,前者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较高,分布较窄:Mn分别为3.48×106和2.10×106,Mw分别为8.00×106和5.07×106,Mw/Mn分别为2.29和2.41.图9参11.  相似文献   
30.
工业铜渣作水泥辅料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铜渣与铁粉分别作水泥辅助原料生产硅酸盐水泥的价格、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等性能对比分析 ,论述了工业铜渣生产水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