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5篇
机械仪表   3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本设计利用气动枢纽和PLC控制技术,采用整体化的设计思想,充分考虑了软、硬件的特点并进行互补优化。最终实现了蜡模的“涂料——淋砂——涂料——淋砂”的循环工作。经实验证明该系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提高了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32.
为了研究σ相(CrMo相)对(CoCrFeMnNi)_(97.02)Mo_(2.98)高熵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对(CoCrFeMnNi)_(97.02)-Mo_(2.98)高熵合金进行退火热处理,利用SEM、EDS、XRD等方法分析了(CoCrFeMnNi)_(97.02)Mo_(2.98)高熵合金析出σ相的演变规律,采用显微硬度及拉伸实验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研究了σ相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CoCrFeMnNi)_(97.02)Mo_(2.98)高熵合金析出σ相量增多,且在晶界处先析出,后在晶内析出,晶界第二相形态由细小条状断续分布,逐渐变为粗大条状连续分布,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由条状连续分布转变为颗粒状断续分布。(CoCrFeMnNi)_(97.02)Mo_(2.98)高熵合金退火处理析出σ相具有明显的第二相强化作用,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及强度均增大,当温度高于900℃尤为显著。σ相在晶内析出及其细化,能够促进合金强度与塑性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33.
纳米石墨改性ZM5镁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添加纳米石墨颗粒的硅酸盐溶液中制备ZM5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利用SEM、EDS和XRD分析了涂层的微观形貌、成分及物相组成,用球-盘干磨损试验对涂层的室温摩擦磨损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石墨改性微弧氧化陶瓷层主要由Mg2SiO4、少量的MgO、Mg和C相组成,石墨以机械形式分散于陶瓷层中并起到减摩作用。4.9N载荷下体积磨损率为9.19×10-5 mm3/Nm,是无石墨微弧氧化陶瓷层的1/3,ZM5基体的1/14;9.8N载荷下体积磨损率为1.44×10-4 mm3/Nm,是无石墨微弧氧化陶瓷层的2/5,ZM5基体的1/8,与无石墨微弧氧化陶瓷层相比显著提高了镁合金基体的耐磨性,且其室温干摩擦磨损机理为疲劳磨损,磨痕呈疲劳剥落形貌。  相似文献   
34.
为了改善铜导线的可焊性和耐蚀性,采用热浸镀技术在铜导线表面制备了Pb40Sn60合金镀层,分析了不同热浸镀速率下Pb40Sn60 合金镀层的微观组织、相成分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b40Sn60合金镀层由α和β两相组成,且α相比β相的相对量较多。随着热浸镀速率的增大,铜导线热浸镀Pb40Sn60合金镀层的厚度增厚,其结晶形态由片层状和等轴状逐渐转变为树枝状。热浸镀过程对铜导线会产生消除加工强化的作用,随着热浸镀速率的减小,热浸镀Pb40Sn60合金镀层铜导线的强度显著降低,延伸率变化较小,铜导线基体的硬度呈略微降低的趋势,镀层硬度亦呈减小的趋势。提高热浸镀速率,有利于镀层的结晶与生长;反之,降低热浸镀速率,有利于消除铜导线基体的加工硬化。  相似文献   
35.
温度对超级13Cr油管钢慢拉伸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SSRT)应力腐蚀开裂试验方法,通过σ-ε曲线和SEM等分析了超级13Cr油管钢抗拉强度、延伸率、断裂时间、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指数(kscc)和断口形貌;研究了温度对其在3.5%NaCl溶液中应力腐蚀开裂(SCC)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60℃时应力腐蚀的程度较轻;当温度>80℃时应力腐蚀的程度严重;随温度的升高,超级13Cr油管钢的抗拉强度降低,延伸率减小,断面收缩率减小,断裂时间减小,应力腐蚀开裂的倾向性增大,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指数kσ和kε均呈现增大的趋势,且kε比kσ增大的趋势更显著;温度对超级13Cr油管钢的塑性变形性的影响比对抗拉强度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比不同电解液体系中制备的陶瓷膜层的耐磨损和耐腐蚀性能,判断实验条件下陶瓷膜性能最优的电解液体系。方法在相同的电参数工艺下,分别在Na Al O2,(Na PO3)6和Na2Si O3电解液体系中对TC4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处理时间为15 min。分析陶瓷层的表面形貌、成分和相结构。进行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实验,对比TC4合金及三种陶瓷膜的耐磨性。通过测试极化曲线,对比TC4合金及三种陶瓷膜的耐蚀性。结果在Na Al O2,(Na PO3)6,Na2Si O3电解液体系中获得的陶瓷层表面呈现出多孔和局部凸起的相似表面特征,但相组成存在差异,主要相分别为Al2Ti O5,Al PO4和Ti O2。摩擦磨损实验表明,在10 N载荷下,以Si3N4陶瓷球作为摩擦配副,陶瓷层的磨损失重相对基材均显著减小,其中(Na PO3)6-陶瓷层失重约为基材的1/22。极化曲线分析表明,在模拟油田采出液作为腐蚀液的条件下,与TC4合金相比,陶瓷层的Ecorr显著正移,Jcorr明显减小,其中(Na PO3)6-陶瓷层的Ecorr从-0.311 V正移至0.777 V,Jcorr从9.634×10-7A/cm2减小到2.595×10-8A/cm2。结论微弧氧化处理能够显著改善TC4合金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其中(Na PO3)6-陶瓷层的综合性能较好,有望满足TC4合金服役于油田环境时的要求。  相似文献   
37.
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数据库,对1985-2012年涉及高温合金关键技术的发明专利进行检索,从技术和竞争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国内高温合金技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合金制备和加工工艺的研究较多,中国专利申请量所占份额较大,国内申请人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主要申请人的研发能力和研发重点进行解析,为国内高温合金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