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6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27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山西省太原组和山西组煤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收集山西省煤田大量煤质资料的基础上,绘制了该省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主要煤质指标的等级图或等值线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6种指标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太原组的煤中灰分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而煤中硫分则南高北低,分带明显;山西组从北往南灰分产由高到低变化,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而煤中硫分多为低硫煤.煤中挥发分总体上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煤的黏结指数亦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其中霍西煤田中部均为高值中心,反映了煤的变质程度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变高,煤类由烟煤向无烟煤变化的趋势.原煤干燥基高位发热量大于27 MJ/kg,且大部分区域属于特高热值煤,结果为评价和充分合理利用山西省的煤炭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2.
气流床煤粉气化过程有害微量元素迁移转化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actsage软件、基于Gibbs自由能最小化原则,以干河煤气流床气化试验数据为依据,通过解耦气化反应历程、引入碳转化率修正系数,研究建立小型气流床煤粉气化炉模型,用于模拟研究气流床气化过程煤中有害微量元素Hg,F,Be,U的赋存形态及迁移规律,探讨微量元素在气流床气化过程中可能的释放历程.结果表明:经过碳转化率修正的气化炉模型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还原性气氛下,干河煤中Hg(g)为Hg的主要存在形态,F,Be主要以HF(g)以及Be(OH)_2(g)赋存,U主要以UO_2(s)形式存在;干河煤中Hg属于易挥发性元素,其迁移主要取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本身的物理性质,受原煤中的赋存状态影响较小;F,Be属于较易挥发性元素,其迁移不仅与元素在煤中赋存状态有关,同时受气化温度、气化气氛的影响.温度的升高有利于F,Be的析出,还原气氛促进了相应氢化物的生成;U属于难挥发性元素,受其在原煤中的赋存状态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3.
烃源岩生烃性的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讲座了利用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谱仪(TOF-SIMS)研究烃源岩生烃性的制样技术、碎片离子的丰度和离子的浓度的关系;研究了吐哈盆地中株罗统烃源岩中矿物沥青基质TOF-SIMS的谱图分布特征、无机和有碎片离子的归属与碎片离子的构成,提出了烃源岩成烃性评价方法,并利用碎片离子特征峰参数XAL,YOX和ZAR来反映矿物沥青基质中脂、氧和芳香结构的组成,结果表明:它们作为矿物沥青基质的成烃性指标是有意义的;CH5NO3^3等含氮氧化合物碎片离子特征峰的发现,反映了菌类等微生物积极参与生物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44.
我国油气资源评价现状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简要介绍了我国历次油气资源评价概况及特点,指出了我国油气资源评价与国际惯例相比,在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资源量的构成和资源量的时效性四个方面上存在的差异。为了更加客观评价我国油气资源潜力,建议以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为契机,加强统计法、地质类比法及油气资源经济性评价等薄弱环节的研究,进一步完善我国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建立一套既能符合我国油气地质特点、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45.
中梁山南矿构造煤吸附孔分形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华蓥山煤田中梁山南矿9个有代表性的煤层样品进行低温氮吸附实验,分析构造煤吸附孔分形特征及分形维数与气体吸附能力的关系。低温氮吸附、解吸曲线表明不同变形序列构造煤在相对压力0.5~1.0范围内吸附特征各异。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形FHH方法得到构造煤分形维数D。研究表明:分形维数D可以表征构造煤吸附孔孔径结构和孔表面的变化关系;分形维数越高,微孔含量越多,孔表面越不规则,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愈强;分形维数大小可反映煤的吸附能力,分形维数增高,吸附能力增强。因此,由构造变形增强引起的高分形维数和复杂的孔隙结构显示出更高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46.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东部地区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区域构造演化、构造单元划分及地层发育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东部地区,重点开展了储集层、油气成藏条件和主控因素研究,建立起研究区油气成藏模式。分析认为,古近系流沙港组、涠洲组是主要含油层系,包括4套储盖组合;主要烃源岩为流二段和流三段上部暗色泥岩,2套重要的砂岩储层是流三段和涠洲组;圈闭类型以断鼻、断块及地层超覆型为主,时间、空间上配置较好;成熟烃源岩、储层发育、断层特征、盖层条件和圈闭形态及落实程度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区包括深凹带内斜坡带、南部断阶带和外斜坡、远斜坡带三种成藏模式,内斜坡带西部地区为勘探最有利的区带。  相似文献   
47.
自从1933年谢家荣报道江西乐平地区典型树皮煤以来,树皮煤(体)因其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引起了广泛关注。典型的树皮煤和树皮体主要存在于中国南方晚二叠世,尽管在树皮煤(体)化学性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但关于其结构特征和热反应性缺乏系统研究,直接影响了树皮煤的合理利用。通过结合已有的大量参考文献和课题组的研究数据,围绕树皮煤和树皮体的结构和热反应性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总结与分析,重点探讨了树皮煤(体)的化学组成、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化学结构特征和热反应性,重新分析了对树皮煤定义的界定,推测建立了树皮煤化学结构与植物前驱体化学结构之间的关系图,指出了树皮煤(体)的元素组成方面至少表现出4点特殊性质:高氢含量、高H/C原子比、高挥发分以及高硫含量。结构上主要讨论了树皮体的物理结构和化学结构2方面,表明了树皮体最明显的化学结构特征是具有丰富的脂肪族结构,在镜质组反射率从0.67%增加到1.12%,树皮体的形态结构逐渐由纤维状向不规则网状结构演化,其定向性排列越来越强,与镜质组的结构演化特征相似。树皮煤(体)具有许多异常的热行为,如强烈的热解作用、超高的基氏流动度、良好的生烃潜力和液化性...  相似文献   
48.
乌达矿区高硫煤中菌藻类体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聚煤环境是高硫煤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成煤作用过程中,细菌和藻类的参与是高硫煤形成的关键所在.应用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X)和透射电镜(TEM),在乌达矿区高硫煤9煤层和10煤层的基质镜质体中发现了黄铁矿化的杆状菌落,在无结构镜质体中发现了蓝藻胶鞘及其降解有机质,这些菌藻类体的发现表明低等生源在高硫煤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
应用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成藏动力学等方法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4大洼陷浊积型砂体的发育特征和油气成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既存在共同的特征,又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共性主要表现为:层序地层控制着不同浊积砂体的发育层位;洼陷中浊积砂体的油气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基本一致;洼陷中浊积砂体的油气藏充满度非均质性强。而差异性则主要表现在不同洼艏,浊积型油藏发育的规模、数量、分布特征和油气平均充满度不一致。综合分析认为浊积岩体系、地层压力、层序地层和断裂体系的发育特征是控制东营凹陷4大洼陷浊积砂体发育和油藏形成及其差异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0.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形成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天然气藏的形成机理及构造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沉积储层和圈闭发育特征研究,运用成藏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归纳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划分成藏体系并总结形成模式。综合研究认为,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藏的条件;充足的烃源岩和较高的生气强度、良好的输导条件、适时的古隆起和古斜坡、圈闭发育、大面积分布的巨厚储层、优良的保存封盖条件是控制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的主要因素;上三叠统包括下部和上部两个成藏体系,下部成藏体系包括高压驱赶和低压吸拉两种天然气成藏模式,上部成藏体系主要以毛细管导入、水溶气运移释放和浮力顺优势通道输导等3种天然气成藏模式为主,不同模式具有不同的成藏动力学机制和不同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