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3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天津大学蒸馏技术与传质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举了一些天津大学推广新型填料塔技术的成功范例。总结了当前新蒸馏技术:包括添加物蒸馏、反应精馏、催化精馏、吸附精馏、膜蒸馏、分子蒸馏和动态精馏新型蒸馏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天津大学在这些方面的最新进展。着重介绍了天津大学蒸馏传质理论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总结蒸馏过程模拟计算的3种混合模型,并论述了蒸馏过程的传质动力学。最后展望了蒸馏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一种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电镀废水的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敬  姜斌  李鑫钢  黄国强  孙津生 《精细化工》2005,22(4):294-296,316
研究了用微电解-生物膜法复合工艺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和氰离子的工业电镀废水,并与单一生物膜法处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单一生物膜法对废水中的Zn2+、Cr6+和CN-的去除率分别为 50 5%、99 99%和95 8%。以不锈钢材料作阴、阳极,复合工艺相对于单一生物膜工艺对Zn2+、Cr6+和CN-的去除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显著的是Zn2+的去除率由 50 5%提高到 72%;复合工艺最佳反应循环量和压缩空气用量分别为15~30mL/min和 0 3m3 /h。  相似文献   
13.
用泥鳅进行长期暴露试验来评价河流底泥重金属的毒性及生物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死亡率和血红细胞变异程度确定底泥重金属的毒性,利用化学连续提取法将底泥中重金属Cu、Zn、Pb、Cr的可给状态含量和泥鳅体内的重金属累积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呈较好的相关性.底泥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增加,死亡率增加,血红细胞变异程度加大;用泥鳅作底泥重金属毒性及生物有效性的指示生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炭材料在水污染修复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以活性炭(粉状、粒状及纤维状)和膨胀石墨为主的炭材料吸附技术、微生物与炭材料复合构成的生物炭材料吸附降解技术以及二者与其它技术(如臭氧氧化、膜过滤及光催化等)耦合用于水处理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指出新型炭材料(如活性炭纤维和膨胀石墨)吸附技术、生物炭材料吸附降解技术及相关耦合技术极具应用前景,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生物膜载体吸附剂对Cr3+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膜载体吸附重金属离子是目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废水处理方法.该文对生物膜吸附Cr^3 的行为进行了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模型方程的拟合,对吸附等温线作了测定.结果表明,Cr^3 在生物膜载体吸附剂上的吸附过程与Elovich方程有较好的拟合度(R^2=0.97466),吸附等温模型与L—F平衡方程吻合较好(R^2=0.9845).实验中考察了pH及温度对生物膜吸附Cr^3 的影响.结果表明,pH=4~6,在室温20℃去除率可达到87%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在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体系下其对金纳米颗粒形貌的影响,分别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进行了金纳米颗粒合成实验,并通过TEM、UV-vis、XRD等手段对合成的金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分析。随后,以三角片状金纳米颗粒为例对合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N-乙烯基吡咯烷酮不仅可以同时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制备出能够稳定存在的金纳米颗粒,而且还能够诱导金纳米颗粒发生非均向生长,产生三角形和六边形金纳米片。在此发现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反应条件对该体系制备金纳米颗粒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实验研究,发现该方法还能制备出棒状和带有支脚的金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处理含pd2 和Al3 废液的新工艺,以趋磁细菌(MTB)作为生物吸附剂进行了吸附及分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MTB对pd2 和Al3 具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并且在Pd-Al二元体系中对Pd2 具有独特的优先吸附性.MTB对Pd2 和Al3 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曲线分别遵循Langmuir吸附模型和拟二阶动力学模型.磁分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分离效果提高的同时,分离速率也显著提高.经生物吸附.磁分离法复合工艺处理后的出水中Pd2 和Al3 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014 mg/L和0.213 mg/L.  相似文献   
18.
丙碳脱碳塔传质计算与工艺条件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丙碳脱碳塔的传质计算与比较,给出了此塔气液传质系数和HETP的相应数据,应用有关软件中传质分离多级模拟程序,就脱碳塔工艺条件对理论板数和净化气指标的具体影响,得出有规律性的结果,对设计和生产运行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复合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枯草芽孢杆菌活菌体、石英砂和由二者组成的复合吸附剂对废水中的Cu2+、Zn2+和Cd2+离子分别进行了吸附动力学测试,并采用以R itch ie速率方程为基础的3种吸附动力学方程对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校验。吸附动力学数据均能基本吻合单层吸附模型、改进双层吸附模型和R itch ie双层吸附模型,其中后两者与实验数据吻合更好;双层吸附模型能更好地描述活菌体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对3种吸附剂吸附3种重金属离子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复合吸附剂与活菌体吸附剂对3种离子的吸附过程一致,都是快速过程。  相似文献   
20.
开发出几种新型塔板多孔分离罩形元件--丝网罩、小孔罩和铜砂微孔罩,并将其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在一个500 mm×500 mm有机玻璃方塔内用空气-水系统测定了其流体力学性能指标--塔板压降、漏液等,研究了它们随板孔动能因子、堰高和液流强度变化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多孔分离罩形元件漏液很少,丝网罩在气速较高时压降比F1浮阀低,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