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78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7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56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81.
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在重金属离子萃取分离方面较传统的有机溶剂有显著的优势。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使用离子液体萃取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离子液体萃取重金属离子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包括螯合剂浓度、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离子液体组成、溶液pH值、金属离子初始浓度、干扰离子以及水/离子液体质量比等。进一步介绍了提高离子液体萃取性能的措施以及金属离子的脱除与离子液体的回收状况,以及该萃取方法在废水处理、重金属离子分析和冶金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最后指出其未来发展方向是合成功能化离子液体、提高萃取效率,以实现其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82.
大庆常压催化裂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atalytic pyrolysis of Daqing atmospheric residue on catalyst CEP-1 was investigated in a confined fluidized bed react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reaction temperature, the mass ratios of catalyst to oil and steam to oil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product distribution and yields of light olefins. The yields of light olefins show the maxima with the increase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the mass ratios of catalyst to oil and steam to oil, respectively. The optimized operating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in the laboratory, and under that condition the yields of ethylene, propylene and total light olefins by mass were 15.9%, 20.7% and 44.3% respectively. The analysis of pyrolysis gas and pyrolysis liquid indicates that CEP-1 has good capacity of converting heavy oils into light olefins, and there is a large amount of aromatics in pyrolysis liquid.  相似文献   
183.
针对裂缝型油藏堵水施工过程中堵水剂易沿着裂缝向地层漏失这一问题,提出了三维网状堵水剂的堵水工艺,研发出了适合裂缝型油藏的三维网状堵水剂.选定了酚醛树脂交联剂凝胶体系,并研究其与聚丙烯酰胺匹配的性能.结果表明:该三维网状凝胶堵剂发生交联反应后,能形成牢固的三维网状结构,实现裂缝型油藏封堵作用.该体系配方为6 g·L-1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9 g·L-1酚醛树脂交联剂+3 g·L-1碳酰胺,该体系组成的凝胶成胶强度高达90 Pa·s,30 d黏度保留率大于90%,对人工造缝岩心的封堵率高达95%以上,具有一定的高温适应性,并且该药剂对平台流程破乳剂处理效果没有影响,具有较好的压制底水锥进的能力,现场施工井综合含水率下降了55%,取得了较好的堵水效果.  相似文献   
184.
孟祥海  顾启林    孙玉豹    苏毅  汪成    李大俭 《石油矿场机械》2023,(3):54-60
海上稠油热采工艺已逐渐由单一的吞吐热采向注采一体化、蒸汽驱工艺发展,通过有效的监测手段获取井筒沿程及水平段的温度数据,对于海上蒸汽驱注汽井尤为重要。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井下测试新技术,与传统测试技术相比,具有实时、稳定、长效等特点,具有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但海上热采井多为水平井且工艺管柱复杂,应用工况恶劣,安全要求高,监测难度大。结合海上热采井特点和蒸汽驱监测工艺,开展了水平井蒸汽驱光纤监测技术研究,并研制了关键配套工具,形成了一套水平井管内外穿越转换光纤监测工艺。该项测监工艺不仅能监测油管环空温度,了解注汽管柱隔热效果,而且能监测水平段的温度,了解水平段吸汽情况。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监测技术具有耐高温、耐高压、实时、长效的特点,能为海上稠油蒸汽驱以及规模化热采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5.
以二甲基硅油和含氢硅油为原料,分别以苯、甲苯、环己烷为溶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共聚,制得雾化硅油。对其成膜性、耐热性、热氧化安定性、雾化性各方面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甲苯作溶剂制备的雾化硅油在动态黏度、成膜性、耐热性、热氧化安定性、雾化性能方面都可与用苯作溶剂制备的雾化硅油相比。可以用甲苯替代苯作溶剂制备雾化硅油。  相似文献   
186.
