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29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61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35篇
建筑科学   14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3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26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11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高压聚乙烯又名低密度聚乙烯(LDPE),是当前世界上用途广泛和产量较大的塑料制品。然而LDPE的合成需要在高于150MPa的工艺条件下进行,燃爆风险高。本文对LDPE高压聚合工艺过程进行了介绍,探讨了LDPE合成过程中的聚合与分解机理,分析了引发剂和高温热点导致乙烯失控分解的致灾机制,对聚合条件下乙烯失控分解的关键参数和极限边界进行了阐述。此外,对乙烯分解的数学模型及发展进行了介绍和论述。最后,本文提出了当前应对LDPE本质安全化生产所需解决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解决思路与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LDPE工艺安全发展提升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282.
支撑剂在裂缝内的铺置规律决定了水力裂缝的导流能力以及油井的增产效果。利用自主设计的可视化平行板裂缝模型分别进行了现场排量为4.96 m3/min时不同注入位置(上部、中部、下部)、不同注入顺序(大粒径→小粒径和小粒径→大粒径)40~80目和80~120目支撑剂在主缝内的组合铺砂实验,通过入口处砂堤高度hp、砂堤平衡高度Hp、前缘铺置率Rfp和总体铺置率Rtp四个参数评价了注入位置及顺序对支撑剂铺置规律的影响,并通过各粒径支撑剂在裂缝前缘和裂缝总体中的填充比例分析了对支撑效果的贡献。实验结果表明:注入位置决定了支撑剂在裂缝内的砂堤形态和前缘铺置效果,上部注入能更好地连通主缝与井筒,大粒径→小粒径注入时,入口处砂堤高度hp分别为中部和下部注入的1.81和46.57倍,前缘铺置率Rfp分别为中部和下部注入的1.47和13.18倍;小粒径→大粒径注入时,hp分别为中部和下部注入的1.56和33.37倍,Rfp<...  相似文献   
283.
为研究乙烯/乙烷在高温高压下的着火特性,采用试验与动力学建模工具考察了乙烷/乙烯与氧气混合气在不同工况下的着火延迟时间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为680~800 K范围内,压力为1.0 MPa时,乙烯/乙烷没有发生自着火现象;而当压力为2.0 MPa时,乙烷/乙烯会发生自着火现象,乙烯的起始着火温度低于乙烷的起始着火温度,且温度越高着火延迟时间越短。此外,对乙烯/乙烷自着火过程的敏感性和反应途径分析结果显示:促进乙烷自着火的反应是脱氢和生成·C2H5、·OH自由基的基元反应,促进乙烯自着火的反应是氧化或脱氢等生成活泼自由基·HCO,·O,·OH,·C2H3的基元反应;对乙烯/乙烷自着火起抑制作用的是消耗·OH、·HO2等自由基,生成稳定化合物的反应;氧化脱氢是使乙烯、乙烷发生链引发而自着火的初始步骤,其反应速率对着火延迟时间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84.
基于Sentinel-2遥感数据,选用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法、随机森林机器学习分类法和基于时序NDVI的物候特征分类法等3种方法,对2021年5月初南四湖沉水植被(菹草群落)进行提取研究,利用同期实测的南四湖菹草群落面积和分布数据对3种方法的提取精度进行分析,结合菹草植被覆盖度分析3种方法对菹草的提取能力。结果表明:①不同方法提取的南四湖菹草群落总面积存在明显差异。监督分类和随机森林方法提取的2021年南四湖菹草群落面积均在100 km^(2)以下,分别为98.97 km^(2)和75.92 km^(2),基于时序NDVI的方法提取面积为207.44 km^(2),最接近实地调查的菹草面积。②无论是全湖还是核心区,监督分类和随机森林法的提取精度均75%左右,平均相对误差(MRE)在0.5左右,平均误差在20~30 km^(2)左右,而基于时序NDVI的方法精度在90%以上,MRE和ME area也最低。③对比植被覆盖度发现,监督分类和随机森林方法只能提取到近湖岸的植被覆盖度较高的菹草,对湖心区覆盖度较低的菹草提取效果差,而时序NDVI的方法对低植被覆盖度菹草群落更敏感,是菹草遥感提取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对于创新沉水植被遥感提取方法和指导湖泊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