针对渤海J油田聚驱过程中聚窜严重、近井调剖效果差以及海上油田平台空间受限等问题,利用室内物理模拟方法,开展了聚合物乳液调剖体系在线调剖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在线调剖体系耐盐性好,成胶时间短,封堵率高,有效地解决了聚驱过程中聚窜严重的问题,同时稳油控水效果明显。改良后的在线调剖工艺,与常规调剖相比,流程更加简单,设备占地面积少,注入速度增加,解决了常规调剖不可与其他作业交叉进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7.
为了获得聚合物及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在油层中真实的运移规律,采用J油田油砂建立15 m超长岩心物理驱油实验模型,利用现场在用聚合物3640(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2000万,水解度20%,浓度1200 mg/L)和表面活性剂HDS(由α-烯烃磺酸盐与APG等表面活性剂按比例复配而成,浓度2000 mg/L)配制二元复合驱体系和聚合物体系,在油藏温度57℃条件下研究了二元复合体系和聚合物驱油体系的运移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体系中聚合物浓度和黏度均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大而降低,聚合物溶液的黏度损失程度比浓度更严重。二元复合驱与聚合物驱相比注入压力低,采收率提高4.94%,较低的界面张力(10~(-2)m N/m数量级)仅可维持约1/2井距的距离,最终界面张力值与聚合物溶液相近。二元复合体系与原油在岩心内可形成稳定的乳状液,随着运移距离增大,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损失会导致乳状液发生破乳、聚并。  相似文献   
188.
海上高渗砂岩油藏聚驱开发过程中因强注强采极易产生聚合物窜流现象,严重影响聚驱开发效果。为快速、准确识别聚驱油藏窜流通道量化信息,首次提出“自示踪”的概念,视注入的流体(水和聚合物)为自示踪剂。然后依据窜水通道和窜聚通道的空间分布特征,建立三维聚驱窜流通道物理模型。再利用降维方法建立基于自示踪的聚驱窜流通道渗流数学模型,求出考虑窜水通道和窜聚通道影响的产出端含水率和产聚浓度的解析解,实现了基于自示踪的聚驱窜流通道量化解释。通过分析窜水通道和窜聚通道解释参数对产出端含水率和产聚浓度的敏感性可知,等效扩散系数和窜水通道厚度比例,对见水时间和含水率最大值的影响较为明显,扩散系数和相对窜水通道的渗透率级差,对见聚时间的影响较为明显。海上油田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获得水淹井注采井间窜水通道和窜聚通道的量化信息,包括窜流通道厚度比例、渗透率级差、(等效)扩散系数、吸附系数,为快速识别窜流通道发育状况以及指导后续窜流通道治理和开发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9.
开发制备了一种汽车用含0.5%Nb(质量分数)的Fe-28Mn-10Al-C-0.5Nb 低密度钢,旨在研究Nb 在奥氏体Fe-Mn-Al-C低密度钢中的存在形态,以及Nb 添加对Fe-Mn-Al-C 低密度钢组织与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Fe-28Mn-10Al-C 低密度钢中加入Nb 后,奥氏体晶粒平均尺寸由39....  相似文献   
190.
伴随能源革命与电氢时代的来临,氨合成的原料与技术也在不断更替。文章指出:在氢能产业重构的大背景下,由于中国的电解水制氢合成氨不易受产能、配额、原料及资源的限制,将有望成为电解水制氢及利用最大的产业链。氨合成也将从传统化石原料制氢向电解水制氢合成氨过渡。文章提出:由绿电电解水合成的氨除用于生产化肥外,有望替代重油用于船舶燃料,也可做储能调峰用于煤电厂代煤减碳生产尿素。氨合成的应用场景也将从传统化石原料合成氨尿素工厂转向光伏风电厂制氢生产氨,从而利用煤电厂烟气回收二氧化碳与氨生产可再生尿素。油气田电解水制氢生产氨,可实现地上电-氢-氨、地下油气的耦合联产。伴随光伏风电制氢与氨合成技术的变革与进展,势必将带来如氨运输、电解水副产氧消纳、氨合成副产蒸汽消纳等新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